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透水混凝土技术性能探讨

2020-02-15 12:48郭超
建材与装饰 2020年24期
关键词:透水性水胶骨料

郭超

(山西高河能源有限公司,山西长治 046000)

0 前言

透水性混凝土技术是当下建筑施工的主要技术之一,是一种生态性和环保化的施工技术,通过特殊工艺对生态环保类混凝土进行操作。把其制作成具有连续空隙的环保混凝土,保证了材料的强度,提升透水性和透气性。透水性混凝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较为常用,解决了道路施工中的各类难题,强化了道路的应用性,如透水性混凝土技术的应用,解决了道路应用期间的排水问题。确保雨季不积水,冬季冰雪路面不打滑,保证了群众行走的安全性。

1 透水混凝土技术定义

当下,对于透水性混凝土技术还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但是各个学者在研究后,针对透水性混凝土技术给出如下总结。首先,透水性混凝土主要是利用水泥、水和粗骨料等不同材料构成,在应用此技术期间,可加入或者不加息骨料,选择利用一级配以及添加一定量参合料与外加剂等材料进行搅拌而成。此技术当下在建筑施工中较为常用,降低了施工的难度,确保建筑施工的效率以及质量[1]。

2 透水性混凝土技术的技术性能与用途

透水性混凝土技术的应用,对于强度的要求较低,在公园内的建筑施工中,轻量级道路的建筑施工以及人行道与地下建筑项目施工中被广泛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透水性混凝土技术对强度要求较低,但施工期间应注意其对透水性有较高的要求,在透水性较好的建筑施工中应用效果更佳。此外,透水性混凝土技术在应用时具有较好的传递力,其具备交接点,能够有效地进行传递。透水性混凝土材料具备较多的粗集料以及微量材料与水泥凝胶[2]。对各类材料以适合的比例进行调配,可提升材料的透水性以及强度。

在确保具备一定空隙的条件下,适量的增加交接点可利用其进行回填以及作为水工材料应用,具有较好的抗压强度,满足建筑施工的要求。透水性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较好的优越性,其具备较好的渗水以及透水性,可收集雨水,并且也可有效地对地下水进行补充,确保土壤的湿润度,利于改善地表植物以及土壤、微生物等生物的生存条件。此外,此技术也具备较好的舒适性,可进行连续铺设,在人行道施工中可确保人行道的舒适度。尤其是在冬季以及雨季时节,透水性混凝土技术可通透地气,使地面的雨水以及冬雪更快的融化,确保城市居住的舒适度。

3 透水混凝土实验方案

3.1 材料

在混凝土的选择上一定要合理,需要保证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水泥的掺和量较少,所以本文选择的水泥为标号在42.5以上;骨料的选择也很重要,本文选择的骨料直径为2.36~4.75mm与4.75~9.5mm这两种;同时也需要使用到粉煤灰与饮用水。在选好实验材料后就开始实验。

3.2 实验方法

实验前需要制作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100mm。搅拌集料与70%的拌合水,搅拌时间为1min,将50%的胶结材料加进去,然后接着搅拌,1min后将剩余的胶结材料加入继续搅拌,在搅拌2min后需要15s的振动。在试件成型后,需要在上面盖上湿布,温度与湿度需要控制在20±2℃与50%以上,在这样的环境下放置2个昼夜,然后拆开进行编号。完成编号后,需要做好养护工作,一般会放置在温度与湿度分别为20±2℃与90%以上的标准养护室。

3.3 透水性能结果

(1)透水混凝土的7d强度与28d强度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当水胶比在0.30以下时,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在水胶比增长的过程中均出现增长,但是当水胶比在0.30以上时,强度则出现下降。因此最佳的水胶比为0.30。如果水胶比过小,就会使得浆体十分干燥,从而使得接触点的粘接力不高,到会强度下降,反之亦然。

(2)掺和料与粉煤灰的加入,会对透水混凝土的强度造成影响,一般情况下加入掺和料后强度会增加。但是在加入前,需要对掺量进行试验,确保掺量的适宜性。经过试验发现掺和料一般为7%~10%,粉煤灰一般为4%~6%,在这两个区间内,才能保证透水混泥土具有良好的强度。

