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差异分析

2020-02-12 05:11于鸿钰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儿童

于鸿钰

摘要:本文从儿童美育教育目标、课程、内容、环境四方面阐述中外教育存在的差异,并从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师资力量两方面阐述我国儿童美育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中外差异

引言:

美术教育对儿童思维发展有重要影响。教育过程需关注儿童作品中的创新特性,引导其将真实感受倾注到作品中。我国教育和国外对比存在较大差异,找出教育存在的弊端,提出解决之策是当前面临的重点课题。

一、中外儿童美术教育现状差异

(一)教育目标

美国在20世纪的90年代提出DBAE教育理念,以学科作为基础展开儿童美术家教育。美育内容包括美学、评论和创作等,强调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教学环节,教师可按照学生特点,确定教学题材,促使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大力培养儿童想象力。教育过程重视学生兴趣、美术学习潜力的培养[1]。

我国儿童美术教育方面,这种形式较为少见。传统学校教育大多为绘画习作,儿童自主创作情况较少。同时教育内容重视技能、知识等反复训练。长期下去,可能制约儿童艺术天赋的发展,不利于其想象思维发散,致使儿童失去学习兴趣。

(二)课程设置

部分欧美国家、日本等在儿童美术课时安排为每周2~4h,我国课时安排为每周1~2h。同时,在素质教育逐渐发展过程,儿童的课程压力也逐渐提升,大部分儿童将时间、精力等付诸于其他学科。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国外儿童业余时间充足,美术课对他们来讲,属于享受艺术、经历艺术、感悟艺术的媒介,而不是调节其他学科学习“疲乏感”的辅助类课程。

(三)教学内容

德国在儿童美育过程,重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等培养,通过描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联想,自主绘画;或者通过教师行为表达,学生观看后完成绘画,教学内容既包括水彩、填色、印花等内容,又包括情境想象。而日本在儿童美育教学中,主要使用泥塑和纸模,以游戏方式引导学生观赏、制作各个类作品。在教材中涉及绘画知识较少,只是配备简短文字,对学生展开文字启发,激发其想象、思考及创造。

我国儿童美育教材主要是通过文字、图片、模型等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进而激发其创造力。但是教学实践环节,儿童想象能力较强,但实际上,其想象出来的内容大部分和教材内容一致,这一现象值得深思。同时课堂教学重视学生和教师互动效果,存在大量表演成分,该现状也可能对儿童充分发挥自我想象造成限制。

(四)教学环境

欧美、德、日等经济发达国家,对于儿童美育教育的投资力度较大,大部分地区存在开放类博物馆。儿童学习过程可到博物馆内参观各个美术大师作品,同时教师可结合作品展开现场授课。当前,在素质教育逐渐深入过程,我国大部分城市学校中,美术教学使用多媒体形式、教材印刷效果较好,可谓是声色俱全,这种教学环境无疑可激发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必备的教育设施尚未完善,导致这些地区美育氛围缺乏。

二、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

(一)转变教学理念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在儿童美育方面,无论是课程安排还是内容设置方面都有待完善。甚至还存在重技能培养,轻审美、想象能力培养的问题。美育教育的起初就重点讲解形体、透视和构图等专业程度较高的技能,可能导致课堂过于枯燥,儿童难以理解各种专业术语,可能阻挡其艺术天赋的发展。

针对这种现象,应逐渐改革我国儿童美育教育理念,完善美术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爱因斯坦提出“想象力重于知识。”黑格尔曾经说过“儿童杰出的本领即为想象。因此,要重视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应该从其学习兴趣的激发入手。在教学环节,教育者可使用过图片、语言、动作等引导儿童展开联想,大胆创作。例如:美国某学校在开展儿童美术教学中,教师为激发学生创造、想象等能力,设计“想象女巫”这一教学内容。教师为学生讲述女巫形象,之后拿起扫把、布袋、木偶等展开表演,最后让学生根据教师描述展开联想,完成绘画作品。我国儿童美育教育过程,可借鉴美国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为学生展现多样化的课堂形式。通过多方引导,让给儿童发挥联想,打破一味模仿的教学弊端,使学生突破思想限制,自由发挥,感受艺术之美[2]。

(二)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我国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童美育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甚至由学科教师兼任美术教师。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加之本身非专业出身,最终导致美育教育水平较低。在发达地区,受到教育体制、升学压力等影响,学校过于关注学科师资队伍的培养,对美术教师的培养力度不足,导致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发展速度。

为改善当前儿童美育中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的现状问题,可增加财政投入,保障贫困美术教师配备数量,提升教师待遇,使其积极参与美育教育工作。同时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体现出美术教育对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性,提升教师队伍对此学科的重视程度。学校应定期对美术教师展开培训,重点提升其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借鉴日本、美国、德国等教学形式,发挥引导作用,关注儿童美育教研工作,转变以往“灌输式”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思维,不断提高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除此之外,结合我国当前教育现状,重点强化美育教育支持力度。如:开放博物馆,要求教师定期带领学生到馆内参观,现场授课。培养教师使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在授课环节能够运用水彩、剪纸、颜料、泥模等展开教学活动,丰富儿童的学习形式,激发其使用多种材料展开创作。

结论:

总之,通过分析国外儿童美育教育理念、方法,可以看出国外教育重视儿童动手、创造和想象等能力的培養。我国少儿美育受到教育体制、关注程度、教学理念、方法等因素的制约。因此,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逐渐完善教育过程,加大力度培养优质的师资队伍,提高我国儿童美育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万竹青.历史的审视: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2]拉尔夫·史密斯:《艺术感觉与美育》,滕守尧译,[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第45页.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儿童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学生人文精神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