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番茄—水稻轮作高效种植技术要点

2020-02-13 07:31刘旭婷
江西农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轮作番茄设施

刘旭婷

(巢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巢湖 238000)

目前,在蔬菜的栽培中,连作障碍已经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1]。安徽省巢湖市早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就开始逐步推广试种番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是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农业生产方式。番茄多年轮作导致的病虫害频发问题日益严重,巢湖市在生产中积极探索,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当地的高效种植模式——设施番茄—水稻轮作,取得了粮经结合、水旱轮作、生态高效于一体的效果[2]。基于此,结合当地实践,对该高效种植技术模式的特点及技术要点进行总结。

1 设施番茄—水稻轮作模式的特点

1.1 粮经结合,减少了肥料用量 设施番茄—水稻轮作模式的推广,实现了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有效结合,减少了水稻生产中肥料的施用量。番茄生产中一般需要施入比较多的有机肥,水稻种植时土壤肥力还比较足,只需要施入水稻专用肥120 kg/hm2左右、尿素75 ~90 kg/hm2作为追肥即可,比小麦或者油菜茬口水稻田的施肥量减少75%以上。

1.2 水旱轮作,降低了农药的用量 设施番茄—水稻轮作模式的推广实现了水旱轮作,对番茄生产中的病虫害有较好的控制作用[2]。通过水旱轮作,番茄生产中常发的土传病害、地下害虫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可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因此与连作番茄的田块相比用药量减少幅度超过50%,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3]。

1.3 模式合理,提高了经济收入 巢湖市的很多地区通过使用设施蔬菜—水稻轮作模式,实现了稳粮兴菜的目标,使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一方面丰了“米袋子”,另一方面又满了“菜篮子”,实现了粮菜的双赢[4]。经过对近几年的产量进行分析发现,水稻年产量在8.25 t/hm2左右,设施番茄的产量达到90 t/hm2左右,土地的产出率得到了大幅提高,增产增收的效果非常明显[4]。

1.4 生态环保,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 设施番茄—水稻轮作模式的推广,实现了减药减肥的目标,生态环保的效果明显,且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质量[4]。如中垾镇的设施番茄早在2004 年就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4 年获得“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称号,2015 年又入选了第2 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这些都对当地番茄的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

2 设施番茄—水稻轮作高效种植技术

2.1 茬口安排 设施番茄栽植的播种时间安排在10 月的中下旬,移栽育苗的时间以11 月上中旬为宜,定植时间适宜在12月下旬到第2 年的1 月上旬,2 月中旬开始采取必要的保花疏果措施,3 月上中旬绿熟,正式采摘上市的时间以3 月下旬为宜。5 月下旬到6 月上中旬开始让茬,一般水稻播种的时间在5 月中旬,抽穗、收获的时间分别在8 月下旬、10 月上中旬。

2.2 设施番茄栽培技术

2.2.1 优选品种 在品种选择上,优先选择通过省级或者国家审定、适合当地生态环境、品质优、产量高的番茄品种,一般设施栽培的番茄品种要求耐低温、适合在弱光条件下生长、熟期早,目前设施番茄栽植中常选择的品种为粉红果品种,如合作903、L402等。种子一定要从资质齐全的正规厂家购买,以确保品质[3]。

2.2.2 培育壮苗 及时搭建大棚,提前配置好苗床营养土并经过充分的消毒处理,适时播种,及时分苗,加强苗期管理,多施有机肥,提前挖好三沟,将底水灌透,培育出长势健壮的适龄番茄幼苗。

2.2.3 定植控温 番茄移栽适宜在晴天的下午或者阴天进行,起苗时要尽量轻缓、多携带一些泥土。设施番茄移栽的密度控制在3.75 万株/hm2。移栽结束后浇透水1 次,覆盖1 层地膜,将大棚密闭,以防寒保暖,如果气候过于寒冷,可在大棚内搭建小拱棚,加盖草帘、覆盖无纺布进行保温。遇到天气晴好时可早揭帘、晚盖帘,如果遇到降温或者阴雨天气,要早盖帘、晚揭帘。晴日的中午温度高,要适当掀开棚膜、帘子放风、降温,确保大棚内白天、晚上的温度分别在25℃、10℃。

