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7年某院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

2020-02-05 13:13黄晓霞陶怡秀何宝明赵翠红魏少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链球菌比率儿科

汤 进,黄晓霞,张 昆,陶怡秀,何宝明,赵翠红,柏 莹,魏少军

(汉中市中心医院 1. 检验科; 2. 儿科; 3. 院感科; 4. 药剂科,陕西 汉中 723000)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 是儿童细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侵袭性和非侵袭性疾病,导致儿童脑膜炎、中耳炎、鼻窦炎、菌血症、肺炎等严重疾病[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算,全球每年约有160万人死于肺炎链球菌感染,其中包括约100万5岁以下的儿童[2]。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肺炎链球菌耐药也日趋严重,增加了临床治疗的困难和风险。本院属汉中地区,位于中国陕西南部,汉江上游,是汉中盆地的中心。本研究对2012—2017年本院儿科肺炎链球菌耐药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本院和本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时间、年龄、性别分布特点,以及其耐药性、变化趋势,使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从而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12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儿科住院并确诊为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其血、脑脊液、痰标本分离的肺炎链球菌。

1.2 仪器与试剂 哥伦比亚血琼脂(温州康泰公司)、巧克力平板(温州康泰公司)、麦康凯平板(温州康泰公司)、血MH平板(温州康泰公司)及E-test药敏纸片(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D全自动细菌鉴定仪,API手工鉴定系统(法国梅里埃)。

1.3 培养及鉴定 所有患儿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标本采集方法均按相关规范执行。将标本接种于哥伦比亚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和麦康凯平板,35℃ 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24~72 h后分离细菌。细菌鉴定使用BD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或API手工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并加做Optochin和胆汁溶菌试验进行确认。

1.4 药敏方法及室内质控 药敏试验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监测法或E-test纸片法。由于是回顾性研究,为了使药敏结果有所统一,所有结果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文件M100-S28[3]标准进行判读。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 、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 、粪肠球菌ATCC 29212、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29213及ATCC 25922 、肺炎链球菌 ATCC 49619、流感嗜血杆菌ATCC 49247。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WHONET 5.6软件及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标本来源 共分离3 425株肺炎链球菌,去除相同标本中的重复株后为2 384株。其中痰、血同时分离出肺炎链球菌21株,血、脑脊液同时分离出肺炎链球菌1株,见表1。

表12012—2017年儿科肺炎链球菌标本来源分布

Table1Distribution of specimens source of pediatric isolates ofS.pneumoniaein 2012-2017

标本株数构成比(%)痰2 34298.30血 36 1.46脑脊液 6 0.24合计2 384100.00

2.2 性别和年龄分布 2 384株肺炎链球菌,分离自2 362例患儿,其中男性1 283例,占54.32%;女性1 079例,占45.68%。患儿年龄12 d~13岁,分布见表2。

表22012—2017年儿科2 384株肺炎链球菌患儿年龄分布

Table2Age distribution of children who isolated 2 384 strains ofS.pneumoniaein 2012-2017

年龄(岁)株数构成比(%)≤0.5 50321.10>0.5~31 51163.38>3 37015.52

2.3 不同年度和季度肺炎链球菌分布 2012—2017年共分离细菌13 185株,其中肺炎链球菌2 384株,占18.08%,第一至第四季度分别占18.77%(762/4 059)、18.42%(557/3 024)、11.11%(226/2 034)、20.62%(839/4 068)。按年度进行统计,2012—2015年每年各季度肺炎链球菌占细菌分离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2017年这种差异消失(P>0.05)。按季度进行统计,2012—2017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各年肺炎链球菌占细菌分离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四季度各年肺炎链球菌占细菌分离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012—2017年儿科各季度肺炎链球菌分离情况

SP:肺炎链球菌

2.4 分离肺炎链球菌变化趋势 2012—2017年,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肺炎链球菌占细菌分离的比率有逐步下降趋势,第二季度分离比率基本保持稳定,第三季度出现逐年上升趋势。见图1。

A:第一季度;B:第二季度;C:第三季度;D:第四季度

表4 2012—2017年儿科肺炎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肺炎链球菌分离标本主要来自于呼吸道(98.30%),与肺炎链球菌是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条件致病菌,是成人和儿童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占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病例的30% ~ 40%有关[4]。肺炎链球菌男女分离比例不同,以男患儿居多,占54.32%,与文献[5-6]报道的结果一致。0.5~3岁年龄段患儿所占比例最高(达63.38%),其次为≤0.5岁(21.10%),最低为>3岁年龄段(15.52%)。≤3岁儿童占整体84.48%,此年龄段是儿童感染肺炎链球菌的主体,与龚松迪等[6]报道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为肺炎链球菌是条件致病菌,主要定植部位为鼻咽部,尤其以3岁以内儿童定植率高[7]。该年龄段的儿童免疫功能相对低下,自身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成熟,抵抗力较低。加之环境污染、上幼儿园、饮食等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导致3岁以下儿童易发生肺炎链球菌感染[8-9]。

本研究中2012—2017年儿童肺炎链球菌占分离细菌比率的18.08%,高于文献[10-12]报道的11.33%~14.37%。本研究分离比率高的原因是规范采集标本,大多患儿痰标本采用吸痰方式留取,严格把控标本质量,对于上皮细胞>10个/LP的痰标本均拒收,重新留取。

本研究为了解一个完整年度的肺炎链球菌分离的时间分布特点,采用按季度统计方式,结果显示各季度肺炎链球菌占分离细菌的比率,四季度(20.62%)>一季度(18.77%)>二季度(18.42%)>三季度(11.11%),随着天气温度的升高分离率逐步降低。根据2012—2017年每季度肺炎链球菌占分离细菌比例数据的趋势分析,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肺炎链球菌分离比例有逐步下降趋势;第二季度分离比例基本保持稳定,第三季度出现逐年上升趋势。因分离率较高的一、四季度分离比例在逐步下降,三季度在逐步上升,导致各季度之间的肺炎链球菌分离比例差异虽然有统计学意义,但这种差异正在逐步缩小,肺炎链球菌分离的季节分布特点将会越来越不明显。本研究发现2012—2015年每年一至四季度肺炎链球菌占分离细菌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到2016—2017年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2012—2017年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季度分别单独进行对比统计分析,发现2012—2017年第四季度肺炎链球菌占分离细菌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原因是2016年第四季度汉中地区气温高于往年平均水平,导致分离比率只占17.37%;如排除2016年四季度数据,其余五年四季度对比分析,分离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17年其余三个季度单独进行统计,肺炎链球菌占分离细菌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虽然各年度在同一季度肺炎链球菌占分离细菌的比例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但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

本院肺炎链球菌主要分离于呼吸道感染患儿,男性患儿居多,≤3岁者是感染的主要人群。肺炎链球菌随着天气温度的升高分离率逐步降低,每年一至四季度分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这种差异正在逐步缩小,其时间分布特点将会越来越不明显。阿莫西林、青霉素可作为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一线药物。

猜你喜欢
链球菌比率儿科
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及干预措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B群链球菌筛查,守护即将出生的宝宝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大同地区孕产妇B族链球菌带菌情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比率分析公司财务状况——以步步高及永辉超市为例
千点暴跌 两市净流出逾7000亿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