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

2020-02-08 08:43陈向阳胡卫国
档案与建设 2020年11期
关键词:档案法档案

陈向阳 胡卫国

摘要:文章在综合分析档案工作的政治属性基础上,结合新修订《档案法》,条分缕析地追溯档案工作政治定位的本质渊源、内涵外延,综其终始,稽其成败,立论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源于档案工作的政治属性。新修订《档案法》是档案工作政治定位的法律体现,为依法治档提供了指导依据,这进一步表明,新时代档案工作应坚持政治定位,推进新《档案法》的贯彻落实,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档案力量。

关键词:档案;政治定位;档案法

分类号:G270

On the Political Orientation of Archival Work

——Talking about the Newly Promulgated Archives Law

Chen Xiangyang, Hu Weiguo

(Jiangsu Provincial Archives, Nanjing, Jiangsu, 210008)

Abstract: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olitical attribute of archives work, combined with the newly revised archives law, this paper traces the essential origin and connotation extension of the political orientation of archival work, and reviews its success or failure. The political orientation of archival work originates from the political attribute of archival work.The newly revised archives law is the legal embodiment of the political orientation of archival work, and provides the rule of law for managing archives according to law.In the new era, archival work should adhere to the political orientation,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archives law, and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Keywords:Archives; Political Orientation; the Archives Law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所有国家、民族、机构乃至个人在其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档案,无不带有一定的政治烙印,特别是党政军机关和社会团体在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其政治性尤甚。作为管理或开发这些档案的工作者,理所当然地是这些国家、民族、机构记忆的忠实维护者,因而坚定政治性、坚持政治定位毋庸置疑。中国自上古以降就建立了管理档案文书的机构,周为“天府”,汉为“兰台”,唐为“史馆”,宋、元为“架阁库”,明、清为“皇史宬”,今称(中共)中央档案馆,属于党领导下管理档案文件的机构,顾名思义带有明显的政治性,政治特征鲜明,政党色彩浓厚,是世界上唯一延续5000年的文明集萃,承担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为未来着想的责任。“档案馆具有较为明显的政治性、行政性和保密性特征,而这些特征与档案馆的职责和馆藏成分有着密切的联系”[1]。中共自1921年诞生起就立足政治定位、重视档案工作。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下的档案工作者始终坚持“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使命担当,恪守依法治档的法治思维,坚定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新修订《档案法》更强调要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固化了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是档案工作政治定位的法律体现,为新时代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政治定位和法治遵循。在新时代,要贯彻落实新《档案法》,突出档案工作政治定位的底线思维、时代的法治特征和人民至上的民本情怀,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为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1档案工作政治定位的内涵根源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档案工作通常是指档案管理机构以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的一系列业务活动,档案工作的政治性即档案工作政治性价值方面的体现,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则指档案工作在国家政治建构中的层次和功能,其源于档案工作的政治性。

1.1档案工作政治定位的基本内涵

闳中肆外,鉴古知今。古代先秦时期《尚书·毕命》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其中,“政”主要指国家的权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治”则既指管理和教化人民,也指实现安定的社会状态等。现代通称的政治是舶来词——Politics,源于古希腊的Polis,本意是城邦或国家,因而由Polis衍变而来的Politics——政治也就上升到关于国事。毛泽东认为,政治是统帅、是灵魂[2]。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政治是基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巨大社会力量,本质是规范化的社会管理,核心是国家政权。由此,讲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即从事公共资源管理的档案事业要聚焦维护国家政权、维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聚焦事关人民追求并创造美好生活等社会民生问题。

