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建筑施工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2020-02-14 19:12董春青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9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建筑施工工程施工

董春青

(青州伟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山东青州 262500)

近几年来建筑行业的改革与创新,不仅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也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如何在未来发展如此严峻的市场与世界环境中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成为了建筑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建筑行业前景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投资人看到了建筑市场中的巨大利益,纷纷挤身于此,激化了建筑行业中的市场竞争。近几年市场中的材料价格,设备价格高,人工价格都在不断上涨,因此施工成本也在不断提高,这也就导致了利润降低,由此可见优化建筑施工管理成为企业高层人员获得利益的必然路径。

1 优化建筑施工管理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必要性

施工管理作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仅能提高工程质量,还能规划工程工期,降低工程成本[1]。建筑施工管理人员依据相关规定与标准,对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设备材料等进行监督与管理。合理有效的建筑施工管理措施,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发现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质量漏洞,并制定相关措施,将工程损失降到最低。优化建筑工程管理力度与方式,缓和市场中存在的不良竞争问题,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确保建筑工程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 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没有形成健全的建筑施工管理制度

随着近几年来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建筑企业都在不断扩展自身规模,同样也对建筑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首先应当观察现场情况,在开工前核对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数量、质量,并优化保管方式,防止材料在保存过程中导致性能受损。这种方式同样合理有效的管控了施工成本。然而在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过于关注经济效益或施工工期,缺乏对施工管理的重视程度,没有建立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导致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较为混乱,许多安全与质量问题也无法得到有效解决[2]。

2.2 对建筑施工管理没有正确认识

部分企业与管理人员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导致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不完善。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包括成本控制,材料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工期管理等等,倘若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缺乏对施工管理的正确认识,那将会导致以上几个环节中存在缺失。例如,若建筑工程中缺乏成本管理,将会导致建筑工程资金滥用,成本去向不明确;若没有合理有效的材料管理,首先有可能造成的重大问题是工程延期,其次,材料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保存措施,会导致建筑工程开展之前所需材料性能遭到破坏,严重影响工程效益。

2.3 施工人员素质低下

时代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各种知识与技能的变化。当前市场中存在的一种现象是,拥有丰富经验的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缺少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众所周知,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若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容易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失误或纰漏,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行。另一种现象则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拥有丰富的信息知识,却没有相应的建筑施工管理经验,同样也会出现管理效率低下,错误频发。

2.4 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思维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需要随着市场环境与时代的变化不断进行创新。部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思维过于保守,为了追求工程的稳定安全,摒弃现有市场中所有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坚持使用传统管理方式。如此一来新技术和新理念完全无法融入我国建筑市场,阻碍了建筑市场的发展[3]。另外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方式所耗费的建筑成本较大,无法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无法让建筑市场融入互联网与信息爆发的时代。

2.5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存在漏洞

由于部分施工队伍并未规定施工流程与工程质量标准,导致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除上面两种之外,还有一种原因阻碍施工质量的提高与发展,那就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缺少对施工质量的重视。在如今利益至上的时代,大多人都将重点放在了自身可获得的利益中。

2.6 设备与材料使用不规范

原材料与设备的采购是建筑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原材料的质量与设备使用效率会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整体质量。部分人员在采购设备材料的过程中既没有认真调查市场中的价格与材料性能,也没有建立科学的原材料预算。导致采购的材料出现不符合施工需求、数量过多、性价比不高等问题。材料的保存也需有专人负责,部分施工材料有其特定的保存环境,若因保存方式不合理而造成的施工材料损坏,会大大提高建筑工程成本。在建筑施工开展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也要有人定期维修和护理,确保设备时刻处于性能最高状态。

3 优化建筑施工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对策

3.1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工程开始之前,首先要进行相关准备工作[4]。准备工作中包括前期规划、现场调查、人员配备等。前期准备工作的完整程度,能够直接关系到工程进展是否顺利,工程质量能够达标。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一定要进行现场调查后开展设计方案,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防止出现方案与施工不匹配,停工修改设计方案的现象。设计方案完成后,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要严格把控建筑工程前期投入,避免出现资金浪费,成本增加。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种:①严格审核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如若发现设计方案与施工现场不匹配的问题,立即咨询设计人员进行修改。在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也要根据施工进度优化设计方案,提高工程效率和质量。②在工程投标过程中,一定要筛选出资质健全、信誉良好、施工经验丰富的工程队伍。既方便管理又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3.2 建立完善的建筑施工管理机制,强调责任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与当前的市场环境,设定健全的现场管理制度。建立了健全的管理制度后,就必须计划工程管理责任。建筑工程涉及范围大、施工周期长、专业难度高,一个管理人员无法掌控全部施工细节,因此必须将管理责任细化,精确到个人。例如工程中的水电管理,首先设立一个水电技术总管理人,然后根据建筑工程楼号或单元下设具体的水电管理人员,若某一单元的水电出现问题,能够立即找到相关负责人。除了细化责任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还要加强制度落实,严格监督各单位的制度落实情况并设定反馈机制。反馈机制能够让管理人员直观了解到各级负责人对下发指令的执行程度,有效提高了管理力度和管理效率。

3.3 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可定期对工作人员开展安全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更新工作人员的知识系统。除了培训还要设定考核与奖惩机制,考核能够让管理人员了解到工作人员对专业技能与安全知识的把握程度;而奖惩机制则是提高工作人员学习动力的必然要求[5]。提高建筑施工现场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3.4 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建筑施工管理理念与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积极使用市场中的新技术与新理念,并将其与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建筑企业的领导也要更新人员的管理理念,让其从要以转变为提高工程进度和质量。为了更好的融入当今市场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企业需要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转变建筑工程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6]。

3.5 建立质量验收制度,提高质量把控能力

质量验收是保障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一道关键关卡,管理人员在验收过程中应掌握以下几点要求:首先,严格按照流程开展验收工作,工程的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要仔细验收,并且要逐步进行,绝不能跳着开展验收工作。其次,建筑工程单位也要进行质检工作,建筑工程单位将工程所有步骤与细节全部检查完成后,才能够申请报验。最后,监管单位要进行抽样检查。这一环节绝不能流于形式,提高监管单位对抽样检查的重视程度。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停止所有工作;如果验收合格,指令下来后才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3.6 规范设备、材料管理

首先材料采购人员应当提前了解市场中的材料价格与材料性能,根据工程前期预算,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材料与设备。其次,现场材料管理人员应当提高对材料看管的重视程度,防止因天气、环境影响材料性能,从而造成工程质量下降[7]。最后,要避免在施工前将所有材料全部运输到施工现场,应在每一环节开展前材料运输到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材料性能。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而当前的建筑施工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建筑企业需不断优化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减少因质量造成的安全风险,如此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展开与建筑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建筑施工工程施工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采暖工程施工常见问题探究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论高层建筑电气防雷接地工程施工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