2.2.4 保花疏果 当番茄植株进入12 ~14 叶时即可实施整枝,搭架绑蔓,采用单杆整枝的方式,每株番茄主干只需要保留1 个即可,将叶腋长出的侧枝全部抹掉[4]。进入花期后,如果花的数量过多,则要及时摘除长势较小或者畸形的花,花的数量保持在4 ~5 朵/穗即可。进入挂果期后,如果坐果的数量过多,容易导致番茄果实长势不佳、大小不一,降低果实的品质,因此要采取适当的疏果措施,对于熟期偏早的番茄品种,留果数控制在4 ~5 个/穗,对于熟期偏晚的品种,留果数保持3 ~4 个/穗。

2.2.5 防治病虫害 设施番茄中常发的病虫害有灰霉病、叶霉病、早晚疫病、蚜虫、白粉虱和潜叶蝇等。防治上首选综合抗性能力强的番茄品种,做好健身栽培,及时针对性地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

2.2.6 收获 设施番茄采收的时间要结合实际情况而定,如果运输到外地的市场上销售,采收时间可提前到果实刚红时,如果在当地市场上销售,则适宜在基本成熟时采收。番茄果实采收后要结合品质进行分级包装销售,以确保实现优质优价[1]。

2.3 水稻种植技术

2.3.1 清洁田园 设施番茄收获后应及时将地块清理干净,除去棚膜,上方覆盖1 层防虫网。

2.3.2 培育水稻壮秧 该模式下水稻的品种以籼稻、粳稻为宜。播种前先进行晒种,1 ~2 d 即可,之后转移到1%石灰水中进行浸种处理,一般浸48 ~60 h,采取日浸夜露的方式,直到种子露白、待播[2-3]。播种时力争稀播、匀播。播种后采用肥床育秧,加强管理,以培育出分蘖多、长势健壮的秧苗[4]。

2.3.3 移栽 番茄拉秧后立即整地,做好移栽水稻的准备。在翻耕土壤时将基肥(有机肥、碳酸氢铵等)、微肥(硫酸锌等)与土壤处理剂(多菌灵、福美双等)充分拌合均匀后撒施在土壤中。水稻移栽可选择抛栽、手栽等常规方式,一般株行距控制在10 ~12 cm,田间密度在27 万~30 万穴/hm2,确保基本茎蘖苗达到120 万~150 万株/hm2[4]。

2.3.4 移栽后的大田管理 栽植后7 d 左右在田间撒除草剂除草,同时施入返青肥(尿素75 ~150 kg/hm2),进入拔节抽穗期后施入穗粒肥(尿素75 ~150 kg/hm2)。移栽结束后保持浅水,以促进秧苗活棵。进入分蘖期后勤灌水、灌浅水,一般灌水深度控制在2~3 cm,自然落干后再重新灌水。当田间茎蘖数增加到目标穗苗数的70%~80%时可多次自然断水轻度搁田,确保田间土壤充分沉实、脚不下陷。进入拔节期后加强水分管理,及时复水。孕穗期、抽穗扬花期建立水层,其余阶段的水分管理采取干湿交替的方法。水稻收获前7 d 断水。收获前14 ~21 d 揭掉防虫网,使水稻获得更多的光照,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品质。

2.3.5 病害的防治方法 水稻生产中常见的病害有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要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时针对性地开展防治。稻瘟病的防治药剂可选择20%三环唑600 ~800 倍液等,稻曲病、纹枯病的防治药剂可选择5%井冈霉素250 倍液等。

2.3.6 收获 当水稻籽粒中超过85%黄熟后即可收获,一般处于蜡熟末期到完熟初期收获为最佳,此阶段籽粒中的含水量在20%~25%、籽粒饱满,收获的产量最高、品质最佳。

猜你喜欢
轮作番茄设施
番茄炒蛋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民生设施非“摆设”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蔬菜轮作有原则 合理种植效益增
轮作休耕,让土地歇一会儿
耕地轮作效益调查报告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