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2020-02-15 14:22单丽辉姜明虎成华军张乐乐
关键词:客运公交农村

单丽辉 姜明虎 成华军 张乐乐

(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北京 101601)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是交通运输脱贫攻坚的兜底性任务,是交通运输行业向全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①参见《交通运输部关于全力推进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工作确保完成交通运输脱贫攻坚兜底任务的通知》(交运函〔2020〕206号)。。截至2020年8月底,全国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基本实现100%通客车[1]。交通运输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部分地区农村客运长效发展机制尚不健全,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服务好的任务仍然艰巨。通过农村客运典型案例的总结分析,为农村客运发展存在薄弱环节的地区提供经验借鉴和发展建议,以促进全国农村客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切实保障好农民群众的交通出行问题。

一、农村客运发展现状

通过对2020年全国75个县级行政区、460个建制村通客车质量的评估调研结果分析,我国通村畅乡的农村客运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农村客运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保障机制不断健全,服务质量不断改善,基本满足了农村地区居民的出行需求。

(一)农村客运网络逐步完善

近年,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高度关注农村客运发展,不断加大对农村客运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采用公交、班线、区域经营、预约响应等形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客运发展,构建了县城为中心、以乡镇、行政村为节点的内联外通、通村畅乡、客运到村、安全便捷的运输服务网络,运输服务的快速发展让农村产业更加繁荣兴旺,让农村和城市更加密切融合,有力推动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农村客运发展水平逐步提升

大多数省份将农村客运纳入政府考核体系,东部地区基本建立了农村客运长效稳定发展机制,已进入以公交为主要服务模式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百姓乘车满意度较高。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山区和贫困地区,由于部分农村地区客流分散,农村客运预约响应式比例相对较高,农村客运服务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农村地区群众出行有不确定性、季节性、风俗性、分散性等特点,对于出行的及时性、舒适性和便捷性要求越来越高。

(三)农村客运保障机制不断健全

各地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完善农村客运保障机制。一是规范农村客运发展。根据公交、班线客运、区域经营和预约响应等服务模式的特点,多数省份制定了农村客运相关的标准规范,并多渠道宣传农村客运服务以让农村居民更好地了解农村客运的服务获取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等;二是强化服务质量监督。通过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渠道或其他服务监督方式监督农村客运企业的服务,对农村客运服务质量问题进行专项分析,针对存在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三是政策财政保障。地方政府将建制村通客车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出台农村客运油补资金使用细则规范补贴使用范围,优先鼓励用于农村客运发展,并将农村客运服务质量考核与激励政策挂钩。

二、农村客运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机制较为完善的地区,农民群众的满意度较高,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基础较为坚实。但在部分贫困地区、偏远山区和居民出行需求较少的农村地区,农村客运发展方式有待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同时存在着服务质量不高等方面的问题。

(一)农村客运服务线路有待完善

部分农村客运线路存在不准时发车、不按规定地点发车、绕行的村子较多、换乘时间较长等问题,为群众出行带来不便。在人口规模较大的村或离村委会较远的自然村,农村居民到达乘车点的距离较远。

(二)农村客运服务方式有待创新

部分地区政府和主管部门农村客运管理思路保守、农村客运市场开放度不高,农村客运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散、乱”问题,农村客运发展缓慢,出现班线、公交等传统农村客运市场萎缩现象,造成新的“出行难、出行贵”问题,缺乏有效的创新发展方式。

(三)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升

部分山区、贫困地区由于客源不足、运营条件艰苦、农村客运市场不稳定、运营成本高、农村客运企业经营难度大、缺乏有力的财政扶持措施,部分地方政府没有出台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的扶持政策。

三、典型经验借鉴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客运发展,将农村通客车工作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压实政府责任,不断完善农村客运扶持政策,持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创新运营组织模式,创建示范试点、促进产业融合,努力推动农村客运的高质量发展。

(一)江苏省——政府高位推动镇村公交发展

江苏省自2010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率先将“行有所乘”确定为基本公共服务①参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的通知》(苏政办发〔2017〕65号)。、民生幸福工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市级、县级也均出台了镇村公交发展相关指导意见,全部建立了镇村公交发展领导小组。在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下,交通、财政、城建、公安、安监等部门互相配合,镇村公交发展工作实现了有组织、有部署、有考核、有落实。2020年江苏省出台《江苏省农村公路条例》,进一步明确“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保障行政村开通镇村公交,为村民提供普遍服务”。

(二)湖北省——政策资金保障强力推进“村村通客车”

