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启示

2020-02-14 06:11蔡林丁锦宏
戏剧之家 2020年2期
关键词:规则意识移情

蔡林 丁锦宏

【摘 要】规则意识的养成对学生自由个性和道德教育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遵守规则是一种利他行为,低年级学生处在移情水平最高的年龄阶段,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移情训练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关键词】规则意识;移情;利他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2-0132-02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句亘古不变的真理说明了规矩、规则的重要性。遵守规则的前提要有相应的规则意识,有了规则意识铺垫,学生才会主动认同规则,自觉遵守规则。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师如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这是需要教育实践者不断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规则的内涵

规则是人类的道德基准和文明底线,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在《说文解字》中,“规”的释义是“有法度也”,是指人们行为依据的“规范”;“则”的释义是“等画物也”,即均等划分事物,引申为“标准”。郑三元认为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1]。由此可见,规则无处不在,同时又有其存在的宝贵价值。

规则不是约束,而是指引,它与自由毫无冲突。相反,它是自由的前提和保障。正如美国学者塞谬尔·亨廷顿所言:“人类首要的问题不是自由,而是建立一个合法的公共秩序。人类可以有秩序而无自由,但不能有自由而无秩序。”[2]试想,如果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行人不需要遵守交通规则,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正是因为各式各样规则应运而生,我们才得以“随心所欲不逾矩”,充分享受我们的自由与权利。

遵守规则是个体社会化的保障,是社会文明向前发展的动力。但遵守规则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说遵守规则是一种规则行为,那么规则意识一定是规则行为产生的前提。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意识有两种含义,一是觉察,二是人的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那么规则意识就是对规则的觉察和有遵守规则的情感和意愿。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首要培养的就是其规则意识。

二、他者意识与规则意识

当我们用是非对错来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时,其实是将他的规则行为看成道德问题。如果从道德角度来透视规则,我们会发现规则的本质是利他的。课堂上不能随意插嘴、自习时要保持安静、公共区域保持整洁等都是利他性的规则。遵守规则时我们会替他人着想,同时限制自己不合规的行为。如皮亚杰所言,道德的实质是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和人类之间平等互惠的关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惠是他者意识的体现。李伟教授认为,随着他者意识与自我意识频繁接触、冲突,然后会发生同化或者顺应,自我意识就会自动积累处理与他者关系问题的有效经验,这些经验的剩余物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规则[3]。

因此,他者意识开始萌芽时,规则意识开始觉醒。他者意识是规则意识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他者意识会促使我们遵守规则,使利他行为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利他行为(亲社会行为)具体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那些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一切积极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4]。

三、移情促进规则意识的养成

利他行为和规则意识之间的联系为规则意识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心理学家表示,移情是利他行为的动机基础。移情是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处在他人位置,考虑他人的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的能力[5]。很多研究者把移情看作是利他行为的内部中介。辽宁师范大学刘红霞以小学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移情训练利他行为的影响,结果证明,移情水平的提升对利他行为的产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6]。

既然移情是利他行为的动机基础,遵守规则是利他行为,移情究竟能否促进规则意识的养成?答案显然是肯定的。研究者Meherabian&Epstein发现,移情对侵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还有研究发现,不吸毒者的移情能力显著高于吸毒者的移情能力,无违法行为的在校大学生的移情分数显著高于违法大学生的[5]。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判断,移情对规则意识的培养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

(一)低年级学生的移情特点

小学低年级是儿童建立秩序感的黄金期。2017年9月,教育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在全国推广使用,新教材的一大转变就是把规则意识的培养纳入了低年段法治教育的核心内容[6]。规则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他们适应校园生活,顺利完成小学生的角色转变,更是儿童个体健康成长的保障。

东北师范大学王景英、盖笑松以245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他们对不同类型情感的移情水平及发展特点。研究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移情水平表现出下降趋势,其中四五年级是下降的最显著时期[7]。儿童移情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因此,我们要抓住低年级这个移情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

(二)移情训练对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启发

心理学家们提供了许多提高移情能力方法,简称为移情训练。移情训练旨在提高儿童体察他人情绪、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从而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学校对学生进行移情训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用专门的活动进行训练;二是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渗透。考虑到日常教学目标需要完成,大多数教师更倾向于后者。移情训练的具体方法有很多,比如角色扮演、反思体验、艺术感染、分享体验、情绪追忆、情景讨论、换位思考、分析作品,等等。笔者以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級语文教材为例,尝试在授课过程以移情训练的方法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

