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强而有力的承诺

2020-02-10 14:42本刊编辑部
节能与环保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公约贡献大国

气候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最重大的环境与发展挑战之一,应对气候变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需要各方共同合作。

2007年发布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部国家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8年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2009年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行动目标;2013年发布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规划《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15年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提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等目标;2017年底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中国至今所做的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不仅完成了作为公约缔约方的规定动作,也为实现公约目标做出了最大努力。世界自然基金会等18个非政府组织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已超过其“公平份额”。

应对气候变化非一朝一夕之事,需久久为功,不能因已达到“公平份额”而止步或慢步前行。中国一直在尽最大努力,将应对气候变化这项人类共同的事业做好。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期间,首次明确提出中国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点。他表示,“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作出艰苦卓绝努力,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强而有力的承诺,向世界发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最强音。

中国的“碳中和”承诺,并不是到2060年就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是通过减排和固碳的方法,使碳的释放量与吸收量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保证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大气中减少的量相一致,即206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实现从总量控制到碳中和的飞跃,此后中国将做到“净零碳排放”,成为“零碳国家”。作为言出必行的国家,这样的承诺,充分展现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和决心,是真正的大国格局、大国战略、大国担当。

猜你喜欢
公约贡献大国
图书借阅公约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吐槽大国
2020: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人大力量
多想记住你的脸
制定《图书借阅公约》
寻找最大公约
制定《图书借阅公约》
大国气象
海洋贡献25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