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调查

2020-02-14 06:10丁武营申宣成杨惠茹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培训

丁武营 申宣成 杨惠茹

编者按

为深入推进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反映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現状,找出存在的问题,省基础教研室组织有关人员成立课题组,运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式,对全省12个省辖市和4个省直管县的31193名学生、2266名教师和928名校长进行了全方位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省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诸如观念转变不够深刻、整体发展不平衡、条件性资源严重缺乏、教师专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提出了改进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以全省中小学为对象,从教师群体、学生群体、校长群体三类课程改革的关键角色入手,进行了大范围、多层次的网络调查。在参与对象的区域分布上,本调查基本涵盖了河南省省辖市和主要直管县;在参与对象的层次上,包含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学生群体;在样本的选择上,我们兼顾了全省区域经济差异、城乡学校差异、学段差异和群体差异。

问卷调查之后,课题组针对问卷结果,梳理出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的问题,并选取部分教研室主任、校长和教师代表,集中召开了两次访谈研讨会议,对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访谈分析。之后,课题组又分赴部分地市深入学校开展现场调查,获取了课程改革实施的第一手数据。

二、主要研究结果

(一)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

1.新课改理念:教师及校长的观念正在转变,但不够深刻。“以考定教”“以考评教”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满堂灌”现象依然盛行。从调查结果看,我省越来越多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和教材持认同态度,但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知识点传授,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回答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问题时,选择“测验与考试”的比重占79.88%。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日常考核、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成为非常重要的指标。83.01%的教师认为所在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时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首要指标。

另外,在对学生调查中发现,26.25%的学生指出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用于独自讲解或自问自答;17%左右的学生认为教师往往以讲解为主或满堂进行师生问答。19.09%的学生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或感觉老师讲得很枯燥;8.47%的学生指出教师授课内容全部来自教科书。这些问题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学习兴趣降低和学习效率不高。有56.92%的小学教师经常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以帮助学生纠正原先的错误。51.49%的初中教师和58.41%的高中教师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2.整体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不平衡。在学段差异上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性别比例失调明显,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教师中,男教师占比27.54%,女教师占比72.46%。同时,男教师占比随学段的增加而增高,女教师占比则随学段的增加而降低,而且整体上女教师占比明显高于男教师占比。另一方面,教材存在容量偏多、难度偏大等问题。27.09%的小学教师认为当前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偏多,持相同观点的教师初中占比为31.26%,高中占比为38.38%。针对当前的教学内容,24.58%的小学教师认为偏难,持相同观点的教师初中、高中占比分别为27.76%、35.17%。

3.条件性资源:有所改善,但仍然严重缺乏。部分学校存在实验室、专用功能教室、图书资料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场地不足或缺乏的情况。此外,国家二胎政策实施后,很多学校因休产假人数过多等原因导致招聘代课教师、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欠缺等问题。

4.教师专业发展:持续推进,但后劲不足。这体现在教师培训的针对性缺乏,部分教师认为培训时间太短、次数太少,内容过于偏重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性较差等。另外,多数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功能被异化,普遍认为目前校本教研经常用作布置事务性任务,脱离教师的真实需求,存在着活动主题不明确、比较随意、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等情况。小学教师认为校本教研活动缺乏专业引领现象普遍存在的为15.75%,经常存在的情况占比为17.06%。持相同观点的教师初中分别为19.58%和27.37%,高中为17.89%和23.09%。

(二)影响因素分析

1.课程资源建设不足。调查发现,有60%以上的校长认为,由于时间、能力等条件限制,目前学校开设不了多样化的校本课程。

2.教师培训机制不够合理。一是协调、有序的教师培训组织体系尚未建立;二是培训内容理论较多,对教学实践指导类较少;三是教师参加培训情况不平衡,存在地区差异;四是培训方式比较单一,教师的参与度小。

3.监测和评估机制不完善。从教材的选择、使用效果,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诉求、高质量的教师教育等问题看,都需要有不同的监测方式及评估机制来进行评估,针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修正,如此才能有效提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质量。

4.配套教育行政支持欠缺。部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支持和专业引领不足,这是引发区域发展不平衡和部分学校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课题组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以期为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参考:

一是创新领导管理方式,保障课程改革顺利推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组织管理,积极协调各部门共同研究制定适应地方发展水平的政策措施,及时解决中小学在推进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统筹解决好城乡中小学校发展问题。各中小学校长要明确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和精神,以研究者的心态办学,实现从课程管理者到课程领导者的角色转变。

二是改革教师培训模式,助推教师队伍良性成长。要充分调研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需求,建立起梯度清晰、组织有序、规范高效的教师培训队伍。实施培训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整合各种培训,制定明确的培训方案;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要注重主题的关联性、效果的针对性和持续性。要尽快建立科学、高效的校本化培训机制,让教师在培训中受益。

三是优化课程管理机制,关注课程實施整体水平。要认真解读国家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精神,不断优化课程管理结构,制定合理的学校课程规划方案;不断完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学生发展需求的适应性。各中小学在建构学校整体课程体系时,要协调好三类课程,在落实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整合并优化各类课程资源,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高中阶段要尽量实施选修课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的充足空间。

四是革新课程教学方式,激活课堂教学。各中小学校要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高效模式,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不断加深对课程标准、教材的解读,读懂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不断调整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校要建立完备的教师个体成长机制,通过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观摩,不断提升教师的新课改理念和调整课堂教学的意识及能力。

五是创新学校教研机制,聚焦教师内涵发展需求。各教研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不断转变工作思路, 强化自身服务意识。各学科教研员要扎实走进课堂,针对一线教师在课程理念、课堂实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认真提出修改意见。各学校要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学校教研部门要基于教师需要,制订详尽的校本教研研修方案。要充分发挥教研组骨干力量的引领作用,组内同伴要良性互动,就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六是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师生获得积极体验。各中小学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课程视野,改变“以学定教”“以考定教”的传统观念,要重视评价的诊断和激励功能,实施多主体、多途径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学习力。各校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充分调动评价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七是加强多方合作与对话,促进课程改革新发展。各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考试招生、教师培训等部门之间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各方的专业支撑力量需要进一步整合。要紧密围绕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难度、重点,就教材如何使用、课程教学如何高效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实施、校本课程如何开发、教师培训需求等多方面问题,组织专家专项调研、问题诊断,根据调研结果和改进意见,为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决策参考。

(作者丁武营、杨惠茹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申宣成系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6-JKGHZDZB-16”)

(责 编 行 之)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会议·培训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