档案工作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事业,负有“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使命担当,这是档案工作政治定位的基本内涵。毛主席在延安时曾指出:“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3]。可见,毛主席认为,收集材料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指导,即需从政治高度出发。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中国有着5000多年连续发展的文明史,观察历史的中国是观察当代中国的一个重要角度。不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就很难把握当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人民的抱负和梦想,很难全面把握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4]。丁薛祥同志在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主要负责同志调整宣布会议上强调,“档案工作作为中办‘三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政治定位、政治特质鲜明”“要增强政治机关意识,牢记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5]。他在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调研时也指出,要“履行中央档案保管利用和全国档案事业行政管理两种职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把前人留给我们的档案守护好,把我们党、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守护好。这是民族精神的支柱,这项工作做好了,可以说是惠及亿万民众、利及千秋万代。这是档案工作者的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也是档案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6]。综上,对标档案事业实际可知,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是指档案工作在国家政治建构中的层次和功能,即档案工作在政治方面的价值体现,具体包含三个方面:其一即档案工作本身的政治属性方面。档案工作是党和人民的事业,档案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必须坚持政治定位。其二体现在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和党和人民利益一致性要求方面。一方面,档案局(馆)是党的政治机关的组成部分,对政治机关的首要要求是讲政治、能体现党的意志、坚定其政治职责使命;同时,党和政府机关的文件都是统一归至档案局(馆)转化成档案,并由档案局(馆)统一管理,这决定了档案工作“为党管档”的政治特质。另一方面,对党和人民利益一致性的强调充分体现出了档案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特质,两者都决定了档案工作必须从政治定位出发。其三体现在政治思想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党的政治机关必须要求有政治意识、党性观念,这决定了档案工作必须义不容辞地坚定政治站位,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如今,社会主义仍处在初级阶段,迫切需要坚持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以档案铁证为武器同“台独”“港独”和“新冠妖魔化中国”等反华势力作坚决的斗争,这是决定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2档案工作政治定位的历史渊源

追根溯源,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自古有之。古代《尚书·多士》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档案工作担负着再现历史真实面貌、记录历史、服务当代、昭示未来的职责,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周朝,对档案工作已有明文要求,据《大礼戴记·保傅篇》记载:“书之玉版,藏之金匮,置之宗庙”。历朝历代档案文献典籍皆为档案工作的结晶,“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的《易经—系辞》,意在提供治国之道;“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的《史记》,意在为治国提供“通古今之变”的政治智慧;“鉴于往事,有资于(政)治道”的《资治通鉴》,即以之为资助政治之道,政治定位鲜明。

近现代,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1954年9月15日,毛主席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上明确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点明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包括对档案事业领导的政治根源。“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这里“领导一切”,是指政治领导,是从政治定位出发就大政方针、政策、计划而言的;而将其上升到法律高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体决定的。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担负着领导一切的使命,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源于档案工作的政治属性,政治属性是党性的集中体现,因而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我国国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决定的[7]。

现当代,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是档案价值的政治性体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是主观认识对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政治定位属于主观认识论的范畴,这意味着客观存在的档案的价值只有被人们科学地发掘运用,才会成为符合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真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8],此言“举类迩而见义远”[9],只有主客观双方互动才能真正从档案价值角度出发明确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新《档案法》在将档案开放利用工作提上日程并通过缩短封闭期等手段进一步扩大档案共享利用范围的同时,还强调了档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即从政治高度挖掘档案价值,从主客观角度出发凸显了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

1.3档案工作政治定位的法律界定

“小智治事,大智立法”。1923年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执行委员会组织法》,这是中共法规涉及文件档案工作法规的肇始。1927年6月,中共江苏省委在上海成立后就制定了《秘书处组织工作条例》,规定省委秘书处是省委文件档案保管分发的总机关,首倡“爱护党的文件如同爱护党的生命”。1931年1月,中共秘密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周恩来请瞿秋白起草了《文件处置办法》,规定各种文件保存两份,一份存阅,即归还,一份入库,交将来(我们天下)之党史委员会,以党的法规形式明确了档案工作的归属。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档案法》第三条,也明确规定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此后,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其第一章第一条明确了此次制定档案法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第三条进一步从政治定位上明确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此外,国家档案局关于宣传贯彻《中華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通知明确要求“坚持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坚持档案工作的人民立场”。以上是坚持档案工作政治定位的法治遵循。

