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抢救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管理

2020-02-12 18:28张静敏高永莉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0年4期
关键词:四川大学病区急诊科

张静敏,高永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急诊科; 四川大学灾难医学中心; 四川大学护理学院 急救与创伤护理学教研室,四川 成都 610041)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一种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原体。此病毒可引起肺部炎性反应及气道内黏液和体液积聚。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多以发热开始,可合并轻度干咳、乏力、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流涕、咳痰等卡他症状少见。主要传播途径包括吸入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桌子或门把手,之后再触摸口、鼻或眼睛;接近携带病毒的动物或食用未经烹饪或未煮熟的含有病毒的肉类或动物制品[1]。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宣布将该病纳入国家“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2]。为了有效控制疫情扩散,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护理团队从护理管理入手,严格管理就诊患者,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对策

1.1 患者就诊流程

按照防控要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对发热患者和普通患者及医护人员分不同路线和物理空间进入急诊科,避免交叉感染,对发热患者进行了单通道管理。所有进入急诊科大门的人员都需要由护理人员筛查体温并佩戴口罩、洗手后进入。严格执行24 h门禁,患者凭腕带出入急诊科,家属陪护凭陪护证出入急诊科。陪护人员进入急诊科时监测体温并限制探视人员数量,由工作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负责分诊,对体温异常者由专人指引入发热门诊就诊。发热患者被分诊到发热门诊就诊后,筛查疑似2019-nCoV感染的重症患者,急诊科为其开设了相应的绿色通路,并严格按照标准预防实施有效应对护理措施,迅速将患者转入急诊科抢救区隔离病房,由专职护士实施患者所有护理工作,还设立专职护工转运患者各类标本、检查项目等,使患者能尽早确诊、早期得到治疗。就诊筛查疑似的轻症患者,由专职转运工人将患者转入传染科等待结果。而筛查结果高度疑似或者2019-nCoV阳性结果的确诊病例则由急诊科使用专用的空气隔离床,将患者转到定点传染病医院等待确诊或进行治疗。

1.2 环境管理

由于2019-nCoV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等主要症状,又以空气飞沫及接触传播途径为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病区环境除了开设独立的发热门诊隔离区域外,均按照国家卫健委的要求,做到标准、规范化管理应对措施,使病区每处环境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对于诊断室、病区、护士站等区域均配备速干手消毒液,使医护人员及患者可以随时取用。为保证进入急诊科所有人员能佩戴好口罩进入病区内,在病区大门口设立了检查岗位,检测体温及佩戴口罩情况,为进入病区内所有人员形成第一道保护线。病区还设有定点专用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防护用具(如隔离服、护目镜、N95口罩、面屏、手套、鞋套)等用品,用品均做到定期消毒更换、专人保管、定点放置、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确保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能够正常的使用。同时每个班次使用仪器设备、每个床单位、地面、办公家具、病房等进行擦拭消毒及空气消毒并做好记录,由专职院感护士进行每天的督查工作。病区还专门设立了口罩回收垃圾桶,以引导患者及医护人员将口罩毁型后丢弃。还将2019-nCoV相关防护知识制作成资料,发放给每一位患者及家属,让患者及家属能够正确认识2019-nCoV,并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医疗垃圾的管理也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要求。2019-nCoV以飞沫及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急诊科对每一位疑似病例均按照标准预防原则采取防控措施,在病区配置带盖黄色垃圾桶承装患者污染物品、医疗垃圾。在病区及办公区洗手池旁均配置擦手纸和黑色、黄色垃圾桶。指导患者经口鼻产生的分泌物应使用卫生纸完全包住收集包裹好再丢弃于黄色垃圾袋中。由专职人员密封打包好的医疗垃圾集中收置到指定区域,并做好交接及登记。

1.3 人员管理

首先,对于护理人员要进行充分的培训。COVID-19是一种新发传染性疾病,针对护理人员对疾病知识掌握熟练程度不一,为保证护理人员自身安全同时,能够顺利开展护理救治工作,急诊科组织护理人员参加COVID-19相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要求等学习,学习形式包括院内新闻、观看视频、现场授课、各类通告、微信推送等,拓展了护理人员更多的学习渠道,方便护理人员随时参与学习。

其次,学员管理也不可忽视。急诊科对护理规范化培训学员采取一对一教学,入科前让学员熟悉急诊科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等进行岗前培训,疫情期间着重对COVID-19相关知识进行培训,教会学员规范的防护措施,使学员克服对传染病的恐惧感。护理带教老师应以身作则,耐心指导,以自己的言行及规范操作来引导学员。

对于工勤人员,由于其文化水平、护理技能普遍较低,接触患者及污染物较多,大大增加了被感染的概率。急诊科通过集中院内视频直播、微信推送等方式,指导工勤人员做好自我防护,加强疫情期间清洁、消毒工作督导。

1.4 设立COVID-19护理小组

设立护理管理、技能、后勤保障、院感质控、宣传等小组。各个小组各施其职,管理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协调并指导护理工作,负责对护理质量的督导工作。技能小组负责对护理人员进行现场护理技术指导及培训工作。后勤保障组负责各类仪器设备、医疗物资的准备,及患者转运、标本运送、环境保洁等工作。院感质控小组,主要负责病区感染管理宣传、培训和督查工作。宣传小组主要负责科室各类消息的制作及传送。

1.5 患者心理护理

武汉2019-nCoV疫情暴发以来,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在广大民众中不断蔓延、积累,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尤其是对2019-nCoV已感染者或者高度疑似并出现发热症状来医院就诊的患者,造成了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因此,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对疾病的愈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9-nCoV是一种新型病毒,对此类感染疾病暂时还没有找到最佳治疗方案,在对COVID-19患者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中,观察发现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分别表现出过度紧张、焦虑、恐惧担心疫情无法控制;变得容易烦躁、容易激怒;对被限制感到愤怒、抱怨、沮丧等。急诊科针对COVID-19 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对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对就诊的每一位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生活以及心理需求,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担忧或疑问,并为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表达,保持严肃认真工作态度,为每一位患者进行护理治疗。做诊疗检查和护理操作前,护士应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取得患者配合,有利于护理工作正常开展。对有沮丧等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多关心、帮助并鼓励患者,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让他们感受到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为患者讲解自我隔离防护的意义,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针对疑似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并详细介绍COVID-19相关的科学知识,消除患者对COVID-19的误解。患者如果有负面心理反应,及时告知其会减弱人体正常免疫系统,对疾病治愈不利。引导患者积极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对疾病的认识。

为每一位患者提供生活送餐等生活照护服务,适当增加患者家属对患者的电话、生活慰问,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馨。对于少数患者存在的严重心理问题,急诊科会为患者积极安排心理医生会诊,以确保尽早能为患者提供专业心理辅导治疗,还提供了专业的心理干预咨询热线,为患者免费进行心理咨询,以便患者在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及时接受心理干预,保障了正常的临床护理治疗工作顺利开展。

2 小结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医院急诊科护理管理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在应对此次2019-nCoV疫情时,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保证患者医疗安全的同时,认真履行“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护理工作职责。以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住重要窗口期,外防输出、内防扩散,紧紧围绕患者就诊流程、人员管理、环境管理和患者心理护理关键环节,把患者收治工作和护理管理两大闭环做实做细做到位,真正实现急诊科护理管理呈现出全面、科学、专业、人性化、整体化的管理模式。

猜你喜欢
四川大学病区急诊科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新见四川大学博物馆藏敦煌古藏文写经《十万颂大圣般若波罗密多经》考论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百年精诚 誉从信来——走进四川大学华西眼视光之一
一只会哭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