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02-14 06:11樊志刚
财会学习 2020年2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建议财务管理

樊志刚

摘要:在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财务管理越来越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模块。事业单位只有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才能更好的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增高事业单位建设水平。然而在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也无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单位内部的管理进程,而且很可能影响单位的战略规划。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做出了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希望能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建议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工作不细致

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会计核算工作不够细致,部分单位内部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台账,而且已经建立起来的管理台账也有许多不合理的问题和不达标的现象存在,以至于在后期需要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时候出现有物无账或者有账无物的现象。在进行资产购置时,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审批程序不够严格,缺乏统一的资产购置程序或标准,即使一些单位存在相关制度,还是有部分事业单位人员不能完全遵守规章制度,不仅导致了资产流失,而且会导致账目不符的现象,给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较大的麻烦。

(二)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缺乏一定的重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薄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首先,单位内部管理环境相对混乱。部门工作界限不明晰,许多财务管理人员会参与会计核算、信息交流等多项工作。这样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管理效率,但是权责的不够分明很容易产生管理风险,甚至出现产生问题后无法追责到人的现象,造成公共资产的流失。而且因为内部控制工作涉及单位多项管理内容,这些管理内容互相交叉,关系复杂,再加上内部控制环境混乱,给这些管理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其次,内部控制制度是进行内部控制工作的基本指针。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控制工作的好坏。制度编制缺失、执行失效、执行过程缺乏监督等问题是内部控制工作难以完善的根本原因。这些都与内部控制制度息息相关。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缺乏领导者的重视,很大程度上,领导者对某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影响了管理人员对该项工作的判断。一般情况下,若领导人员对于某项管理工作足够重视,那么单位人员也会将该项工作作为重点内容对待。而领导者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缺乏重视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

(三)预算管理不够规范

单位预算是其财务管理的总体规划,其执行的好坏关乎着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工作的优劣。但是在部分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管理时还存在一些较为常见的问题。一方面,财务人员对于预算的编制缺乏依据,在进行编制前缺少对既往预算执行情况的考察,没有对以往经验的对比分析和总结,造成预算编制内容与实际不符,甚至会制定一些难以实现的高标准高要求,后续执行难度大,导致实际财务支出与预算不符,甚至存在随意支出的现象。在实际需要资金支持的项目中,又因为预算不足而难以开展。另一方面,单位中不同部门的沟通不足,预算工作配合不够默契,不仅增大了财务风险,而且是预算管理不规范的主要原因之一。部门间沟通不足还会影响信息流通效率,降低信息利用率,而财务信息都是有一定时效性的,若在此过程中延误了预算管理信息,也可能会给单位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四)财务监督不到位

财务监督是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执行力的关键。而财务监督不到位则会导致事业单位资金支出的随意性,降低单位的管理效率。一方面,单位在资金收支记录时记录不到位,资金的流向也没有进行即时的跟踪,不仅可能造成单位资产流失,而且难以形成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财务监督不仅是对资金的收支情况的控制,在其他内部财务管理方面都有所涉及,如预算管理、财务风险的控制等,财务监督的缺位也会对这些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在预算管理中,若没有监督部门的持续跟进,那么财务预算很可能成为单位的摆设。在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时,财务监督的缺位很可能致使财务人员难以及时察觉到财务风险的信号,从而引发大规模的财务风险。

二、关于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建议

(一)严格进行资产盘查与财务处理

资产清查会计核算不只是清算原来的固定资产盘盈或盘亏,还需要在已有规定的基础上做出调整。进行资产盘查的时候,针对存在活跃市场的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应该根据现有市场价格入账,之后采取相同类型的方式方法进行评估,评估完成后,再进行下一阶段;在计提折旧的时候,为更精准的进行反映折旧内容,需要评估事业单位资产的损耗程度,从而合理预估可能的损耗。严格购置资产审批程序和报销程序。尤其在报销程序方面,要具备完善的会计凭证,发票上要有清晰的审核人员签字。若是差旅费、会议费等费用的报销还需要填写申请表格,报销流程应做到快捷简易但不能简单。如果想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利用,上述方法可以为事业单位评估资产损耗和报销相关程序提供参考。

(二)提高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

事业单位人员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优劣,而财务管理工作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提高人员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一方面,事业单位领导需要提高自身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从内部控制基本概念出发,了解内部控制工作对稳定单位管理环境、调整单位管理规划已经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意义。从而从不同层面加深人员对于该项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从领导者自身出发,扩大该项工作的宣传,营造出适合单位内部控制的氛围。虽然单位领导阶层决定的单位的重点管理方向,但是许多重要的生产资料仍掌握在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手中,因此,加强这些管理人员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也极为重要。只有提高内控工作人员对于内控工作的认识和重视,才能营造出自上而下、全员参与管理工作的良好發展局面。

(三)加强预算管理

財务预算是资金分配与利用的过程。若要做好财务预算的基本工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方面,在进行下一年财务预算工作之前,财务人员要对上一年年度财务总结信息进行及时的了解,即财务人员需要及时掌握既往财务信息,并利用这些数据考察单位以往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对这些情况作出对应的分析探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并思考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在进行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前,要加强单位中各部门的联系,不仅各部门都需要知晓财务预算情况,而且尽可能都提出一些建议,这样的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才可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预算执行的阻力也相对较小。

(四)健全财务监督体系

有计划的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情况进行监督是形成财务监督体系的关键。首先是对财务资金流向的监督,单位的财务收支都是有会计记录的,因此根据资金进出了解到每一笔资金的流向也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且国有资产的购置和变卖都需要纳入国家政府采购程序中,避免资产的浪费与流失。其次是对预算管理的监督,这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察是十分重要的。在预算内容难以实现的情况下,预算内容是否需要调剂需要财务监督体系的分析,这也是避免财务预算逐渐僵化的重要因素。最后,财务风险控制也需要监督部门的跟进,只有这样,才能够及时化解财务风险,促进事业单位健康稳步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财务管理是现代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管理内容。近几年来,国民经济的高速提升给各行各业的管理带来发展的机遇,各行各业也因此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挑战。行政事业单位虽然没有如其他民营企业般巨大的竞争压力,但是对于财务管理仍不可掉以轻心。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本文所述严格进行资产盘查与财务处理、提高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加强预算管理、健全财务监督体系,从而从不同层面完善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助力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晓梅.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经贸实践,2018 (24):134.

[2]张建.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大陆桥视野,2018 (12):65-67.

[3]唐大鹏,孙晓靓,王璐璐.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模式优化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7 (02):62-64.

[4]张颢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探究——基于新预算法视角[J].财会通讯,2018 (02):86-88.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建议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三代人的建议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