档案工作政治定位与新《档案法》的关系主要通过国家权力与法的关系反映出来。政治定位是根本,是新《档案法》产生的前提;新《档案法》的权威和效力是以国家权力为后盾的,对政治定位塑造也有重大影响。新《档案法》用来体现政治定位和巩固档案行政职能权力并维持其正常运行,这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档案工作政治定位从本质上是指档案事业属于国家政治工具的范畴,新《档案法》的颁布,已使这种政治工具由党的意志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上升为国家的意志——全体人民的共同意愿,即上升到通过以立法程序界定的国家公器(社会共有制度系统)的高度。从法律上明确了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制度,体现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在档案领域的真正落地,以法律程序界定出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进一步促生了档案工作者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新《档案法》把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载入法律,突出了党对档案事业绝对领导、坚强领导、全面领导的法制性,是档案工作政治定位的法律体现。

2坚持档案工作政治定位的必要性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新《档案法》强调,要把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纳入法律,“突出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理顺档案工作体制机制”[10],这是对现行法的一次全面完善和升级,从根本上体现了党管档案的制度优势,确保档案工作“姓党”。同时,也体现了坚持档案事业人民至上的底线思维,以及让人民群众共享档案事业发展成果的价值取向。

2.1古代档案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定位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司马迁在《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七》中记载了汉初窦婴之死的案例——“先帝遗诏”档案甄别的故事,可管窥古代档案工作坚持政治定位的必要性。因灌夫闹酒忤逆丞相田蚡被论以大不敬罪下狱,三朝元老窦婴自恃有先帝(汉景帝)遗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上奏汉武帝赦免灌夫。武帝闻之,遂命人至尚书台查证,未果。于是定窦婴“矫诏”的欺君之罪。魏其侯窦婴被腰斩,豪强灌夫被灭族。电视剧《汉武大帝》采用田蚡与王皇后合谋毁诏。最终如何,历史存疑。毋庸讳言,古代的档案运用带有封建专制的色彩,但档案工作服务于政权的政治定位则毋庸置疑。

2.2近现代档案工作关系国家和政党的兴亡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人民领袖毛泽东作为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首任秘书,是中共最早从事文秘档案工作的革命家。他在中国革命初期,就极富政治洞见地嘱咐身边的战友,生命可以牺牲,档案文件不能丢掉。中共筹建的第一座秘密档案库——中央文库,收集和保管了从1922年起到1933年中央从上海迁至江西瑞金的中央和各地党组织初创时期的档案文献,这些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保存的档案文献记录着中共建党史、人民军队壮大史和领袖人物史,是立党之基、建国之本。

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11]。档案工作关系政党和国家真实历史面貌的维护。不重视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则会招致毁灭性的灾难。苏联貌似仓猝间解体,其重要原因就是自毁祖宗,自我阉割历史,搞全盘否定。首先全盘否定斯大林,使苏维埃陷入自我怀疑,动摇部分捍卫者;其次全盘否定赫鲁晓夫,使苏维埃进一步陷入政治信仰危机,根基动摇;最后全盘否定苏维埃,动摇国本,苏维埃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物必先腐也,而后虫入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12]。西方“和平演变”势力趁机侵入,蓄意歪曲捏造苏维埃历史档案,诋毁抹黑苏维埃,蛊惑民众,最终导致苏维埃轰然解体。苏共未能充分认清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及其在政治活动中的重要性,最终导致被褫夺领导权、判为非法,这不能不引以为戒。

2.3现代档案工作为社会发展汇聚起磅礴力量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爆发。举国震恐,情势危急,为救死扶伤、遏制疫情,须迅速建立传染病医院。中国建筑集团公司所属中建一局向承建武漢火神山医院的兄弟单位中建三局紧急提供2003年北京小汤山医院建设施工图纸档案18份,为中建三局奇迹般的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成功运用数字科技档案,为武汉乃至全国战“疫”解了燃眉之急。可见,现代中国借助档案信息成功襄助抗疫,充分彰显了档案工作政治定位的重要意义。记录好抗疫历程,建立起战“疫”全宗档案传承抗疫精神,以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档案工作政治定位为导向,鼓舞起培根铸魂的价值力量,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这对于后人如何巩固好党的执政地位,反击西方敌对势力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污名化,具有铁证般的政治意义。