角色扮演是操作简单且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它为学生提供一个“剧本”,使学生能够直接实践他人的角色,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它强调具体的、直接的、真实情感的参与,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运用这种方法时需要积极创设真实的情境,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要有联系。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制定合适的角色扮演方案。例如在讲授一年级下册第十五课《文具的家》时,考虑到低年级学生有不爱惜文具、丢三落四的行为特点,因而笔者想通过这篇课文培养学生爱惜文具的意识。笔者会在导入部分展现被遗弃文具之间的对话,赋予文具以生命和话语,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文具也是一个鲜活的存在,我们不应该忽视它。在同学们分角色扮演的过程中,通过想象文具的情绪和表情,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将自己代入到“被遗弃”的状态中。通过这样的移情体验,使小朋友反思之前行为的不足,萌发出爱惜文具的意识,时间长了也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故事法是培养学生移情能力的最好手段,它在听、说、做三者结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8]。教师挑选的故事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特点,故事中的人物、事件是学生所认同和常见的,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内部情感。以一年级下册第十六课《一分钟》为例,课文中的主人公元元因为贪睡了1分钟,导致上学迟到了20分钟。与学生们仔细品读完文章之后,笔者会和他们继续挖掘文章结尾处的那句“元元非常后悔”。笔者会从听、说、做三个层面设计三个问题,引领学生在故事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继续思考。问题一:看完元元的故事,你们说一说元元为什么后悔?问题二:元元很后悔(假设你的同桌就是元元),你能不能安慰安慰他呢?问题三:如果你是元元,你今后会怎么做呢?这些问题的设计,试图拉近学生与元元的距离,回忆自己有没有与元元相似的“因为不珍惜时间而迟到”的坏习惯,并给元元和自己提出一些具有行动价值的建议,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情境讨论是指通过为学生展示情境图片、视频或讲述情境故事,引导学生走进情境进行讨论,引发学生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移情能力的训练方法[8]。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与认知因素,教师用这种方法对他们进行移情训练前,应该充分了解他们的认知、言语等水平,为学生提供恰当的讨论话题。例如讲授一年级上册第十课《升国旗》时,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以前升国旗时的经历,这时情境就自然产生了。课前导入部分笔者会请学生们回答两个问题,一是讲讲国旗的“来历”,以此激发学生对国旗的崇敬之情;二是情境讨论“升国旗时,有两位小朋友有说有笑,交谈得不亦乐乎。还有几个小朋友走神了,目不转睛地看着别的地方。你觉得他们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让学生们在升国旗的情境中思考,在适当的场合做适当的事情,不要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给别人造成困扰。

换位思考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别人的情感[8]。它使人不过于关注自己,能较快地摆脱自我中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积极创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沟通中揣摩别人的心思,体会别人的情感。比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中有一篇故事《小熊住山洞》,故事主人公小熊有一颗善良的心,他总是替别人着想。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笔者让学生们想象如果小熊砍了树,造了房子,而他们此时就是那树上的叶子、树上的花儿、树上的果子和树上的鸟儿,然后请学生们说一说此刻的心情和树被砍之后对他们造成的影响。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会切身体会到我们身边的一切人和事物都是值得被尊重的,我们不能以牺牲别人为代价,去满足自己一时的需求。

移情训练法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和介绍。移情训练使得规则意识的培养不再局限于简单、机械的说教,它为孩子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让孩子走进规则,与规则亲近,意识到生活有了规则才能绚烂多姿。笔者相信,移情训练的本身就可以间接带来规则意识的增强。但笔者认为,通过移情训练的方法来培养规则意识是一种新的尝试,期望能为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郑三元.规则的意义与儿童规则教育新思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5).

[2]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三联书店,1989.

[3]李伟,喻松.以游戏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J].中国德育,2015,(18):35-39.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07.

[5]刘红霞.移情训练对四年级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促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6]汪洋.小学生规则意识培育路径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8, No.372(05):55-58.

[7]王景英,盖笑松.小学生对不同类型情感的移情水平发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V14(3):20-23.

[8]田维.德育中移情能力的训练[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6):81-84.

猜你喜欢
规则意识移情
基于移情的诗词文化创意设计方法研究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面部表情、文化差异与移情作用
略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初中体育中规则意识培养途径
关于“移情作用”在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思考
精神分析心理学反移情概念的发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