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外交话语体系(知识)实践的权力功能分析

2020-02-12 05:11杨鸿柳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国新时代实践

杨鸿柳

摘要:所谓从“知识实践的权力功能”视角对新时代中国外交话语体系实践进行研究,就是从“知识在应用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力量”的视角,论述新时代中国外交话语体系(知识)在各种国际社会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具体来说:从知识实践的生产力功能视角,论述“一带一路”的建设方案与实践成果;从知识实践的主体型塑功能视角,论述“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践成果;从知识实践的社会治理功能视角,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成果。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外交话语;实践;权力功能

一、知识的生产力功能:“一带一路”的建设方案与实践

1.知识的生产力功能

从根本上说,知识的生产力功能主要体现在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为解决社会和经济发展热点、重点、难点作出的贡献。知识的生产力功能的释放,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的、具体的、显性的,另一种是间接的、抽象的、隐性的。这里我们仅讨论后者,即“间接方式”。后者属于抽象知识,并不直接参与到具体的生产过程之中,而是通过对具体知识产生作用,进而间接影響具体的生产活动。此类抽象知识,如理论、信仰、观念等,其生产力功能是通过对实践主体的建构来体现的。这个过程可以表述为:抽象知识→具体知识→社会生产力。[1]

2.抽象知识到具体知识:从“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到“一带一路”建设方案

所谓“共商”,就是共同商议,集思广益。在国际关系中,所谓“共商”,即“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它体现的是“全球治理结构如何完善,应该由各国共同来决定”[2]的理念。所谓“共建”,即各国共同参与、合作共建。就是在国际治理进程中,世界所有参与治理方各施所长,各尽其能,通过国际合作来应对全球性挑战。它体现的是共同参与的理念。所谓“共享”,即共同享有,是指全球治理的成果应当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参与方。它体现的是治理成果公平合理分配理念,或者是公共产品大家共同分享的理念。

“共商、共建、共享”理念转化为“一带一路”建设方案。首先,以“共商”理念为基础的“一带一路”建设方案,强调的是尊重各方意见,通过沿线国家磋商达成共识。这种共识转化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政策沟通”的建设方案,进而建立合作机制。其次,在此基础上,以“共建”理念转化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建设方案。这包括:转化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的方案,即道路、港口、机场的建设、联通以及货物贸易便利化方面的具体知识;转化为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知识,即形成公私伙伴关系、混合融资等各种工具和融资机制等多元融资和公私合作方面的具体知识;转化为沿线国家“民心相同”的具体知识,即推动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学术交往和人员往来等方面的具体知识。

3.具体知识的生产力功能:“一带一路”建设实践

从2013年至2018年,共建“一带一路”由基本理念到建设方案,再由建设方案到实际行动,充分体现了知识实践中释放出生产力功能的完整过程。五年来,“一带一路”建设连点成线到面,一方面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形成新格局,另一方面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全球治理体系作出重要贡献。目前,这一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信任和支持,关键项目和示范性工程纷纷落地生根,沿线国家人民有了越来越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截至2018年,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一带一路”倡议,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已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6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进行最新一次扩容,相关程序完成后,亚投行成员总数将增至87个,遍布全球各大洲;“蓝色经济通道”“冰上丝绸之路”“空中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一条条共筑梦想的纽带多元联动,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3]

二、知识的主体型塑功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1.知识与主体型塑

知识与主体型塑,主要表现为知识与人性、德性和信仰具有一种天然的互动关系。人是通过推究外界事物的原理法则而将其总结为理性知识,掌握这些知识,进而才可能通过自己的修行逐步去除人性中的动物性、野蛮型、愚昧性,才能成为一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另外,知识对于主体的塑型,不仅是让人接受一些知识,而且是对人进行理智训练、智慧培育,并通过对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人具有清醒的头脑、冒险的精神,鼓动人去追求正义、仁爱、美德、宽容,遏制物欲、食欲、色欲。[4]