3强化新时代档案工作政治定位的途径

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和新《档案法》在强调档案工作的政治性价值方面是相互统一、促进的。“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大事业”[13]。坚定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要以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三个走向”为目标,以推进档案事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以依法治理为关键、以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以为全面实施完成“十四五”规划提供高质量的档案服务为重任,增强政治敏锐性,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对标档案工作“三个走向”的目标要求,抓好新《档案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争做新《档案法》的积极践行者、自觉遵守者、踊跃倡议者和坚定捍卫者。

3.1坚持政治定位贯彻落实新《档案法》力促建设

徙木立信,贵在落实。档案局(馆)“政治定位、政治特质、政治功能鲜明,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牢政治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4]。为依法实施党管档案、为坚持档案工作政治定位保驾护航,新《档案法》的生命在于落实,在于与时俱进地为即将开局的十四五规划中的为依法治理现代化服务的档案事业提供法律保障。陆国强同志指出:“全力抓好贯彻实施工作,确保新修订《档案法》在全社会得到有效实施”[15]。需对法对标,注重解决档案工作的政治弱化问题,增强新时代档案工作的政治洞察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合理确定新《档案法》的条文权限,划清法规边界,厘清法规清单,做细做实新《档案法》的贯彻落实工作。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严格按照新《档案法》全面推进档案建设事业。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讲党性,展现档案人的政治品格和担当,在服务大局中积极主动作为,持将坚定政治定位和贯彻落实新《档案法》辩证统一起来以全面促进档案建设。政治定位是前提,贯彻落实新《档案法》是关键。要坚持档案工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拼搏奋斗、默默奉献,积极主动地在服务两个大局下谋划和推动工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2坚持遵循正确的政治定位方向管档用档

档案系国魂。江苏省档案馆保管着179个全宗近6万件革命历史档案。用好用活档案资源,坚持“文章合为时而著”,推出政治定位鲜明的编研成果,使之成为新时代江苏档案人坚守“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永恒初心和“为党护旗、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的神圣使命,这是坚持档案工作政治定位精神内核的根本要义。尤其是要利用档案资源推动中国近代史、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等的宣传教育。主动加强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学术研究机构、文化传媒机构等方面的对接合作,形成工作合力,高效地服务于发展大局。

党和国家历史的真实面貌维护是强化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的一项严肃的政治举措。2017年,江苏省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公布日本战犯“南京大屠杀”档案等的举措,就是用铁的事实拆穿日本右翼的谎言,这显示出了档案的价值,彰显出了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切实做到了讲政治,维护国家历史的真实面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16]。要与时俱进地坚持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必须以史为鉴,紧密联系近代以来中国的苦难历史,紧密联系党高举抗日救国大旗救亡图存的艰难历程,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以及历史文化档案传承的红色基因,在追本溯源中坚持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在正本清源中牢记政治使命,开发红色档案资源。“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17]。通过对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彰显新时代档案工作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息息相关、同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地位的合法性紧密相依、同国家历史前途命运生死攸关、同人民根本利益密切相连。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时指出:“我们是为了不忘初心、坚持真理而来,我们的初心、真理就蕴含在这些(开发的红色)档案之中”。[18]近年来开发的红色档案资源政治定位鲜明,是时代民族之魂,具有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的进步意义。正如鲁迅所倡:“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3.3坚持人民至上襄助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服务理念

人民自有回天力。档案事业从诞生起,就历经血与火的淬炼,就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从政治定位上坚持档案工作人民至上的政治理念,是档案工作的根基所在、血脉所系,是档案人的立德之魂、立身之本和立业之基。

一是要让数字档案助推长三角一体化的服务进程。如2019年,江苏、上海、浙江和安徽档案馆密切协作,加大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档案一体化远程服务力度,打通了“最后一公里”的数字档案民心工程,努力为社会、大众提供快捷、高效、方便的远程查档服务。

