“大俄语”时代下俄语教学现状及策略分析

2020-02-04 07:40朱晓晨
科技资讯 2020年36期
关键词:俄语教学一带一路

朱晓晨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国内高校对外语人才的培养也迎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大俄语”时代的来临让我们必须要深思当前的俄语教学是否能够培养出具有过硬专业知识和外语技能、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与复合型俄语人才,该文旨在分析当前俄语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以期对中国的俄语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一带一路  大俄语  俄语教学  复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0)12(c)-0150-03

Analysis of Russian Teaching Status and Strategies in the "Great Russian" Era

ZHU Xiaochen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Province, 221116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proposal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cultiv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 has also ushered in new opportunities and new challenges. The advent of the "Great Russian" era requires us to think about whether the current Russian teaching can be cultivated with excellen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nternational vision,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Russian teaching status and provide a certain level of Russian training

Key Words: Belt and Road; great russian; Russian teaching; Compound talent training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们国家21世界发展的大战略,对于提升我国国际地位与竞争力具有戰略意义,而“一带一路”的建设必须要高度重视语言战略构建问题,语言互通是与世界互通的关键所在。在此背景下,俄语人才培养又迎来了新一波的热潮。

1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俄语”理念

“一带一路”是中国进行构建世界共同体的一次新实践,也是承载时代使命的巨大工程,“一带一路”代表了一种互联互通的理念,将世界人民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连接起来。目前“一带一路”成为中国开放和走出去的新路径,而在这一过程中俄语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中国与世界交融互通的关键节点。2015年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规划了中国新一轮开放和“走出去”战略,完整地勾画出了中国经贸发展的蓝图。这一构想也为中国俄语人才培养带来了新契机。丝路经济带的3条路线,其中两条都与俄语密切相关,一条是中国北部经蒙古国、俄罗斯通向欧洲;另一条是中国西部经中亚通向欧洲。这两条路线上可以使用俄语的国家有十多个。俄语在丝路经济带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随后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俄语人才培养研讨会”上,刘利民教授做了主旨发言,其认为教育领域的中俄人文合作正在全面开展,现已形成经济、农业、医学等六大领域的高校联盟,人才交流前景光明。在对中国俄语教育的未来整体规划中,刘利民有一个“大俄语”的战略构想。

所谓的“大俄语”概念,就是我们现在常常说的俄罗斯区域学的概念,更广义上讲就是斯拉夫学的概念。它应该以俄语为基础、为中心,学术视野和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向着人文合作的各个领域、向着经济贸易合作的各个领域、向着更大的地域和空间延伸和发展。具有这种理念的俄语专业院校一定会有更光明的前景,培养出的新型俄语人才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2  当前俄语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

2.1 四年制俄语本科教学

2.1.1 以俄语为专业的大学本科教学模式现状

俄语语言文学是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下属的二级学科,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目前国内共有173所院校开设了俄语语言文学专业。据统计,其中46所双一流院校,18所985院校,60所综合类院校,25所理工类院校,25所民办及独立学院。根据《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高校本科俄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大致由公共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5个模块组成。而主要课程就集中在专业核心课,目前高校俄语教学过程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俄语基础课》《俄语视听说》《俄罗斯文学史》《俄语阅读》《俄语翻译》《俄语修辞》,专业选修课会引入法律、新闻、财经等内容,各院校课程设置会有所不同,但整体来看大同小异。经过4年的俄语专业的学习,俄语专业四级和六级的通过率基本能达到65%与50%左右,俄语学习成果显著,教学质量比较高。

2.1.2 俄语本科教学面临的困境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迎来了更深层次、更大广度的发展,高校也迎来了俄语人才培养的新局面,但高校俄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仍存在一定滞后性。

(1)程内容单一,拓展难度大。历年来俄语专业招生主要以文科生为主,课程内容也主要以基本的俄语语法词汇为知识重点,拓展内容涉及俄罗斯历史、地理、文化、国情,新颖特色教材开发进程缓慢,理论性与专业性强的教材对于零基础的文科学生接受程度差,普适性不强。

(2)师资储备力量不能及时跟进。当前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队伍大部分的教育背景比较单一,主要以文学、语言学、翻译学为主,部分教师跨专业研究的方向也是涉及经济学、政治学、区域学等文科领域,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们国家与沿线国家就很多基础性工程建设(比如桥梁、高铁、公路、矿业)领域开展了深度合作,急需注入大量高精尖专业型俄语人才,而俄语教师专业背景的缺失也不利于复合型俄语人才的培养。

(3)随着中俄合作办学机构的兴起,四年制本科俄语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不具优势。当前就业市场倾向有專业背景且有俄语教育经历合作培养的人才,直接压缩了俄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间接导致招生效果不理想,没有形成良性循环。

2.2 俄语+专业中俄合作培养模式

2.2.1 中俄合作办学模式现状

随着我国与俄语区国家合作深入全面发展,对俄语多元化人才需求达到新高度,为了弥补俄语专业本科教学模式单一、专业型人才培养进程缓慢等不足,专业+俄语这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应运而生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中国已成立首所具有独立法人性质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多所特色办学模式的合作办学机构,比如江苏师范大学-圣理工中俄学院、山东交通学院-顿河学院等,以及大量专业涉及面广、层次面丰富的对接俄罗斯办学项目。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强,留学生名额每年递增,以江苏师范大学圣理工学院为例,每年留学人数超过1/3,有效地提高了专业与外语的有机融合。

