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2020-02-12 03:25马俊瑛
江西农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稻株长汀县抗病性

马俊瑛

(福建省长汀县农业局植保站,福建长汀 366300)

稻瘟病是影响水稻种植效益的一种重要疾病,做好该疾病的预防工作不仅可以保证水稻的产量,而且可以保证水稻的质量[1]。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无论是病害还是虫害,其都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如果掌握了具体的发病规律和特点,那么相关的防治会更有效果,基于此,分析福建省长汀县水稻种植实践中稻瘟病的具体发病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福建省长汀县稻瘟病的发病现状总结

对福建省长汀县2019年的水稻种植具体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发现,该地区全年发生稻瘟病的水稻种植面积约为440 hm2,采取稻瘟病防治措施的水稻种植面积1 560 hm2。在稻瘟病防治过程中,挽回的损失为1 116 t,实际损失110 t,整体的发生程度为Ⅱ级[2]。

分析水稻种植中的稻瘟病发生的具体情况可知,该地区稻瘟病发病等级为中等偏轻。该区域每667 m2发生叶瘟病发生0.28万次,防治0.86万次,穗瘟发生0.38万次,防治1.48万次,相较于2018年,叶瘟的发生率更重。从现实分析来看,早季叶瘟的发生等级为中等偏轻,穗瘟的发生等级为轻。在早稻中,发生叶瘟的主要品种是佳辅占、T78、优2155等,这些品种的早稻病叶率为0.3%~1.8%,病株率为1.6%~5%,其中4-5月上旬,叶瘟在河田、三洲等乡镇局部地区发病严重。就晚稻的种植实践来看,叶瘟的发病等级为轻,穗瘟的发病等级为中等偏轻,其中主要发病的品种是中浙优10、金优、深两优等,穗瘟的发病率为0.7%~1.8%。

2 稻瘟病的发病原因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有效防治稻瘟病[3],必须要明白水稻稻瘟病的病因。一般来讲,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在具体防治中,要掌握每一个因素的具体影响并做好相关控制,从而才能较好地控制稻瘟病。从资料分析显示,引发稻瘟病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气候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气候是引发稻瘟病的重要因素。现阶段的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于病菌孢子形成和侵入的气温是24℃~28℃,相对湿度在92%以上。这两个条件若同时存在,则有利于发病;若两者缺一,则不发病或发病缓慢。晚稻孕穗、抽穗阶段,如遇低温、阴雨天气,水稻生长嫩弱,抗病性减弱,往往造成穗颈瘟流行。福建省长汀县地处东南沿海亚热带大季风气候区,不仅有适宜病菌孢子形成和侵入的温度条件,还具有湿度条件,所以其发生稻瘟病的概率比较高。

2.2 品种因素从具体的实践研究来看,如果水稻品种自身的抗病性比较突出,那么其发生稻瘟病的概率会显著降低。研究表明,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因品种不同而异,即使是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阶段,对稻瘟病的抵抗力也不同,一般在四叶期、分蘖期、孕穗末到始穗期最易发病。从这个角度来看,品种选择与易患病的管理控制对稻瘟病的发生有突出的作用。

2.3 栽培管理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栽培管理对水稻瘟病的产生有非常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如果氮肥的施用量比较多,在水稻晚期施用氮肥会明显提升穗瘟的发病率。不仅是施肥,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供水的不合理也会引发稻瘟病。

3 稻瘟病的综合防治

从目前的疏导种植实践来看,要想有效地防治稻瘟病,需要从稻瘟病的发生因素进行控制,以下是具体的控制手段。

3.1 选种种子的抗病性越突出,其对抗稻瘟病的抗性就越好,为了达到防治稻瘟病、的目的,在种植水稻时需要做好选种工作[4]。①试种。将不同的种子在相同的环境中进行试种,记录其生长过程以及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的具体情况。②资料总结与分析。主要总结和分析病虫害发生的资料,确定水稻具体发生的疾病种类、发病率以及疾病对其的影响结果。通过综合判断与分析,确定抗病性突出的种子品种,在水稻种植实践中,可以将抗病性突出的水稻品种作为首选品种。

3.2 菌源的处理在水稻种植实践中,为了更好地防治稻瘟病,对菌源进行处理是非常必要的[5]。①在水稻收获后应及时处理病稻草,不能在秧田附近堆积病稻株,而且稻草不堆放在明年准备做种田的附近。此外,病稻草最好堆放在避风雨处,不能用病稻株催芽、盖种、扎秧把、堵水口或搭棚,以免传播菌源。②利用病稻草做堆肥,要充分腐熟后施用。③做好播种前种子处理工作。种子播种前晒1~2 d,用泥水选种,再用1%生石灰水侵种2~3 d,也可用50%多菌灵0.5 kg对水50 kg浸泡30 kg谷种,侵泡48 h。总的来看,处理好菌源对防治稻瘟病有显著的效果。

3.3 栽培管理在稻瘟病的具体防治过程中,重视栽培管理也非常必要。就栽培管理的具体实施来看,主要强调两方面的工作。①施肥。施肥对于稻瘟病的防治有重要作用,所以要重视科学施肥。资料显示,一次性过量施用氮肥比分次施用更有利于病害发生,而且偏施、迟施氮肥使稻株贪青徒长,组织幼嫩,硅质化程度下降,株间通风透光不良,田间湿度增高,都可加重病害。所以在施肥过程中需要补施伯示麦磷钾肥,不仅可以提高稻株的钾氮比,促进氮的正常代谢,还能够降低可溶性氮化物含量,增加茎秆纤维素,提升植株抗病效果。②灌溉。水分管理对稻瘟病的发生流行影响也很大,稻田长期深灌、冷水串灌会使土温降低,造成土壤缺氧,根系发育不良,降低生活力和抗病力。同时,田间湿度增大,有利于病菌生长繁殖。所以在水稻种植实践中需要强调科学灌溉,以此来防治稻瘟病。

3.4 稻瘟病的药物防治从掌握的资料可以看出[6],稻瘟病的药物防治需要执行3个基本步骤。①早期预防。在水稻拔节期,如果阴天或下雨天连续2 d以上,应马上施药预防稻叶瘟,可施用三环唑、咪鲜胺或新长山的稻瘟酰胺等产品进行防治,视天气情况连续预防2~3次,每5~7 d喷施1次,可基本控制稻瘟病。②及时用药。在病害发生初期,应及时用药控制病情,以防病菌扩散到全田,可选用的药剂有富士一号、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等,不可漏喷。③看田施药。如果叶瘟和穗瘟比较严重,每穴有30%以上的有效穗受害时,可根据水稻所处生育期进行科学用药。

4 结语

稻瘟病是威胁水稻种植效益的重要疾病,只有掌握该疾病的流行特点与引发要素,才能针对具体的发病要素进行控制,获得更好的防治效果。本文所做的相关分析,可以为实践提供帮助和指导。

猜你喜欢
稻株长汀县抗病性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长汀县优质烟叶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福建省长汀县鸟类资源多样性与区系分析
基于触觉感知的水稻行弯度测量装置设计与试验
我需要一片阿司匹林证明我还有疼痛(组诗)
Bt水稻协助相邻非Bt水稻抵御害虫
基于茎基部分区边缘拟合的稻株定位方法
长汀 龙岩市老促会深入长汀县调研革命基点村精准扶贫
长汀县老促会与挂钩村座谈精准扶贫与“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