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条件下大豆生产机械化技术分析

2020-02-12 09:01侯连民
江西农业 2020年23期
关键词:产区机械化大豆

侯连民

(河南省农业机械技术中心,河南郑州 450008)

大豆是十分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大豆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利润,还能基于大豆根瘤菌和秸秆活化土壤,增强土地肥力。因此,大豆秸秆还田生产模式十分普遍。在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大豆生产机械化也成为了常态,而对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大豆生产机械化技术加以研究,十分有利于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

1 秸秆还田模式概述

秸秆还田就是将秸秆应用于田地的一种肥土方法。在实际应用环节,需选用不能用于制作饲料的水稻、玉米或小麦秸秆,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既能避免因秸秆焚烧而造成环境污染,又能肥土培地[1]。秸秆还田的增肥增产效用明显,应用该模式后田地中的作物产量将升高5%~10%。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定风险,若操作不当则十分容易导致土壤中病菌增加,引发作物病虫害问题,对农田正常生长产生严重干扰。目前,秸秆还田的方式主要有碾碎翻压、堆沤、焚烧、覆盖和过腹集中等类型,还田途径也有直接和间接之分,在应用秸秆还田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农田和作物实际情况合理选定还田方式,保障秸秆还田有效。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其收获后也会产生秸秆,可用于秸秆还田。大豆秸秆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且质量良好,无论是将其用于制作饲料还是肥料都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在实践中,以大豆秸秆还田将有效提升大豆种植区域的土壤肥力,能实现大豆增产。而且,我国大豆多种植于北方平原地区,种植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秸秆还田背景下,大豆生产机械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提高秸秆处理工作的质效,为降低秸秆还田工作成本提供辅助,为实现大豆增产丰利奠定基础。

2 大豆种植与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

我国种植大豆时间较长,在经过多次改良后,现有的大豆品种都具有极高植物蛋白质和营养价值,是我国农业发展环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为推进大豆增产,国家不断落实大豆生产补贴政策,对大豆—玉米轮作和大豆种植政策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强。目前,东北三省是我国大豆的主要种植区,多种植春大豆;黄淮海流域也分布着大豆种植区,以种植夏大豆为主;南方各个省份大豆产区的种豆时间不同,春、夏、秋大豆均有种植。

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推进了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使得大豆生产质量和产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在国内,我国一直在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在北方地区,大豆主要种植于平原,十分适合开展机械化生产,所以大豆种植的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机械化生产不仅能让大豆生产成本降低,还能提高大豆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强化土地资源利用,提高土地综合产能,为提升我国大豆竞争力奠定良好基础[2]。目前,我国各个大豆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北方春大豆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较高,多采用国外大型联合收获机,95%以上的大豆由机械收割。在黄淮海大豆产区中,多应用国产或合资品牌的稻麦联合收获机,虽然能用于收割大豆,但却存在较大损耗。相比之下,南方大豆产区的机械化生产水平最低。这与南方产区的地理条件有关,南方的大豆种植区普遍在丘陵或山地,十分不利于机械化作业。

3 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和应用效果

在平原地区,大豆大多在小麦收获后播种,这样既能够满足大豆种植需求,又不会影响小麦种植,可以利用同一片农田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虽然大豆可以为实现农民增收提供帮助,但是部分产区的大豆种植水平仍然有待提升。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种植人员不仅要着力提升大豆种苗质量和土壤肥力,更需要不断革新种植技术和设备。在这一过程中,往往需要应用机械化生产技术,并且通过推进秸秆还田来增加土壤肥力。为此,基于秸秆还田生产模式,对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以及技术应用效果进行简要论述。

3.1 生产技术 基于秸秆还田的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基于机械化操作收获大豆;其二是基于机械化操作完成大豆秸秆还田。在基于机械化生产技术开展秸秆收获时,相关工作人员大多选用国内或国外知名品牌收割机,以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比如,选用农哈哈电动防缠黄豆播种机完成大豆机械化播种,再使用大豆收割机或联合收获机等机械收取大豆。在这一环节,机械化生产技术可以迅速提升大豆种植、收割以及脱粒等生产操作的效率,还能对大豆秸秆粉碎抛洒等工作提供助力。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应用将会大大提升大豆生产质量和效率。

在实际作业环节,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也被应用到了秸秆处理工作中,即利用农业机械完成秸秆回收、粉碎以及施放,弥补人工作业缓慢的问题。比如,利用大功率拖拉机悬挂旋耕机作业,基于机械化技术直接完成大豆秸秆的灭茬、碎土和覆盖工作,为有效发挥秸秆还田的肥土价值提供辅助。此时,农业机械主要用于收集和粉碎秸秆。当然,若要实现秸秆还田,还需在大豆秸秆粉碎物中添加其他材料,催化大豆秸秆使其快速腐熟。此外,在这一过程中为保证机械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大豆种植人员在播种时应该尽量扩宽大豆种植行距,以免因机械无法通过而降低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应用成效。

3.2 实施效果 虽然我国大豆产区应用的秸秆还田途径和种类存在差异,各地区大豆机械化生产水平也不尽相同,但都在不断推进秸秆还田和大豆生产机械化发展。而且,在大豆产区内已经实施的机械化生产技术和秸秆还田策略已经发挥了效用。

3.2.1 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应用解放了劳动力。传统的大豆生产过程中,育种、培苗、栽种、施肥、管理以及收获等工作都需要依托人工操作完成,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会占用大量的劳动力。而在机械化生产之中,农业机械代替了人工,可以通过更科学性、高效的方法完成相关操作,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可以推进农民向第二、第三产业分流[3]。此外,基于机械设备,可以有效规避人为操作的经验主义错误,为实现大豆增产和农民增收奠定基础。

在大豆种植的不同阶段,可以应用不同类型的农业机械代替人工,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供保障。比如,在深松阶段,可以选用普通深松机、偏柱式深松机、V型深松机等多种设备作业;在播种阶段,可利用精密播种机完成大行距、种子分布均匀的播种,也可应用旋耕机完成灭茬直播,利用窄行条播机、牵引式免耕播种机、气吸式精密播种机或麦茬地大豆免耕覆秸播种机作业。总之,基于秸秆还田的实际要求和大豆机械化作业需求,大豆种植人员需要合理选择农业机械,并依托于提高种植机械化水平来解放农村劳动力。

3.2.2 机械化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肥力的良好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环节若完全依靠人力,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肥土地的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但在采用机械化生产技术种植大豆时,种植人员可以利用机械设备来完成秸秆还田工作,这样既提高了工作质效,又保证了秸秆还田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通常来说,基于现代化机械的秸秆还田效率可达4~8 kg/h,是人工作业速度的25倍左右。这种悬殊的差距意味着利用现代机械完成秸秆还田更符合大豆种植的增产和增收需要。对于农民而言,以农业机械来完成秸秆还田可以大大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使土壤更加肥沃;也能有效消除秸秆堆积或焚烧的困扰,有利于农田保护和种植区生态环境维护。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大豆生产环节应用秸秆还田模式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进而提高大豆产量。而且,在此环节应用机械化生产技术,还能提高秸秆处理和应用质效。在实践中,为保证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大豆生产机械化技术有效应用,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强化技术研究和分析,明确机械化作业的流程和顺序,让机械化生产质量得到切实保障。

猜你喜欢
产区机械化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下)
葡萄酒产区与『风土』
新疆产区有机甜菜栽培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