2.2.2 中俄合作办学面临困境

中俄合作办学归纳为3种模式:融合式、嫁接式和松散式,经历了尝试探索、迅速发展、复核调整、稳步发展4个阶段。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中俄合作办学模式出现了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师资调配困难。中俄高校双方师资以及校内跨学院师资调配灵活性差,受客观因素影响大,影响课程教学计划与教学质量。

(2)学生课业任务繁重。有限的时间难以调配给众多的课程,专业课与俄语课程的课程分配上难以平衡,有时候顾此失彼,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积极性调动难度大。

(3)专业型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俄语专业型教师就会导致特色型教材开发进程缓慢,专业俄方教材教学难度大,同时俄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未能形成有机融合,各自教学,专业课知识难以以俄语形式输出。

(4)毕业生就业选择时不以俄语为首选。就业趋势主要以该专业为主,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参与到俄语区国家的交流建设中,而这其中能够真正担当起“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大俄语”人才的更是少之又少。

(5)双校园教学管理难度大。中俄合作办学模式“1+1”“2+2”“3+1”不等,这就涉及了部分学生俄罗斯留学时的双校园管理,就目前来看,大部分高校在俄方并没有配置相应比例的教务员,难以实时追踪海外教学与学习质量。

2.3 专业+大学选修俄语二外模式

目前不少高校都开设了俄语二外这门选修课程,但是由于学生与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时间有限、考核标准低、教学模式单一、教材不够新颖、课程分配不合理等原因,这一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大部分学生无法在工作中将俄语作为工具语言来使用,所以毕业后并不会大量集中抢占俄语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也难以形成专业+俄语的多面手人才。

3  “一带一路”倡议下培养“大俄语”人才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以上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3种模式并无交叉,而是以不同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任务,各自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就目前人才培养效果来看,都无法满足国家对高水平多元化人才的需求,“俄语毕业生+工作实践积累某专业领域知识=俄语多元化人才”的这种模式已无法适应“一带一路”倡议下多方面合作领域对高精尖专业化人才需求迅速增长的局面。为此,我们应该集中各方优势,建立一套专门的复合型与跨文化交际俄语人才培养渠道,真正将“大俄语”理念贯彻落实。

3.1 由专家教师牵头建立“大俄语”人才“高校联盟”,打通高校之间、院系之间的“资源墙”

这就需要集中优势条件,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以为国家培养“大俄语”人才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发出以来,各俄语院校积极响应,开发了一些特色课程,专家教师可以以慕课形式进行资源共享并牵头继续特色课程的开发,加快师资流通。

3.2 开发特色专业化俄语教材

教材建设是一个长期性工程,所以具有一定的延时性,要求教材开发团队要有前瞻性,结合国家对“大俄语”人才的专业需求适时编排符合国情的特色教材。就目前而言,俄语基本教学教材以及以其为核心的拓展教材鳞次栉比,但缺乏高质量传播性强的专业化俄语教材,这与俄语教师队伍单一的教育背景有关,所以需要俄语教师+专任教师+外教依托本校优势专业编排出适合中国学生学习的特色教材。

3.3 建设国际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与国际化实习平台

与国外大学建立合作,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发挥试验田和示范区带动作用,解放地域限制,减少经济成本,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教育规模,减轻教师负担,提质增效,为学生搭建走向世界的平台,开放眼界,拓展知识储备,让俄语办学真正走向国际化。

3.4 采取精英化教育,选拔优秀学生组成“一带一路”人才储备班

就目前多元化俄语人才教学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学生无法在有限的4年时间中将外语与某一专业领域知识兼顾,要想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产出,我们可以在某些重点院校开设实验班,优先招收一批外语为俄语的高考毕业生,在有3年基础俄语学习的基础上再加以合理的专业课程的设置,这样相信经过4年大学的强化训练,能够为国家培养一批高质量、高水平、担重任的专业性强的跨交际“大俄语”人才。

3.5 提高师资教学水平,打造专业化、全面化的俄语教学团队

可以适当选派部分俄语教师与专任教师赴俄进修,开启第二专业,在了解某一专业领域的框架下对学生进行俄语相关词汇量的输出,提高学生的对接中俄合作领域工作的专业性与快速融入性。

3.6 加强就业指导,与就业单位深入合作,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加快校企对接与人才流通

比如,可以从定向就业单位定期抽调该领域的俄语专家型人才来校授课,校企合作开发相应课程与教材,优化课程设置,给予学生职业规划建议与专业层面的语言与技术指导并提供相应的实习平台,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顺才,王莉.“工科专业+俄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管窥[J].大学教育,2018(6):1-3,7.

[2] 王辛夷.提升俄罗斯学教育功能,培养“大俄语”人才[J].中国俄语教学,2016(1):71-73.

[3] 黄玫.俄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回顾与展望[J].外语测试与教学,2020(2):47-55.

[4] 尹晓菲,李继娜.互联网+教育”视阈下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以河北省为例[J].理论导刊,2016(4):96-99.

[5] 句云生.“一带一路”框架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8):25-28.

[6] 刘扬.中俄合作培养实用型俄语人才模式思考[J].理论观察,2016(5):115-116.

猜你喜欢
俄语教学一带一路
情境教学法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情境教学法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中俄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俄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俄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浅探我国俄语教学的现状及其改革策略
母语语音干扰对俄语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