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2020-02-14 15:43
关键词:许国先王先人

【原文】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处】

《孟子·离娄下》

【大意】

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永远尊敬他。

【小故事一】

郑庄公戒饬守臣

鲁隐公十一年七月,鲁隐公联合齐僖公、郑庄公讨伐许国。七月初一,包围许国都城。颍考叔举着郑庄公的令旗“蝥弧”最先登上城头,子都在城下用箭射他,使得颍考叔从城上坠下。瑕叔盈又举起“蝥弧”登上城头,向四面挥旗喊道:“君王登城了!”郑国军队全部登城。七月初三,大军全部进入许国都城,许庄公逃到了卫国。

齐僖公要把许国让给鲁隐公,鲁隐公说:“君王说许国不遵守法度,所以我才会跟随君王讨伐它。现在,许国已受到了应得的惩罚,虽然君王有这个命令,我也不敢过多去参与此事了。”于是,就把许国让给了郑庄公。

郑庄公派许国大夫百里陪同许叔住到许国东部,对他说:“上天降祸于许国,是因为上天对许公不满,因而借助我们的手来惩罚他。我仅有的这一两位父兄辈的大臣尚且不能彼此相安,岂敢以打败许国而自己居功呢?我有个弟弟,不能和睦相处,而让他四处奔波求食,又怎能长久地霸占着许国呢?希望你陪同许叔安抚这里的百姓,我到时会派公孙获来协助你。如果我能得到善终而长眠于地下,上天也许会依礼撤回加于许国的灾祸,愿意让许公重新治理他的国家,那时只要我们郑国有所请求,许国是会像对待世代通婚的国家一样,心悦诚服地依从我们的请求的。你千万不要让别的部族逼近和住到这里,来与我们郑国争夺这块土地。如果那样,我的子孙连自己的危亡都无法顾及,又怎能虔诚地祭祀许国的宗庙社稷呢?我让你住在这里,不仅是为了许国,也是为了巩固我们的边疆啊!”

过了几天,郑庄公派公孙获住到许国西部,对他说:“凡是你的器物钱财,统统不要放在许国。如果我死了,你就马上离开许国!我的先君在这里新建了都邑,眼看周王室的地位权力在一天天衰弱,周的子孙也渐渐失掉了所继承的祖先功业。而许国是太岳后代,上天既然厌弃周朝的气运了,我们又是周的子孙,怎么能和许国相争呢?”

在郑庄公看来,礼是用来管理国家,为子孙后代造福的。许国不遵守法度,就讨伐它,降服了,就赦免它。郑庄公在这件事上十分符合礼仪,他依礼而行事,可以说是非常懂礼了。

【小故事二】

祭公谏征西戎

周穆王要去征讨西戎,祭公谋父进谏道:“不行!我们的先王們一向是重视德行而不轻易动武的。武器,平时要收藏起来,需要时才能动用;一旦动用,就能显示其威力。如果随便展示武力,就会显得轻率;一旦滥用,武力就不会有震慑作用了。先王们对于百姓,是努力使他们树立美好的品德,使他们的品性更为淳厚;努力增加他们的财产,让他们购买物品更加方便;让他们懂得利害之所在,并用道德来教养他们,使他们追求利益远离祸害,心怀感恩而畏惧威严,这才保证周王室世代相承,日益壮大。过去,我们的祖先世代为农官,先后在虞舜和夏启手下任职。等到夏朝衰微,废弃了农官之职,我们的先王因而失去了他的官职,隐藏到戎狄之间,却仍然学习先人的美好品德。祖先们一代又一代,都没有辱没先人,始终保持着美好的品德。直到武王,他将先人传下来的品德发扬光大,再配上他的仁慈与温和,去供奉神灵,保护百姓,神灵和百姓没有不欢心的。而商朝的纣王受到百姓的极端憎恶,百姓再也无法忍受他的统治,便拥戴武王,在牧野与商王开战,并打败了他。从这里可以看出,先王并非致力于武力,而是体恤百姓的疾苦,为百姓解除苦难。”

周穆王没有听从劝谏,最终出兵征伐了西戎,结果只获得了四只白狼和四只白鹿。从此以后,荒服者不再来朝贡了。

【拓展延伸】

礼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始终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行为准则。中国人尚礼、明礼、懂礼,为中国赢来“礼仪之邦”的美誉。如今,中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相当的成就,精神文明建设也在不断得到重视。国家以多种方式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而尚礼教育无疑是最理想的方式。以礼为准则规范自己,教育周边人明礼、懂礼,才能促进社会和谐,才能使国家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许国先王先人
先人(外二首)
隐秘角落:杭州杀妻案未解之谜
试论荀子的“先王观”
从门缝掬接月光
怀念亲人,不忘先祖
人去楼空
基于差分隐私的数据匿名化隐私保护方法
荀子“圣王”的三种解读
知耻自律
泰民众愿行善报答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