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探析

2020-02-14 06:11谭武
财会学习 2020年2期
关键词:信贷风险商业银行管理

谭武

摘要:农村商业银行具有较为规范的贷前调查和风险防范管控规范,但由于流程限制、人员素质和监管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常出现贷后管理缺失,催收执行疲软等风险管控问题。尤其是部分中小微企业财务数据失真情况严重,直接影响信息真实性的调查要求,更不利于信贷风险的管控。本文以农村商行信贷风险管控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城镇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直接牵动着城镇化发展水平。农村金融机构在经历了黄金十年后,信贷营销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包括信贷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等,表现在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事前、事中和事后缺乏有效监管;农村地区信贷环境欠佳,中小微企业的财务数据失真导致信贷风险加大;符合信贷条件的项目和客户稀缺,银行机构为了迎合客户需求常规划多元化信贷产品,但事后缺乏维护和监管导致信贷风险加大;信贷投放侧重现实因素,常忽视信贷政策的趋势性分析导致金融机构承担巨大损失。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多表现在信贷环境、信贷企业或个人素质以及信贷政策等方面。

一、新形势下农商行信贷风险问题

(一)强调贷前调查忽视贷后管理

农村中小微企业在城镇化发展趋势下得到蓬勃发展,其中农村商业银行信貸成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但在广大农商行中普遍对贷款准入环节的核查工作较重视,而忽视事中事后的监管工作。经常表现为贷款前调查工作详细彻底,而贷款后管理机制缺失,催收执行疲软。由于贷款后管理能力的缺失,未能及时作出管理措施,导致潜在的信贷风险。

(二)财务信息失真弱化管理强度

农村地区诚信环境欠缺,人们对信用等级的理解不深。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民间融资行为盛行的环境下,农村地区中小微企业财务数据失真比较严重,但商业银行常受业绩情节的影响,为了完成贷款目标而忽视财务信息真实性调查,这显然不利于信贷风险的管控。

(三)迎合客户需求导致产品杂乱

由于符合金融机构信贷条件的项目和优质客户稀缺,农村商业银行为了增强盈利能力,抢占市场先机,常一味迎合优质客户或者高收益客户的信贷需求,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信贷产品多样化。信贷产品质量把关不严,导致事后监测分析和评价水平降低。这种准备不充分导致的信贷业务常会增加信贷风险。

(四)趋势分析不足造成较大损失

信贷投放过程中过于侧重现实因素对信贷风险的影响,而忽视行业、产业和特定贷款企业的趋势性分析。商业银行若单纯凭借经验放款,凭借短期效益放贷,则容易造成较大的信贷风险。比如忽视了房地产行业或煤炭行业的危机性,就有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的重大损失。所以,农商行应瞄准信贷政策定位,选择有利的时机。

(五)信用环境较差潜在信贷风险

农商行的信贷制度和流程在省联社成立后得到明显改善,但在贷中和贷后环节,仍然存在信贷风险。由于信贷人员素质、利益和伦理等因素参差不齐,导致潜在的风险。其次,总行对客户信息的管理过多的依赖于工作经验和系统数据,并没有实际接触客户经营情况和盈利能力。所以,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信贷风险管控失灵问题。

二、制约信贷业务转型和风险管控的原因

(一)农村信贷环境欠佳

首先,涉农产业具有弱质性,农村商业银行的定位以农为主,因此常伴随经营效益低、抗风险弱、综合实力弱等特点。与大商行相比,客户选择存在差异性,这也就增加了信贷风险。其次,农村诚信环境较弱,客户素质参差不齐,诚信意识不强。与此同时,对诚信宣传不到位导致整体诚信文化落后。所以,常出现农民或农村企业贷后逃债或赖债的现象。最后,中小微企业的管理不够规范,生产规模不大,管理机制不完善,财务信息可信度低等都无形中增加了信贷风险。

