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排水系统管理与黑臭水体控源截污技术探讨

2020-02-14 19:12朱文浩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9期
关键词:底泥管网市政

朱文浩

(贵阳市云岩区市政工程管理所,贵州贵阳 550001)

0 前言

污水管网系统不完善、管网截流倍数较低、排水体制混乱、雨水排放口随意放置等因素均可能导致黑臭水体产生。为根除城市黑臭水体问题,黑臭水体控源截污技术的应用极为关键,市政排水系统管理工作也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由此可见本文研究具备的较高现实意义。

1 市政排水系统管理的基本要点

1.1 提高管理意识

为保证市政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加强对管理工作的重视,以此提高管理意识,才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黑臭水体控源截污技术应用的基础可由此夯实。市政排水系统管理工作极为重要性,但传统的管理更好基于技术方面的措施展开,偏向于技术的管理存在较大局限性。因此,本文认为市政排水系统管理应从安全、技术、人员等方向综合开展,以此全面提升管理意识和管理效果。在具体实践中,应建立专业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的管理团队,同时加强对市政排水系统的监督与控制,基于安全第一原则的全面安全制度与标准制定也不容忽视,由此全面检查市政排水系统,即可第一时间发现隐患、确定故障源头、开展针对性维修,市政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可得到较好保障。此外,市场导向也需要得到重视,以此积极引进新设备和新技术,即可有效改善市政排水系统运行情况,定期维修老化设备、及时淘汰维修无效的设备,市政排水系统的利用价值将由此提升[1]。

1.2 不断完善管理

为完善市政排水系统的管理,必须更加科学、合理的监督与控制排水设施,城市排水设施养护管理水平的提升也需要得到重视。管理的完善需首先关注精细化的管网检查,以此实现问题的更为及时获取,更为有效的故障处理、管道正常运行的更好保障也可由此获得支持,具体可采用定期检查、日常巡视、优化技术等方面开展精细化检查。管理部门还应基于市政排水系统特点针对性制定科学化、规范化的作业流程,只有严格遵循规范、流程进行操作,管理工作的各环节才能够更好落实,配合针对性的控制与监督加强,市政排水系统的管理效果即可顺利提升[2]。

1.3 加强日常管护工作

基于黑臭水体控源截污技术的市政排水系统管理必须进一步加强日常管护工作,具体可围绕垃圾收集转运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管道维护长效机制、黑臭水体保洁经费保障、政府监管考核强化三方面入手。基于垃圾收集转运长效机制,应重点关注日常化河面漂浮物打捞、河岸垃圾收集加强、管理规范化程度提升,定期巡河清理的专职人员配备、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的强化、河道沿线居民乱倒乱扔行为的杜绝也需要得到重视;为保障黑臭水体保洁经费,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必须明确划出黑臭水体日常保洁管护资金,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也需要得到保障;政府监管考核的强化必须灵活采取实用性较高的检查考核办法,这一过程需结合地方实际,任务的合理分解、责任人和评价标准要求的明确均属于其中关键。在具体监管考核中,拆迁建筑垃圾、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河岸垃圾、河面大面积漂浮物等均需要得到重点关注。

1.4 创新管理手段

为充分利用不断更新的科学技术水平,市政排水系统管理也需要由此创新管理手段,排水设施的运行效果可由此提升,管理手段的创新可围绕检测技术和非技术手段展开。基于检测技术的创新,可采用CCTV检测、声呐探测等新型技术,获得更为精准的检测结果,养护、管理等工作可由此获得有力支持。非技术手段指的是维修、更换老化的城市排水管道,并针对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方案,排水管道的工作效率提升、养护造价的控制、养护效果的提高均可由此实现。此外,还应设法提升市政排水系统管理的文明化、安全化、信息化水平,这一过程需结合区域特点。

1.5 应用新型技术

新型技术在市政排水系统管理中的应用需得到更高程度重视,如GIS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以GIS技术为例,该技术可用于多方数据信息收集、统一采集与存储信息、空间分析,市政排水系统的日常管理、应急抢修均可得到GIS技术带来的有力支持。在GIS技术的具体应用中,精准化的汛期数字管理、应急抢修效率的针对性优化必须得到重视,管网充满度指标、故障风险评估标准的制定属于其中关键,相关计量装置的增设也不容忽视[3]。

