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技推动高校建筑空间发展

2020-02-14 20:54毕东宇刘圆圆
建材与装饰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学楼建筑设计空间

毕东宇 刘圆圆

(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辽宁鞍山)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是社会发展的源泉。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高等教育跻身史无前例的高速发展时代。我国传统的教学楼与新型教学楼相比有许多不足之处,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向着团体化趋势开展,一个可含盖多个专业,并使其可以交流和紧密关联的团体式的综合教学楼的设计观念油然而生,为研究这一建筑设计类型是相当有必要的。

1 传统教学空间模式

1.1 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中心,按照教材上的所属的知识,老师加以丰富的单向灌溉的传授给学生。我们不难看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被动的局面,从而暴露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短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不情愿的,压抑的,缺乏主动性,养成了惰性习惯,只等着老师“喂养”。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技艺和教学艺术影响着学生的进修成果,表现在应考教育前提下的进修水准,这种教室教学形式长久以来一向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主导模式。

1.2 传统教学模式利弊端

传统教学模式可取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集中在一起,老师统一授课,具有整体性。②老师都是经过严格训练选拔出来的,他们能够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课程。③面对面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也能活跃教室气氛。

传统教学模式一直都是老师主动,学生被动,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性以及主动思考能力。再者,传统教学模式受大纲限制,因此学生的进修内容有限,不能得到扩展,只限定于书本知识,这样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并且学校注重理论知识,不注重实践能力,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性,不利于国家的长久发展。

2 当代教学模式及教学建筑

2.1 当代教学模式

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也发生着改变。从知识载体上来说,以往是老师拿着书本教案,现如今一份PPT就可以搞定,不仅节约资源而且节约空间。从教学方式上来说,以往注重学生理论学习,而现在更倾向于社会实践,由“探究”向“实践”转化。

2.2 当代教学空间

现如今高校教学建筑设计更偏向于多样性与高效性,即通过建筑空间的功能性整合,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利用,提高建筑空间的高效性。整个教室是开放性的,通过家具及装饰划分空间,极大的满足了师生的使用需求。每个教学空间相互穿插、贯通,塑造出更有活力的使用与交通空间,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空间。

3 高校教学楼建筑设计

3.1 教学楼设计理念

一个高等教育教学楼建设作为最重要的硬件设施之一,影响了各个大学的设计和功能是非常显著的,它为育人提供了便利场所。高校建筑是一个满足学生进修需求的场所,它不仅为学生供应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

高校建筑设计理念必须满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各种活动、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坚持以人为本。在满足正常使用的前提下,丰富空间层次,根据不同的使用空间性能,加强其交往空间之间的联系,营造出不同的空间环境。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新的教育理念逐步形成,学校再也不是仅仅传授学生知识,现如今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塑造,学习的形式不再局限于老师单方面授课,学生被动学习,而是将现如今的科学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将其合理利用。

3.2 学校建筑功能

在学校建筑设计中以实用性为主,不能追求造型等从而造成空间浪费,应当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才可注重造型,尤为重要的是看重交往空间和环境的整体设计相结合。交往空间与环境设计应当注重对建筑自发性和社会活动空进的塑造,正是因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探讨研究才得以组成生机勃勃的校园环境。因此,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供师生交流学习的场所,通过各层次之间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还应当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当思量建筑尺度、建筑美学,满足教学楼正常使用的前期下,进行创新发展。

3.3 新一代高校教学及教学楼

新时代的教学领域,互联网技术已经达到广泛和成熟。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到教学领域的技术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开启教学领域新纪元。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深入,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突破进取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不仅提高教学效率,还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课堂上老师讲解完毕,学生课后有不懂之处可以回看课件,便于学生在学习时查缺补漏。在多媒体教学背景之下,促进高校建筑设计走进新领域。

新的教学模式出现,伴随着教学建筑的改变。新型高等教学建筑将向着团体化、综合化、网络化的趋向发展。

4 新建高校教学空间设计

在科技引导世界潮流的时代,我们应当优化建筑设计方法来指导教学楼设计,使得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增加教学建筑的利用率。更多的利用智能化设计,创立信息交换空间、资源共享空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进行主动学习,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培养全面型人才。

4.1 教学空间的开放性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传统教学模式慢慢的被信息化所取代,使得教学空间趋于开放式。因此,为了应和教学模式的改变,使得教学建筑内部的空间设计与家具摆放也相应发生变化。非传统式教学活动主要在交流空间中进行,其授课方式在教学领域起到引领作用。空间开放则是利用开放性空间为师生交流提供便利场所,开放性的空间可用于多种教学活动,有利于节约资源、节省空间、有效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开放性空间起到中间枢纽作用,连接多个空间,实现整个建筑空间共享化。

4.2 教学空间的信息化

彼得·埃森曼说过,电子模式对建筑提出了一个强大的挑战,因为它是使用媒介和模拟来界定现实的,它的价值表现在存在之上,那些可以在东西之外看不到的。[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数字化模式早已变为当今社会知识传播的主要途径,使校园信息化是适应知识科学传播的需要,信息化技术在高等学校建筑设计中得以运用。

教学空间信息化给大学生带来诸多便利,可以及时收到学校发布的信息、便于学生自己查询课程信息、成绩等。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将成为高等学校建筑基础设施建立的重要模式。

4.3 教学空间的互动性

随着时代的一直前进,教学建筑也不断的发展,其教学空间的互动性范围不断状大,导致建筑的功能和空间建设的变化。包括人与人的互动性——人与人在建筑中交流、沟通,而建筑成为人与人接触的主要场所。建筑之间的互动性--建筑内部的空间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从某种形式上来说,教学建筑最突出的表现在建筑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教学形式的改变,伴随着教学空间也发生变化。不再局限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随时随地的查询课程的时间、地点等,这所谓科技带动空间的转变。

4.4 教学空间的综合性

建筑空间设计是包括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和展示设计在内的综合性设计艺术。[2]在未来高等学校教学中,教书育人不仅仅是课本的传授,教学楼也不纯粹是教学空间,而是全面的、包含各种复杂性功能的综合体。这些空间在教学楼内通过公共空间的组织连接,来满足教学楼的授课、交流研究、休息游憩等需求。因此,在教学楼的空间设计中应当将门厅、走廊等通道有机结合,并且结合周围的室内外环境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互动,从而构成多层次的空间环境,来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

5 结语

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科学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时期,随之而来的是人们教学建筑需求的改变。学校建筑不仅是一个教学的地方,其发展也应与时俱进、与时代相融合,对新型教学楼空间设计要考虑建筑空间形态,包括对学生学习的督促性以及使用者之间的交流性。文章主要针对传统的教学空间利弊端、教学楼设计理念以及新型教学楼空间进行简单分析。高等学校建筑当中,教学楼在学校建筑当中占主导地位,其空间发展是未来教学建筑发展的新趋向,因此,浅要分析教学空间发展是值得的。

猜你喜欢
教学楼建筑设计空间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教学楼重建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教学楼重建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教学楼,作文本里的方格 组诗
基于遗传算法的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建筑设计的困惑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for Cultural Dialog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