(二)信贷风险管控较弱

首先,农商行的风险管控意识较弱,在业务办理中较重视规模而忽略风险防范。而在风险排查中较注重形式化而忽略实效性。基层员工缺乏责任感,常以压贷或停贷的错误方式来规避风险。其次,缺乏健全的管控体系,农商行多采用“自上而下,事后处置”的风险管控模式,信息反馈渠道比较单一,风险预警和识别能力较弱。同时,对于不良贷款形式的处置方式欠佳,多采用清收、核销、置换等手段进行处置。最后,管贷力量较弱,基层信贷人员偏少,存在重项目请管理的现象。信贷人员职业素养参差不齐,对于贷后管理常常是以应付了事。这就导致了信贷风险管理的形式主义。与此同时,农商行风险管理人员多为年龄较大,知识水平偏低的人员,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三)信贷质量有待提升

首先,经济持续下行的大环境下,信贷质量有待提升。由于去产能,去杠杆等措施的落地,民间集资情况普遍存在。在这种大形势下经济实体经营疲软,赚钱热点效益不明显,民间投资不旺盛,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增加了业务经营的不确定因素。其次,管贷能力不足成为主要原因。农村金融市场处于开放性,中型银行金融机构下乡步伐加快,这就给原有的农村信贷市场带来机遇和挑战。在此环境下,基层网点负责人或者信贷人员常会为了完成任务而做大规模忽视信贷管控。同时,农村金融环境制约着信贷质量的提升,部分农户个体缺乏诚信意识,而相关部门缺乏执行力,这就导致了基层客户经理对信贷的逃避心理。

三、创新风险管控体系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风控机制建设

首先,应加强信贷风险防控,做到信贷风险管控和业务发展同步。将风险管控纳入日常议事日程。遵循发展可保、风险可控、质量提升的原则。其次,强化风险管控的机制,首先完善相关制度,对激励和约束机制进行科学规划,保证既不出现盲目放贷,也不可只坐等观望。其三,优化职能部门的调整,对风险管控人员的结构进行调整,具体做法是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招聘的方式,调配风险管理人员。将业务审核把关的力度和监督提示的作用发挥出来。最后,应注重对员工风险意识的培养,强化风险管理的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知识的更新培训,确保风险管控与时俱进。

(二)严格信贷资格认定

首先,对资格认定应该严格管理,严格执行信贷准入条件和标准,必须满足涉农贷款的基本条件。同时,保证信用等级的达标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其次,需要择优信贷支持,抓好涉农龙头企业和县重点民生项目,重点支持这类项目的发展需求。坚持“两扫五进”活动开展,优先扶持一部分规模和财务健全且效益良好的小微企业、个体农户作为贷款对象。通过信贷业务扶持这部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其三,优化担保举措,加强对个人信用、担保和联保等传统方法的改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结合实际创新担保方式,如结合小微企业短、频、快的用款需求,可实行房产和商铺等不动产抵押担保制度。

(三)落实贷后分析制度

首先,在贷后管理工作中,应查看贷款使用情况,判断是否符合贷款规定,查看财务报表情况,通过真实有效的财务报表判断其生产经营情况。查看贷款对象的负债变化情况,结合多方面来判断负债能力和偿债能力。通过一系列的考察出具一份贷后管理报告。其次,对贷款客户的贷后管理应坚持一企一策、一户一策、因地制宜,分类预警,动态追踪的管理机制。若用款客户生产经营状况正常且资金流充足,可有针对性地做好贷后管理工作。若用款客户出现风险预警信号,还能够正常生产经营,那么可收回再贷或还息续贷。若用款客户存在资金链断裂救火无望,这时就应果断退出。其三,构建多方联动的风险管控机制。农商行应加强与工商、税务和金融管理部门的联系,以备尽早发现风险,做出避险决策。对于在多家银行都有贷款的用户,银行之间应加强联系,防止抽贷或逾期的出现。最后,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风险督查。加强对客户经理的贷款管理检查,久而久之,形成检查常态。同时,加强激励和奖惩制度,制度应执行到位,消除管贷人员的懈怠感,从而积极地投入到贷后管理工作中。

总之,农村商业银行应强化风险管控机制,严格信贷资格认定,落实贷后分析制度,有效避免信贷风险,确保银行信贷向更加健康、高效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国,袁玉英.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以JT银行HB分行為例[J].山西农经,2019 (04).

[2]温泉.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研究——以A市信贷管理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6 (04).

[3]张春香.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的有效控制及其应对策略分析[J].时代金融,2015 (35).

猜你喜欢
信贷风险商业银行管理
金融科技助力防控信贷风险研究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控思考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