(3)连通孔隙会对透水系数起到一定作用,一般情况下,透水系数会随着孔隙率的增加而增加,在孔隙率的增加过程中,孔隙率的实测值与设计值之间的偏差逐渐降低。

(4)排水性能。排水性能与孔隙率有很大关联,一般情况下有效孔隙率与全孔隙率呈正比关系。但是也会发生例外,就是在孔隙率增加过程中,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就会下降。

4 透水性混凝土技术的应用建议

4.1 做好配合比的设计工作

在建筑施工期间,施工单位以及工作人员利用透水性混凝土技术进行施工,要做好配合比的设计工作,对配合比进行计算,但是当下对于配合比设计的计算还处于发展阶段。不具备较为成熟、具体的计算方法,因此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可结合透水性混凝土的理想模型、框架以及建筑施工的要求进行设计。总的来说,在设计期间可认为透水性混凝土的模型、外观体积是由骨料堆积而构成,因此,施工中所需要的水泥桨须能够全面包裹粗骨料的表面,确保可在骨料相互之间以及胶结层形成合理距离的空隙[3]。

4.2 依据设计文件与施工条件和各项施工要求进行施工

首先,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符合地下隐蔽设备的位置以及标高,依据设计文件与施工条件和各项施工要求,确定施工的具体方案,设计施工组织。此外,在施工前也要解决好水电的供应问题,做好交通,道路以及搅拌与堆放场地和消防等设施的管理工作,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配备防雨以及防潮材料的堆放场地。对于透水性混凝土施工材料的堆放,应选择适合的位置以及场地。普通的混凝土透水性较差,而透水性混凝土具备透水透气性,暴雨天气不积水,可透水,透气性较好,利于结合设计师的需求来做花案,满足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当下较为常见混凝土运输方式为从搅拌站利用搅拌车来运送到施工现场,但是透水混凝土不太适合此运输方式,由于透水混凝土中不含砂质材料,较为容易失去水分,加上所添加的增强剂易于凝结,若是采用搅拌车从搅拌站直接运输到现场,将导致时间过长混凝土被凝固无法摊铺,即使添加大量减水剂延长混凝土的凝固时间,但是一次搅拌过多,施工人员无法在凝固之前全部摊铺完,将出现资源浪费问题。

相比普通混凝土,透水性混凝土的存储对场地要求较低,选择通风位置即可,但是普通混凝土则需要选择干燥场地[4]。

4.3 做好人力资源的建设工作,确保技术应用效果

透水性混凝土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施工单位要注重人力资源的建设工作。在招聘工作人员时,应选择技术操作能力强理论素养佳的工作人员。施工单位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如:透水混凝土的理论概念相关知识)以及技能的提升工作,确保其具备较好的施工能力、技术操作能力以及理论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用透水性混凝土技术,发挥技术的最大作用,提高建筑施工质量。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不仅要注重技术操作人员以及施工人员技能的培养,也要增强其养护意识,比如在透水性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整个施工结束后,各工作人员应选择合适的塑料薄膜的覆盖方法,明确选择养护时间,结合混凝土的强度有效执行[5]。施工人员在透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依据设计标准来分隔立模,做好区域立模工作,在立模中要注意高度以及垂直度问题。

另外,为了激发建筑施工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确保技术更好地应用,可以建立奖惩制度,对于那些技术应用较好、理论素养高、能力强的工作人员给予其物质与精神奖励[6]。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透水性混凝土技术具备较好的透水性以及传递能力。此技术的应用,可确保道路建筑施工的质量,保障人们在雨天以及冬季行走的舒适度,保障人们城市居住的舒适度。为了发挥此技术的最大价值,更好地应用此技术,给出如下建议:①透水性混凝土技术应用期间,应结合透水性混凝土的理想模型,框架以及建筑施工的要求进行设计,确保混凝土配比的合理性;②依据建筑施工标准进行施工,做好施工前期的检查工作以及后期的安全防护工作,注重施工材料的进场检查和维护工作;③也要注重施工团队建筑工作,注重对施工人员的培训,落实责任制度,保障透水性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效果。

猜你喜欢
透水性水胶骨料
尾矿砂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拉压韧性
低品质再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
基于混凝土碳化性能的不同养护条件下粉煤灰临界掺量
不同骨料替代方案下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分析
基于多重点云与分级聚合的全级配混凝土三维细观结构高效生成方法
再生骨料含量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水工混凝土限制水胶比研究
CONTENTS
市政道路沥青层透水性研究
透水性铺装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