2015年,湖北省以“夯实三农基础,改善农村民生,实现客运到村,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②参见《关于2015年在全省开展第五轮“三万”活动的通知》(鄂办文〔2015〕1号)。,主要任务是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出行难”问题,实现村村通客车,省级政府部门安排13亿元资金予以支持。“十三五”期间,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省级农村客运发展专项资金,有力推进农村客运发展[4]。

(三)重庆——建立市县两级农村客运运营补贴机制

重庆市从2009年起由市、区(县)两级政府购买承运人责任保险、交强险和部分第三者责任险,支持农村客运(农村公交)可持续发展③参见《关于农村客运车辆保险购买工作的通知》(渝交委〔2009〕68号)。。2012年率先开展农村客运营运补贴试点工作,按照车辆的实际运营天数,给予全市农村客运车辆每天每座一定补贴④参见《关于开展农村客运营运补贴工作的通知》(渝交委运〔2016〕19号)。。自2020年1月1日起对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农村客运车辆增加了补贴金额。

(四)宁夏——因地制宜发展预约响应式农民客运

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原州区试推广区内自主开发的农村客运预约软件“全微通”,在部分建制村设立“全微通”农村服务站,设置有摄像头,乘客只需对着摄像头说出目的地,平台就会帮助他安排运输车辆,方便群众特别是老年人预约乘车。

(五)甘肃省——推广使用农村客运服务平台APP

甘肃省依托“甘肃道路运输便民服务助手”微信公众号,开发了“甘肃省农村客运服务平台”APP,主要包括客运查询、服务评价和政策法规3个模块。群众可以轻松查询到某村是以班线、公交、区域经营还是预约响应形式通客车,尤其是对以预约响应方式通客车的建制村还可以查到约车电话、车辆和驾驶员基本信息,为广大农民群众出行提供了信息化选择途径。

四、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更新农村客运设施设备。对于贫困地区或自然村分散的行政村,在班车经过路线上增加简易停车点,及时更新站点、站牌设施,完善站牌和车辆上的相关信息,更新不符合客运标准的农村客运车辆,改善农村客运车容车貌车况,加强农村客运车辆的标准化建设,提升客运服务品质。

(二)因地制宜优化农村客运运营模式

对城镇化水平较高、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积极推广城乡公交、镇村公交、班线客运公交化改造等模式推动全域公交发展。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特色、运营环境等创新农村客运发展模式,促进运邮融合、客车代运、运游合作等模式的融合发展。对于需求严重不足的地区,可推广农村客运区域经营或预约响应模式,积极盘活农村各项资源,推广集出行、物流、商贸、邮政等于一体的农村出行生活综合服务模式。

(三)继续提升农村客运服务水平

一是进一步提升村民出行便利性。扩大农村客运网络覆盖广度,增加行政村乘车点的数量,缩短换乘时间,增加高峰时段班次密度。严格规范采用区域经营的农村客运线路按时按站点发车,尽量减少绕行路程。提升年龄偏大乘客和儿童乘车的便利性;二是提高农村客运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加大农村客运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驾驶技能和职业素养,强化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进一步完善驾驶员服务质量考核与激励政策挂钩的相关机制,激发驾驶员主动优化服务。

(四)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监管作用

一是推进省级农村客运监管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建立统一的农村客运监管服务平台,加强车辆动态跟综监管,保持监控网络流畅运行和系统运行的连贯性。推广便于百姓出行的各种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二是加强12328平台的监督作用。加强12328监督平台与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工作的协调衔接,充分发挥12328对于农村客运服务质量的监督作用。细化12328平台指标体系,在“道路客运”二级指标下设立“农村客运”三级指标,加强农村客运投诉监督的时效性。

(五)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是进一步推动落实省市县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建立保障农村客运公益性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与服务质量挂钩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激活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创新农村客运服务发展模式;二是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客运经营扶持力度。对于农村客源不足的地区,出台长效资金扶持政策,让真通实通有良好的政策和财政保障,保持农村客运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政策向西部欠发达地区倾斜;三是继续开展农村客运通车情况的相关考核。督促相关政府部门稳定农村客运补贴资金渠道,构建与地方财政能力相适应的农村客运扶持机制,确保农村客运“开得起、留得住、可持续”。

五、结语

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交通要先行[2]。由于经济、地理条件、发展模式等方面的不同,我国不同地区农村客运发展程度和服务水平存在差异,但是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保障农村居民的便捷出行,推进农村客运的可持续发展,将是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久久为功的民生实事,也是促进我国乡村振兴的必然途径。

猜你喜欢
客运公交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百花齐放的“定制客运”,能否拯救道路客运市场?
等公交
提高客运驾驶人安全意识
台湾客运业:高铁躲过破产危机?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