二是要让红色档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2020年,江苏省档案馆加大红色档案资源征集开发力度,征集开国上将杨得志分别在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抗战时期的平型关战役和抗美援朝时期的五次战役、夏秋季防御作战、上甘岭战役、夏季反击战役等反击以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合国军”英勇作战以及1979年边境自卫还击战曾用过的同1把勃朗宁手枪、3颗子弹等实物档案,以反抗侵略、保家卫国、拯救人民于水火的实物档案凸显英雄践行人民至上的政治理想,“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9],使之成为人民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是要让记录江苏战疫的全媒体档案为英雄留名。2020年初,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江苏省档案馆坚持从政治定位的高度出发,即联合《扬子晚报》及社会各界为江苏赴湖北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建立首个开放式全媒体专题档案《战疫·苏史记》。收集抗疫日记160余篇,工作照片2000余幅、视频150余条、抗疫新闻6000余篇、电子数据114G,确保2820名援鄂医护人员“一人一档”。通过为战疫“最美逆行者”树碑立传,彰显人民团结抗疫、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独特优势,充分展示坚定档案工作政治定位的时代意义。

四是要让扶贫档案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2019年5月,江苏省档案局联合省扶贫办等社会各界单位,开辟“档案见证小康路”专题,回顾江苏省扶贫攻坚的历程,全方位展现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富民实践,担负起为人民的幸福歷程树碑立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档案力量的职责使命。

五是要让江苏乡村口述档案助推乡村振兴。2018年,江苏省档案局启动“百村万户”口述历史档案收集归档,以“民风、民俗、生产生活和社会变迁”等为主题内容,真实再现江苏乡村人民生活的历史变迁,通过档案的收集展示,使人民至上的政治定位理念往深里走、往实里行、往细处做。

综上所述,新《档案法》开启新征程,新政治定位展现新作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坚定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关键在干部、在人才,这是坚持档案工作政治定位的人力保证。人是赋能档案工作政治定位的最终动力,心有所向,方能致远。随着新《档案法》的修订颁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档案治理将更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将更加鲜明。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上,以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落实新《档案法》为契机,以推动档案事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档案事业正“风鹏正举”地依法从政治定位上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展现新担当,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实现新作为,为民族铸魂彰显档案工作的价值。

注释与参考文献

[1]杨立人.从国家档案看档案馆性质的特殊性[J].档案学通讯,2014(5):32.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05.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06.

[4]习近平.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人民日报[N].2015-08-24(001).

[5][13]丁薛祥.牢记政治属性积极主动作为努力谱写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新篇章.中国档案报[N].2020-05-21(001).

[6]丁薛祥.在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调研时的讲话.中国档案报[N].2018-05-09(001).

[7]黄进.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的重大意义.[EB/OL].[2018-05-07].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507/c40531-29969745.html.

[8]习近平.讲故事,真理的味道如此甘甜[EB/OL].[2017-11-02].http://cpc.people.com.cn/n1/ 2017/1102/c64094-29622443. html.

[9]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第二四》[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3-09.

[10]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解读.中国档案报[N].2020-07-02(001).

[11]清龚自珍.《定庵续集·卷二·〈古史钩沉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10.

[12]傅德岷,赖云琪.《古文观止鉴赏辞典·宋苏轼〈范增论〉》[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1-04.

[14]陆国强.为新时代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人民日报[N].2020-06-24(010).

[15]过利平.讲政治是组织部门的精神内核.中国共产党新闻网[EB/OL].[2017- 07- 10].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 2017/0710/c117092-29394955.html.

[16]习近平.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EB/OL].[2020-09-19].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0 /0919/c1001-31867766.html.

[17]习近平.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时的讲话[EB/OL].[2017- 11- 01].http://www. gov.cn/xinwen/2017- 10/ 31/content_5235889.htm.

[18]习近平.在参观南京军区军史馆时讲话.人民日报[N].2014-12-16(001).

猜你喜欢
档案法档案
法理档案定义的实然与应然
北京市档案局召开宣传贯彻新修订档案法会议
档案法律规范抵触现象及成因探析
拓展节能档案数字化利用的探索
刍议供电单位档案管理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档案法》赋予了我们哪些权力
浅谈《档案法》及如何实现依法治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