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河流治理策略
——以翁源县滃江(叶屋一乌石头段)治理工程项目为例

2020-02-14 19:12赖乙君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9期
关键词:清淤护岸河流

赖乙君

(广东省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35)

0 前言

广东省河流网络分布广,山区中小河流众多,是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广东降雨充沛,雨期长且暴雨天气频发,中小河流面临着水土流失、洪涝、两岸滑坡、泥石流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河流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危害周边农作物的生产工作,因此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工程概况

以翁源县滃江(叶屋一乌石头段)治理工程位于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属山区性河流,本工程治理范围包括滃江龙仙段、滃江坝仔段、滃江江尾段。工程治理河道总长度9.4km,其中滃江龙仙段治理防堤工程长1.044km,护岸长0.966km;滃江坝仔段护岸长5.4km;滃江江尾段护岸长2.0km。工程内容包括清淤疏浚和护岸堤防治理。

2 滃江中小河流存在问题

2.1 现有防洪设施不健全

山区河流通常较陡峭、起伏相对较大,河流岸线缺乏规则性,存在一定数量的急弯等,河段中现有的防洪堤的防洪标准较低,防洪设施少,现存的一些提防工程安全隐患较多,比如险堤险段较多,堤身较薄、堤身渗漏等问题。还有山区中小河流中上游通常没有调节性水库或者水库拦洪、错峰能力较弱,缺乏现代化的水利监测设备和技术。许多河流段仍处于自然未设防的原生态状态,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遇到长时间大雨、特大暴雨、台风、山洪等难以抵御,防洪能力不足,特别容易引发灾害,造成河流周边农作物涝害和房屋损坏,甚至人员伤亡。

2.2 河道缺乏系统管理

由于山区中小河道所处的位置相对偏僻,管理的难度相当大,长期缺乏妥善的管理和治理,河段中出现了程度不一的水土流失情况,违章建筑、拦河设障、倾倒垃圾和违章在岸边造地种植等,原有河道被堵塞、占用现象屡禁不止,导致部分河道有较为严重的萎缩,河势不稳,又没有进行清理障碍和清淤等措施进行处理,泥沙、杂物堆积,河床被抬高,进一步加剧河道萎缩,大大影响了河道的行洪排水能力。还有河滩不合理进行开采,河砂过度开采,积累到一定程度将会对提防等水利设施造成一定破坏,改变原有河流河势和流态,造成了河床下切的问题。而且中小河流的特殊地理环境条件,特别容易发生灾害,防洪的任务较艰巨,管理难度也相对较大。由于没有进行系统河道管理和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的负面影响,导致每年进入汛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3 治理总体原则

本项目为位于滃江(叶屋一乌石头段),属于粤北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主要目标为在雨期或重大暴雨期间保证防洪安全,降低经济损失和避免出现人员伤亡,提高洪涝灾害发生相对频繁河段的防洪防灾能力,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改善河流水生态及周边景观环境,实现人水更加和谐地共处。因此,本项目河道治理的总体原则有三点:①尊重自然河流形态的原则,在工程施工中遵循河流河势的自然规律,中小河流整治应最大程度维持河道现状走势,保留滃江段原有河道的自然形态,防止对河道进行过度治理,尽量避免采取裁弯取直、过度切滩和拓浚等工程措施改变河道形态,尽可能采用河道的天然断面,严禁河道硬底化[1]。②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河流所在地的地形、地质条件、护岸条件、气候等,制定适应该河段的整治措施,防止出现千篇一律的工程措施,比如可以利用当地的材料和乡土植物进行生态护岸的设计。③综合整治、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原则,除了对该河段在防洪排涝方面的整治要求,还应该综合考虑水生态修复、防止水土流失、景观观赏性等问题,综合考虑后再进行整治,实现既提高了防洪防灾能力,又提升河道及两岸的生态环境[2]。

4 治理策略措施

4.1 落实好生态治理的理念

中小河流的治理前期首先要做好整体布局规划,还有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同时融入生态治理的理念,尽最大可能恢复河流的自然生态功能,恢复河流自净能力。在前期规划和制定方案中,要收集好河道的基础资料,认真勘察现场,在规划和施工方案中平衡河流及周边的生态系统,在整理提高防洪能力的基础上,遵循中小河流的自然形态,尊重其自然属性。综合考虑河道水生态环境,尽可能减少硬质护岸,为水湿生植物和动物的生存提供条件,还要结合水文化和周边居民活动,重视水景观和水文化建设,构建绿色河岸和绿色廊道等,提供生态休闲的功能,可以与开发旅游、振兴乡村等国家政策进行综合治理,达到安全、生态、景美、人水和谐相处的目的。

