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传统村落空间类型及价值研究

2020-02-14 19:12汪婷婷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9期
关键词:徽州村落布局

汪婷婷

(黄山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安徽黄山 245041)

0 引言

徽州特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山水资源和风土人情,造就了徽州地区鲜明的地域特征。徽州人宗族聚居的居住模式,使得传统村落成了承载地域文化的主要“容器”。传统村落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突出的表现在村落格局、建筑和空间中,使整体和局部都呈现出“天人合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和谐格局。

然而,在当下城乡建设的热潮中,快速的发展使得城市空间缺乏乡土文化和地域特色,传统村落空间也在遭受着文化消失和活力丧失的打击。在传统文化观念和哲学思维影响下的村落空间组织、空间形态和布局,充分展现了生态意义、人文气息和场所精神,对传统村落空间及文化的传承,以及现代城市空间地域精神的塑造和人文关怀的体现,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1 徽州传统村落空间类型及特征

1.1 空间构成要素

英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家吉伯德认为城市设计主要是研究空间的构成和特征,他说“城市中一切看到的东西,都是要素。”[1]村落的空间要素亦是如此,徽州传统村落空间是由人们看到的各类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构成。广义上,物质要素有自然山水环境、建筑、街巷、广场,同时,每类要素又可进一步细分,如广场有铺装、构筑物和小品,建筑有入口空间、院落、绿化等。空间的非物质要素指为了满足村民生活、生产及其他各类活动而形成的物质要素的组合方式和构成规律,以及包含其中的精神文化内涵和审美需求。

1.2 空间类型

徽州传统村落空间构成方式多样,构成空间的多种要素,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层面构成多层次的空间。对徽州传统村落空间的认知也可以有不同的视角。

1.2.1 认知地图的基本要素

凯文林奇归纳的五大要素也可用于传统村落内部空间分析,可以形成村落空间结构的整体认知。

(1)边界。传统村落的边界一般是水口、牌坊、道路、水体、山体等。有人工要素也有自然要素。对村落的发展起到引导和限制的双重作用。

(2)路径。村落的路径主要是街、巷,联系了不同的空间、建筑,承担着村民的日常生活。

(3)节点。节点往往是与路径相连的,村落中的节点有位于公共建筑前的广场空间,或是位于不同地方的亭子,如入口的亭子、路亭,或是有石桥、水景等构筑物的空间,这些空间往往特色鲜明,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识别性和特色感。

(4)标志。作为标志的要素,需要有鲜明的特色或突出的意义。在村落中就表现为村落的中心、传统公共建筑或塔等一些具有一定高度的构筑物。

1.2.2 典型空间

徽州传统村落空间是由各类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构成。物质要素主要有自然山水环境、建筑、街巷、广场等,它们和渗透在村民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非物质要素,共同促成了形态各异、构成丰富的徽州传统村落空间的形成。根据空间环境的特点及易识别性,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可以分为:水口空间、街巷空间、公共空间和建筑空间。各个空间相互组合、或围合、或发散,形成了井然有序的村落整体空间结构。

1.3 徽州传统村落空间特征

1.3.1 自然特征

在徽州传统村落的选址与规划上凝聚了传统徽州人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是一种原始的生态观。徽州人深受风水观念的影响,在选择居所时,依山傍水、山环水绕的绝佳环境成了首选。山水环绕、顺势而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使传统村落犹如从大地上生长出来,不仅实现了村民对自然环境的追求,同时也满足了村民希望家族兴旺的美好愿望。

1.3.2 视觉特征

徽州传统村落的整体空间形态会有一定的象形意义,为了满足心理和精神的需求,会模仿具体的实物形象。为了美好的寄托和愿望,精心策划村落的布局,使之呈现出符号意义。

此外,徽州传统村落空间组织会考虑层次性和秩序性,从而从入口空间到村落内部会形成一个空间序列。

1.3.3 文化特征

徽州传统村落空间的意义不单纯在于空间布局和形态,其所蕴含的文化特征使村落空间具有更深远的寓意。村落的文化特征主要有:村落的选址、规划与布局讲究风水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观念;因宗族聚居而产生的宗族文化;天下闻名的徽商经商而融入生活的徽商文化;受中国传统儒家和道家思想影响而渗透在传统村落空间形成、组织和布局中的儒道文化。诸多的文化特征使传统村落空间展现出了更清晰的脉络,透露出了徽州人在空间布局上的思维方式,让传统村落空间独具魅力。