2 基于黑臭水体控源截污技术的市政排水系统管理路径

2.1 加强雨污分流

为较好应用黑臭水体控源截污技术,市政排水系统管理需加强清污分流,关注排水基础设施的补强,针对性的合理规划也不容忽视。在具体实践中,需首先加强截污管网建设,以此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并提升运维管理能力,污水主干管道、入户管道、分支管道的建运维需做到同步进行,分流制地区雨水管道与市政污水管道混接、漏接和错接点也需要开展针对性排查和整改。雨污分流改造的推进也不容忽视,雨季溢流污染可由此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建设雨污分流制管网,初期雨水径流污染可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还需要建设缓冲带、缓冲池等截污调蓄设施于雨水直排河道前,河道水质受到的初期雨水影响可由此降低。考虑到部分区域的雨污分流制改造难度较高,必须加强控制合流制溢流污染,溢流污水径流的过程调蓄、削减、末端截流等措施需得到合理应用,溢流频次控制标准的合理制定也极为关键。此外,还应重点提升城市收集和处理污水的能力,具体可从污水管网建设、污水截留和收集能力强化入手,临时截污工程应逐步由永久截污工程所替代,同时不断提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更好适应进水浓度和进水量“双提升”现状,满足污水处理达标排放要求。

2.2 切实消除内源污染

黑臭水体控源截污技术的应用还需要设法消除内源污染,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包括出台底泥污染治理技术规范、建立智能化清淤底泥管理体系、提升清淤底泥处理处置规范化水平。底泥污染治理技术规范的出台需首先制定技术规范,以此结合全过程底泥污染治理理念,即可制定包含“调查评估-方案制定-工程实施”的技术规范,获得技术支持的内源污染控制工作可更好开展;智能化清淤底泥管理体系的建设需得到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支持,全过程监管的底泥运输处置可基于智能管理体系实现;清淤底泥处理处置的规范需围绕污染超标的清淤底泥展开,针对性开展的危险废物鉴定工作需以技术规范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为依据,并向有资质的单位转交属于危险废物的清淤底泥,内源污染的消除可由此更好实现。

2.3 科学完善治理方案

治理方案的科学完善应从四个方面入手,包括污染源调查、整治方案编制、统筹协调、科技支撑。基于污染源调查,相关部门必须开展全面调查,明确不同类型污染源的贡献率,包括内源、城市面源、城镇生活、工业、农业等;整治方案编制应以提升管理工作的环境效益为目标,水体黑臭消除过程中工程措施的有效性明确、黑臭水体整治技术方案的科学性提升均属于其中关键,方案的技术合理、目标科学、问题定量、底数清晰、措施有效等要点也不容忽视;基于统筹协调,需重点关注跨区联动治理的强化,以此基于全流域治理措施的统筹管理入手,通过左右岸、上下游不同部门与不同行政区域的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作协同推进,任务不明、责任不清等问题即可有效解决;基于科技支撑,需重点关注全过程技术把关与跟踪指导,工程实施和效益评估、方案编制均属于其中重点,技术力量薄弱、技术需求大的城市需得到更高程度的关注。

2.5 转变治理思路

为更好发挥黑臭水体控源截污技术效用,必须转变治理思路,突出控源截污环境,控源截污措施实施的扎实推进也需要获得支持,城市黑臭水体的合理整治自然可由此实现。在具体实践中,生态修复措施标准规范的针对性制定、药剂与菌剂的规范使用也不容忽视,以此合理利用岸带修复、生态浮岛、增氧曝气等生态修复措施,减小药剂、菌剂对水环境水生态带来的威胁,基于黑臭水体控源截污技术的市政排水系统管理即可更好服务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2.6 加强政府统筹

规划部门应牵头做好设计引领工作,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根据工作职责各司其职做好监管工作,通过加强政府统筹,早日落实水务一体化管理模式。政府统筹的加强需真正改变“重建轻管”的工作观念,长效管理也可随之实现。

3 结论

综上所述,市政排水系统管理中黑臭水体控源截污技术的应用需关注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科学完善治理方案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技术应用路径。为更好发挥技术优势,各类新型理念、新型技术及设备的充分应用必须得到重视。

猜你喜欢
底泥管网市政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简述
BIM技术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挪威Bodø市政大厅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管网独立是妥协还是改革
从管网独立看国企改革
管网改革虚实
织起一张共管网
幂律流底泥的质量输移和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