4.2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治理措施

为了疏通河道,提高该河段的行洪防灾能力,解决河道长期淤积的问题,通常会采用清淤疏浚的工程手段,对河道里冲积的淤泥、河砂和垃圾杂物进行疏通清除,还原河道的自然形态,恢复原有河道的深度,让河水更加通畅地流淌。与此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应该在河流上游采取适当措施,保持水土,可以在上游河流中合理科学地设置拦截设施,从源头上解决淤积问题,拉长淤积的时间。

本工程的清淤工作主要是沿着现有河床的水流方向进行,最大限度维持河道的原有河貌、深沟、深槽、河心滩、浅滩以及原始的乡土植物群落,为河道中水湿生植物提供生存空间,在不危及河岸两边的建筑安全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清淤疏浚。河道清淤跨度由河宽、岸边占地和河道设计流量综合考虑并确定,对于明显收缩的河道区域应进行重点拓宽,让水流更加畅顺,以防暴雨来临时因该流域行洪能力较差引起局部的洪涝。清淤疏浚的厚度应该通过河道水面线计算得到,上下游和左右岸都应该平顺连接,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将行洪水面线降低。

4.3 护岸工程治理措施

护岸施工也是河流工程措施整治常用方法之一,护岸具有防止河岸被冲刷的能力,降低山洪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现象,能够有效恢复两岸安全和稳定河势。本工程中的护岸形式时经过综合周边环境、河床形态、河道比降、地质条件、护岸目的、生态要求等因素进行考量后确定,运用的形式包括混凝土护脚、埋石混凝土挡墙、贴坡混凝土挡墙和植草生态护坡等,根据不同的河道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最适宜的护岸形式。

各种不同护岸类型有各自的优缺点,比如混凝土挡墙护岸通常设置在河流比降大、河水流速较快的区域,这种护岸形式整体性、强度、抗剪性能都比较好,能够抵抗河流的冲击。但是不能为水湿生植物提供生存的空间,景观效果差,因此也不能大规模使用,否则会破坏河道生态。埋石混凝土挡墙,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材料,降低部分工程成本。植草生态护坡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还原河道生态环境,给水湿生植物和动物的生长提供了空间,恢复和维持河道生态多样性,具有很好的生态性,植物护坡对于水质净化也有一定的效果,同时还能美化河道景观,通常用于对生态和景观较高的河道。护岸工程竣工后,还要进一步加强护岸的养护和管理工作,对护岸进行定期维护,保证护岸的质量与安全。

4.4 非工程措施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与现代水利检测预警系统结合的技术手段也日渐成熟,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监测、预警系统的数据信息与县、市、省共享,可以实现监测信息的收集、传送、处理等自动化。通过对河道及周边区域全面布设监测预报系统,能够实时监控河流的情况,包括图像、河流水位、降雨量等,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及时险情预测到并进行预警,对于应急管理工作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4.5 完善后续管理养护工作

在中小河流完成工程治理措施后,经常会出现注重前期建设,轻视管理维护的事件。然后,后续工程养护和河道管理工作却也十分重要,不能忽略后期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完善,维持河道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当工程治理措施完善后,随着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会慢慢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应该要划分好中小河流的管辖范围,明确责任人,对护坡等进行周期性的检查维护,对河道进行定期勘察和及时疏导,维护好设施的功能。在河道的日常管理中,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制定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对于破坏河流设施、违章乱建、随意丢弃垃圾以及其他违反河流管理规定的行为,做出相对应的处罚,用法制手段对违法的主体进行有效制裁,降低违法行为的发生概率。重视和完善后续管护工作,才能保证中小河流治理的长久有效。

5 结语

综上所述,该工程河段中小河流属于粤北山区河流,存在一定问题,通过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该工程的治理原则和措施也可以看出,新时期中小河流治理的理念已经从传统的“治堤”转变为“治河”为主,以防涝减灾、岸固河畅、经济安全、生态自然为治理总体目标,重点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和流域防灾减灾能力,与此同时兼顾水生态修复和自然景观性,进行综合治理,实现河流生态可续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清淤护岸河流
浅谈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预制装配式波浪桩生态护岸研究
高强度塑钢板桩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市政道路软基清淤回填施工技术实践与探讨
生态护岸技术在深圳防洪治理中的应用
关于市政排水管道清淤技术的探讨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当河流遇见海
牵引式排水管道清淤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