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2020-02-16 08:23韩晔华傅达理段爱军孟祥海
山东化工 2020年8期
关键词:工科双语英语课程

韩晔华,傅达理,段爱军,赵 亮,孟祥海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新工科建设的提出正是对于这一挑战的积极回应。新工科建设围绕着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提出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培养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创新型人才[1-2]。在课程知识体系设置与国际接轨的基础上,设置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作为提高学生对外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教学手段正日益受到重视。传统背景下的专业基础课程英语教学存在课程设置目标不清晰、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掌握效果差等问题[3]。问题的根本在于这种英语教学仍局限于单一语境及传统教材,缺乏跨文化背景下的理论与实践[4]。因此我们要抓住新工科建设的教育核心,探索新的工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英语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创新型人才。

化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以及化工热力学等传统化工基础课程,也包括院校特色专业课程如石油加工工程、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等。依托于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才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拥有初步的工程理念。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在夯实基础知识之上如何提高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培养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创新型工科人才是探索化工专业基础课程英语教学新模式的关键。通过借鉴传统背景下国内部分高校的化学化工课程英语教学模式建设[3,5,6],结合目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专业基础课程英语教学经验,本文将从专业课程英语教学的课程体系设置与改革、线上课下教学方式的探索实践两方面,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化工专业基础课程英语教学的新模式,助力培养能够担当时代使命并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化工人才。

1 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改革

传统背景下的化工专业基础课程英语教学体系大致分为两种模式,一是设置专门的专业英语课程,二是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或者是全英文教学模式。两者各有特点和侧重,但均与注重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普通英语教学有很大不同。专业英语的教学更突出专业的英语表达,以夯实学生的专业英语词汇、英文专业文献阅读能力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化工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表达能力为目标[7]。专业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更突出英语环境下的专业知识学习,多采用英文多媒体课件结合中英文讲授的方式,部分院校针对个别课程、个别班级实施全英文教学。专业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力求让学生系统的掌握专业课程完整的理论体系,培养专业素质,了解国际动态前沿,在专业技术领域能够进行国际化交流[8]。国内各高校的学生基础、教学科研基础不同,设置了各自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模式。部分高校采取专业英语课程附加专业基础课程双语教学的模式,部分高校则舍弃专门的专业英语课程,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全面采用双语或全英文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模式有各自的优势,在新工科建设的大潮下,化工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立足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工程理念以及国际视野。新工科建设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这决定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应局限于一个老师或一门基础课,而应从新工科专业建设的整体出发,进行有组织、系统化的设计。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业更新迭代的速度飞快,相关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设置也应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跟行业的国际发展趋势[2]。

以新工科理念为指导的化工专业课程英语教学体系的改革应该注重课程模式的灵活调整、专业前沿内容的与时俱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灵活调整课程模式意味着各高校应该根据各自学生的英语水平与专业素养以及对应的培养目标来配套相应课程。更强调专业知识的获取以及实际工程能力的高校可以采取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在前、专业基础课程双语教学设置在后的模式,既保证学生的基础文献读写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工程理念,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提高专业水准。而更强调国际化、面向科研创新且学生普遍英语水平较好的高校则可以采取专业基础课程双语教学在前、专业英语课程在后的方式,将专业英语课程重心放在学生英文科技文献阅读写作能力和学术报告演讲能力的培养方面,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专业前沿内容的与时俱进可以通过随堂引入的模式,也可增加双语内容的专业前沿讲座,让学生了解化工领域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上的新发展、新观点。鉴于专业课的课程任务已经很丰满,推荐开设双语形式的专业前沿讲座。双语的形式未必是英文讲授,而是追踪国内外热点动态引入双语文献材料,引导并训练学生能够通过英文文献阅读获取课本外的专业知识、前沿信息,能够用英文表达自己的专业观点。

2 线上课下教学方法的实践

综上,化工专业基础课程英语教学的设置与改革有多种模式和触点。在本科教学阶段笔者更倾向于采取将化工专业英语课与专业基础课中文/双语分立的模式,使两者分别在国际化和专业度上各有侧重,相互促进。分立开后,为承载新工科理念下化工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线上课下的教学方法非常值得尝试。它是指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条件,把线下授课的师生互动与线上学习互动相结合。线上课下的教学方法本质还是要通过形式多样、互动性强的互联网技术辅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参与度,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线上课下的教学方法强调课前沟通与准备、授课过程中互联网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的应用以及课后的综合反馈。课前准备环节包括化工专业英语课程教师与选课学生的交流及与先行专业基础课程授课老师的交流,以充分了解选课学生的外语水平与专业素养,掌握他们在专业课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及接触英文文献的程度,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具体调节授课内容和模式,灵活调整相应的配套教学计划展开教学过程。而辅助课程讲授的互联网平台设置要充分发挥各平台的自身优势。如各高校的网络课程平台和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雨课堂、蓝墨云班课等,适合课程材料的完整发布、课堂习题或测验的在线设置、作业布置、学习任务追踪等,功能相对完善,但作为“教学辅助软件”还是与学生的使用习惯有所脱离。鉴于分立的专业英语课程在专业知识的深度上要求并不高,可依托更便捷的社交软件方便学生的碎片化学习和随时学习,如建设课程的微信公众号。以笔者主讲的《化工专业英语》课程微信公众号为例,为更好增加学生的课程学习参与度,针对性设计了多种模块:发布迷你版课程要点ppt、发起学生的英语学术演讲视频评比、推送学术届工程界的最新科研或技术创新报道、分享课程之外知名网站的关联知识点、设置专业词汇背默自检测小模块和随身答疑板块等。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信息分享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微信平台将教学要求中需要反复记忆或短时温习的内容有节点的碎片化,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复习。相比专属教学平台,微信平台作为学生最常用的社交软件在实践上更容易调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随时学习的积极性,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课时限制造成的课堂互动不足,亦可将部分课堂上完成不了的教学内容转移到线上,提高课堂效率也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与学习趣味性。最后是课后反馈环节。除了授课过程中的及时调研反馈,在课程结束后授课老师要将开课前的教学设置和授课中的教学效果达成进行对比分析,整理课程中网络教学平台工具反馈的现象和数据,综合剖析结课成绩并分项考察如专业词汇、专业文献阅读的基本能力,如专业英语初级写作及演讲的进阶能力,以及依托此之上的国际视野的拓展和前沿认知的提升。必要情况下可组织学生座谈,建立全面的课程反馈、自我评价体系,为课程的持续改进奠定基础。

3 结束语

新工科建设对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整合已有课程体系、提高专业课程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综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国际化视野都将是教学实践的重点难点。本文围绕着课程体系设置和线上课下教学方法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化工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创新型人探索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猜你喜欢
工科双语英语课程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