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

2020-02-14 05:54苏万捷
经营者 2020年1期
关键词:农村经济农村金融

苏万捷

摘 要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共有人口13.95亿、其中农村常住人口近6亿,占比达到43%。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可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发展,是重要的数据指标。农村经济发展是否稳定,直接关乎农村常住人口的衣、实物、住、行,是对农民的基本保障。农村经济继续的健康增长是建设新型农村的基础,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和投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农村金融、财政支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发凸显。本文以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为切入点,详细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办法,力求为农村经济的长期发展增添助益。

关键词 农村金融 财政支农 农村经济 长期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向城镇,在促进城镇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阻碍,拉大了城乡的差距。“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党最关心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落脚点。如何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新农村的建设谋求发展渠道是当前的首要问题。国家相关农业部门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用两手抓的方式进行大力扶持,一方面不断加大科学研究,力图通过技术革新将农民从传统劳动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寻求多渠道的经济投入,用农村金融、财政支农等政策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一、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农村常住人口的数量近6亿,而我国农村人口总数超10亿,是真真正正的农业大国。只有妥善解决好农村问题、国家才能进步,社会主义才能从初级阶段向更高层次发展。三农发展战略是我党的立党之本,要想发展好三农就要从政策上寻找突破口,将农业生产与社会发展挂钩,用现代化推动农业发展进步,建立完善的农村经济发展体系。农业金融具体是指将商业金融投资方式和投资渠道引入农业,帮助农产品管理实现现代化、在提升农业价值的同时扩大商业金融投资回报,全面提供社会发展所需资源供应。由此推断,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三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社会经济进步离不开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农村发展能为经济进步开创一片全新的领域。农村发展不能完全依靠自身,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依靠外部资金。

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十年间经济水平上升了13个百分点。从前,我国农业种植主要依靠人工完成,机械化程度与世界发达国家具有加大差距。截至去年,我国农业自动化水平提升到了80%,这是前所未有了高度,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但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不足,要处理好陈旧问题,为农村经济的长期发展保驾护航。

(一)财政利用水平低

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社会资金的协助。纵观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对财政拨款的应用远未达到拨款预期,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出入。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拨发专项支持农村经济款项时,需由中央财政部门开始进行逐级下发,层层克扣现象屡见不鲜,当拨款达到地方时已损失过半。虽然近年来国家在拨款方式上进行了一定调整,部分款项可直达地方,但各地在资源配置时的不公,也会影响财政拨款的利用率。据权威部门统计,在专项拨款中农业财政资产应用率不足40%,过半资金被分流给其他行业。这种财政支农的发展局面直接拉低了国内企业资源的综合分部,加大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应用率的偏差,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金融投资严重不足

农村金融资金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商业金融的结合体。大部分国内企业决定对农村进行投资主要是基于农村土地资源供应量大、单位价值低、管理混乱的考量。当前,有关农村集体土地的管理办法和条例正在陆续出台,商业用地管理结构也在不断完善,农村土地的价格优势逐渐消失殆尽。企业在农村进行金融投资想取得预期回报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土地优势的减少会增大企业的前期投入。过长的资金回收期和大笔的前期投入会加深企业的经济压力。为保证企业活力,加大资金回笼,部分企业会选择离开农村市场。与制造业相比,农产品的开发起步较晚,对外资的吸引力较低,限制了农村金融和财政支农经济的发展。

除此之外,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缓慢和管理制度的缺失都对农村金融和财政支农的应用造成了局限。主要体现在对财政资金的监管不到位,资金使用不透明、存在暗箱操作等。

三、如何用农村金融、财政支农支援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金融和财政支农是农村发展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能有效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笔者针对前面提出的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系列解决措施。

(一)提高财政资金专项拨款的利用率

提高财政资金专项拨款利用率,确保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要依托农村金融和财政支农政策。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的第一步就是实现拨款从中央到地方的直通。点对点的资金拨转能减少中间环节,避免专款乱用和贪腐现象的出现,进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举例说明:由农业农村部制定具体全面的补贴政策,细化至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将财政补助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将经济资源的利用摆到明面上,让农民切实体验到政府的关心和实惠,确保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除此之外,经济资源的分配也是关键。国家相关部门可依照财政支农政策进行直接分配,对地方资金规划进行监督管理,因地制宜,按各地发展情况优化财政支农资源的配置,确保公平、公正、公开。例如;辽宁熊耀是以渔业为主、水果种植为辅、夏季旅游为补的三结合经济发展方式。在分配国家专项补助资金时,应按照当地整体建设、渔业、种植业、旅游业进行全面规划,确保资源分配均衡,提升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

(二)优化农村金融投资结构

优化农村金融投资结构,能确保农村金融、财政支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农村要发展经济,就要不断寻求的新的资源开发渠道,使农村资源结构化、体系化,提升自身价值。举例说明,某全国示范村为推动村内经济发展、打造全新农村形象,通过银行进行农业贷款,组建了村集体公司,实现了集农产品种植生态化、收割加工集体化、销售网络化于一身的产销一条龙,带领全体人民从贫困走向富强。

投资结构的优化还有利于农村综合资源的开发。在十九大上习近平主席就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立科学完善的投资结构优化体系,开发当地特色资源,充分发挥农村资源优势。以辽宁腾鳌为例,某公司在当地建设生禽公司,有意愿的农户可来此购买鸡雏,由公司提供养殖技术和饲料供给,回收鸡蛋和淘汰鸡。这种由专业公司负责供给和销售,农户投入少量资金,从事生产经营换取劳动报酬的合作方式是投资结构优化最明显的体现,是现代农村发展的特有渠道。

(三)规划合理的财政管理結构

农村金融、财政支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不断完善财政管理结构、制定各项管理办理,实现国家财政与地方政府的直接对接,用制度确保资源分配阶段性平衡。当资金配置出现瑕疵时要及时做好下一阶段的政策调整。通过经济优惠制度确保农村金融、财政支农的有效开展。各地政府还应建设独立的资金监管部门,确保国家专项拨款的使用,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用计算机设备帮助统计数据、制定分配计划,避免过多人员参与、减少人为失误和贪腐行为发生。

四、结语

农村经济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财政支农等政策的支持。好的政策需要严格的执行,各有关部门管应不断加大执行力度,严控资金使用,使财政拨款切实发挥作用。

(作者单位为烟台市招远市齐山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 李彬,赵文珍.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J].乡村科技论坛,2019(32):118-119.

[2] 胡静.新常态下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和金融对接问题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10):115-116.

[3] 孙志红,周婷.农村财政金融、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J].武汉金融,2019(04):166-171.

[4] 邓晨希.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J].纳税,2019,13(05):160-161.

[5] 赵玉香.王宏飞.陈文佳.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08):31-33.

[6] 刘瑰丽.农村金融与财政支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7(21):292-296.

猜你喜欢
农村经济农村金融
区块链技术助力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野下农村金融供给的优化路径研究
中高速增长下农村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中高速增长下农村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农村金融大变身
安顺:荣升全国首个农村金融信用市
农村金融效率的界定与测度:文献综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