2 徽州传统村落空间的价值分析

2.1 文化价值

传统村落中,空间与文化是相互联系的。物质形态下的空间离不开村落的选址、空间的结构与布局、建筑的布置,而精神层面上空间的活力与内容的彰显需要文化的注入与支撑。

传统村落的选址、规划、布局、空间和建筑都承载了各种类型的徽州文化。徽州的风水文化、儒道文化、徽商文化以、宗族意识、风俗习惯以及生态观念等都融入到了传统村落的入口的水口空间、牌坊、广场空间、街道空间以及建筑入口空间和内部空间的布局与设计中,使村落空间呈现井井有条的秩序、即内外有别有相互联系的空间序列,并且各空间与村落的整体布局、周边的环境以及村民的生活都表现出极大的适应性和适宜性,空间特色鲜明,富有人性化、地域性和生活感。

2.2 应用价值

徽州传统村落空间处处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类生活的和谐状态,因此,可以对现代城市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尤其是对于现代城市问题的改善和住区规划和环境的营造,更是提供了直接的借鉴经验。

2.2.1 自然有机的布局

工业化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环境、居住、交通以及社会问题,总体而言,也就是各类要素之间“生态关系”被破坏,人们的关系愈发疏远。然而,现代工业城市中的问题在传统村落中并不存在,这主要是因为传统村落的“道法自然”及村落各要素的有机联系。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村落通过“堪舆”选址后,尊重地形,顺应地形,实现了村落的自然生长之势。村落中单纯的建筑形体,伴随村民简单的生活,自然有机布局,“有意模仿自然,无意潮超脱自然”,使得村落在山水的环抱中、地势的烘托下,犹如自然生物一般,与自然和谐共生。此外,传统村落还善于利用水体、气候等条件,生态布局,调节、改善微气候。利用追寻传统村落营建中的智慧将会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指明路径。

2.2.2 适宜的空间尺度

现代城市生活中,一个居住区也就是一个聚落,然而,生活性和活力的缺乏是住区聚落与传统聚落最大的区别。空间尺度是造成“人迹罕至”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中心绿地空旷无人,缺少围合,给人不安定感,空间的关系缺少过渡。

在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中,有着较好的空间序列和适宜的空间尺度。从村口的公共空间到街道的半公共空间,再经由住宅前的半私密空间到宅内的私密空间,每一个空间都给人以较强的空间领域感和归属感。空间尺度控制得当,空间宜人,村民在街头巷尾相遇后可以随意坐下闲聊。村落的空间尺度给现代住区的空间营造提供了参照。可以在中心绿地或组团绿地,结合绿化、设施的布局,不同程度围合,以人的尺度营造开敞、半开敞、半私密空间,选择合适的位置布置亭、廊及其他活动设施,为居民提供休息、娱乐、交流的空间。此外,还可以借鉴民居入口前的空间形式来打造宅旁的邻里交往空间,加强居民的交流,提升场所感。

2.2.3 “以人为本”的适应性

住区规划设计的“以人为本”体现在小区有多功能的场所、宜人的环境、多样的道路空间等,也就是各个空间规划能适应居民的生活。大多数的传统村落都不乏这样的空间。

传统村落中的建筑在布局时,并没有刻意去考虑民居和水系、风向等自然条件的关系,而是凭借村民的日常生活感受和延续村落的布局来确定住宅的位置和朝向,从而获得适宜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在现代住区中,居民首要关心的便是日照、通风、噪声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因素,小区规划也会更加注重环境品质。其实,小区也可以先做好整体的景观环境,然后再根据居住需求、空间理念、生活方式等因素的综合考虑进行建筑和特色景观节点的布局,真正做到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地设计,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提升环境品质。

住区的道路应该不仅承担交通功能,更能为居民提供交往的空间,就如村落中,村民在街巷相遇,可以驻足聊天。因此,可以设计多样的道路形式,灵活布局,在合适的地方适当控制交通量,合理地分隔空间,通过安全性的提升和环境的打造让居民有随时交流的空间和场所。

3 结语

现代的人们以另一种方式聚居着,由于曾经错误的认知和观念的引导,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基于此,人们对环境和生活的诉求也慢慢回归本真。徽州传统村落空间虽然是在特定的条件、资源和古人的思维方式下形成的,但在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来的日常生活思维,对现代人的居住空间和环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徽州村落布局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徽州人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VR布局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