基于上述道理,就知识的主体型塑功能对国际社会的作用来看,它可以促使各国逐步形成共识,即认识到国际社会不断向进步方向发展的客观规律;促使世界各国逐渐接受道统法则,不断改善国家之间的关系;促使世界各国渐渐摆脱彼此分歧和战争,建立和谐共生的美好世界。以上是从长远的观点,概括了知识的主体型塑功能对国际社会的作用,而从当前的实践途径来看,就是世界各国共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2.关于“新型国际关系”的外交话语

2013年以来,新时代中国领导人分别在不同场合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如,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达沃斯论坛讲话中说:“大国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中国将努力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5]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厘定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概念,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6]。可以看出“新型国际关系”理念是在当今形势下,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和发展,它将为摆脱彼此分歧和战争,改善国家之间的关系而释放知识的力量。

3.“新型国际关系”知识实践中的功能体现

“新型国际关系”的知识实践中的功能表现为多个方面,这里仅谈一下促进大国关系发展的实践。中俄关系:2017年7月,习近平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说,当前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主要体现在双方建立了高水平的政治和战略互信;高层交往和各领域合作机制健全;积极对接各自发展战略;社会和民意基础坚实牢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战略协作。[7]中美关系:2014年7月,习近平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的致辞中说,“一年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两国继续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努力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两国围绕有关国际和地区问题以及全球性问题开展密切协调,合力应对攸关人类前途命运的挑战。两国深化双边各领域务实交流合作,确保两国人民从中不断受益。”[8]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中美两军正在推进“两个互信机制”建设[9]2016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说,“中美双方同意加强战略沟通,拓展務实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10]中欧关系:2014年习近平主席作为国家元首首访欧洲,提出“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一关系定位着眼长远,超越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差异,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视对方发展为双方合作的重大机遇,从而丰富了中欧关系的内涵,为双方合作开启了航程,使双方互信迈上了新台阶。目前,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正在落地生根;双边关系全球性、战略性不断增强。

三、知识的社会治理功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知识与社会治理

自从人类社会的形成,知识就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元素。一方面知识推动了不同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变;另一方面,就每一种社会形态而言,也都是由知识维持其正常运转的。除此之外,知识还具有管理功能,即知识参与到人类社会有效管理中,发挥社会管理功能。所谓“治理”,是指“公共和私人领域内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11]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一种新的管理范式开始在西方兴起。它有四个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包括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治理意味着传统的统治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前,中国所提出的有关全球治理的新知识理念,以及全球治理外交话语的有效实践,就是知识的社会治理功能的体现。

2.全球治理外交话语

全球治理是一种新的管理范式,是一个持续的互动和协调的过程,而不是一套规则制度或控制的活动。这一概念的核心是“互动与协调”。就中国全球治理话语有关“互动与协调”所涵盖的领域来看,包括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环境等多个领域;就“互动与协调”的主体来看,包括国家行为主体和非国家行为主体;就“互动与协调”的平台来看,主要是指多边国际组织和论坛等。可见,中国有关全球治理的外交话语包括多个方面,涉及建设全球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清洁美丽世界、互联网治理以及多边治理的其他问题的外交话语等多个方面。概括来说,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3.全球治理知识的实践功能

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写入联合国决议、安理会决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已经显示出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中国倡导的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深化互利共赢的理念,开出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已经从倡议转变为行动,从理念转化为实践。例如,北京APEC会议、杭州G20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多边协调中,都不同程度采纳了中国智慧和方案。目前已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等,丰富了全球治理的体制和机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响应和参与,推动沿线各国共筑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姚国宏《权力知识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17年版,第126页。

[2]习近平《坚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确方向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载于2015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3]许可《引领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共建“一带一路”5年成果综述之一》,参见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8/10/c_1123252885.htm.

[4]姚国宏《权力知识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17年版,第133页。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541页。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58页。

[7]《习近平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载于2017年7月4日《人民日报》。

[8]《习近平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的致辞》,载于2014年7月10日《人民日报》。

[9]习近平《坚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确方向》,载于2015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10]《习近平在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的讲话》,载于2016年6月7日《人民日报》。

[11]《辞海》(第六版典藏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版,第5793页。

本文系2019年北京市博士后科研活动经费资助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z2019-139)

猜你喜欢
中国新时代实践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