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
——以郴州市为案例

2020-02-16 14:19黄智凯张素娟
江西建材 2020年8期
关键词:郴州市村镇村落

黄智凯,张素娟

湘南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1 郴州市概况

1.1 自然地理条件

郴州市地处湖南省的南部地区,南靠南岭山脉,整体地貌变化丰富,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70%。总体地形自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呈现出东部高西部低、南面高北面低的走势。

1.2 社会经济情况

截至2018年底,郴州市城镇人口260.4万人;乡村人口214.1万人。全市城镇化率54.9%。2018年,郴州市地区生产总值2391.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2.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76.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12.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482元,增长7.9%[1]。

2 郴州市传统村落设现状

自实行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郴州市大力发展文创旅游业等服务产业,以创建湖南省特色小镇试点市为契机,在小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坚持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产业主导、全面发展”主体战略,不断探索传统村落振兴发展的新理念,着力发展产业特点鲜明、体制机制灵活、生活环境优美、居民安居乐业的绿色村镇。

2.1 绿色产业加速发展

郴州市传统村落的建设与发展围绕着全市产业发展重点以及各县市区产业布局,结合地方资源特色、生态环境、区位优势等确立主导产业,做到定位精准、特色鲜明。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养老、商业休闲、生态农业观光等具有地域特色、历史传承的绿色产业。并且通过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业为主、多业支撑”的特色产业格局。

2.2 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

近几年郴州市乡村建设的重点方向就是“建设特色乡村,打造美丽郴州”。通过近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在“两带四圈四片”郴州市乡村建设大的方针政策下,加大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的联网互通。对乡镇、村落的道路进行整体体制改造,推进一体化的城乡客运服务。补充完善乡镇交通路网体系。打造乡镇饮用水安全保障系统,推动城乡供水管网的无缝对接。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灌排工程体系。加强乡镇电气化工程、电信工程、网络工程等建设,加快5G网络全面覆盖。

结合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等,对传统村落进行环境整治,首先清理脏乱差,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地标、对建筑立面进行统一规划改造,规范垃圾及污水处理。同时,加强对传统村落历史文化风貌、生态环境的保护,统筹规范传统村落的整体空间布局、建筑风貌、特色景观等,打造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村镇风貌,充分凸显郴州传统村落的自然地理特色和历史文化特点。

2.3 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做好整体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的同时,稳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交通网络、水电气供给、通讯通信设施、消防设施、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好各区域的导视系统、公共照明和景区的停车系统设计等,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做好雨水收集与综合利用、综合管网的建设与改造。规划建设好文化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娱乐健身服务、商业休闲服务等功能服务区,完善提升村落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3 郴州市传统村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特色产业发展缺乏动力

郴州市的经济发展通过努力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仍然是郴州市传统村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旅游业、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使得部分传统村落的经济发展缺少动力。如部分传统村落发展的水果采摘、农业观光等主导产业依然是传统生产发展模式,缺少科技支撑,产业结构单一、产品缺乏竞争力等问题。

旅游产业及传统商贸产业所占比重较低,缺少多样化的旅游衍生产品。一是旅游资源较为分散,缺乏整体发展意识。二是旅游交通线路不通畅,旅游景区之间以及景区内的各景点间没有建立良好的交通联系。三是作为旅游产业服务水平专业化程度较低。具有湘南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手工艺、古村落文化等还有待开发。四是整体形象不突出,景点的整体旅游人口少,驻足时间短。

3.2 传统村落承载力有限,城市功能需完善

传统村落在发展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在整体空间和功能布局等方面较为混乱,应该在传统村落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道路交通网络规划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做出科学合理可行的规划决策。

城镇化建设实施保障机制不完善。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首先应该整合城乡的产业布局,对传统村落特色产业发展进行规划融合,促进城乡产业的有效互补和协调发展。逐步提升各部门、各产业的创新能力,促进现代农业与数字化、信息化的融合发展。

4 郴州市传统村落发展建设策略

4.1 按照发展性质分类

(1)自然生态型

自然生态型传统村落是以传统农业为基础,将自然生态景观、乡村田园风光与新时代农业生产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村庄类型。具体可以打造为观光采摘果园、田园综合体等类型。

(2)传统人文型

传统人文型传统村落是以湘南传统文化、历史人文和传统手工艺为基础,通过整体规划打造出以展现地域文化特色为主的村庄类型。如阳山古村、仰天湖瑶寨、沙洲村等。

(3)产镇融合型

产镇融合型村镇通过特色产业链的整体打造、结合特色村镇建设,将产业与村落特色发展有机结合,进而推动村庄建设的类型。可以根据产业特色分别打造矿物晶体、银制品加工、苗木花卉生产、特色体育等不同类型。

4.2 营造优美生态环境,建设宜人村落

4.2.1 加强生态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城乡统筹、生产方式生活习性生态统筹,尊重传统村落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结合乡村环境治理与乡村振兴,以建设美丽宜居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导向通过传统村落整体风貌改造、水资源利用、垃圾分类治理等方面等方面的努力,逐步改善传统村落的居住条件,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4.2.2 强调生态修复,建立多元生态补偿机制

绿色、生态是美丽乡村、美好生活的关键。继续加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河流、护坡、稻田等自然资源的生态空间;加强对传统村落、古树名木以及历史遗迹的保护。结合郴州山、水、林的地域特色,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条件,有机规划好山、水、林等自然生态元素,打造出山脚、林中、水边的自然山水乡镇格局。

实施水生态治理修复。扎实推进“碧水工程”,开展河湖水域环境综合执法整治,提升河湖卫生状况改善水生态环境。积极开展湖区湿地恢复与重建,扎实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加强生态修复与建设。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对小流域实施生态治理、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对交通干线裸露山地进行植被恢复治理。

推进山地及森林生态建设。加强植树造林和生态保护,以构建复合型与一体化的森林结构体系为目标,强化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植被保护和恢复、水源涵养、珍稀动植物保护的主要任务,提升河流、护坡、湿地等周边防护林体系建设质量,综合打造林水互补互养的一体化江、河、湖岸带森林生态网络。

4.2.3 保护资源环境,推动可持续循环发展

健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全面开展农作物、动植物物种资源普查工作,加强对本土物种资源、原生生物物种的保护与利用。建立物种资源库、畜禽水产基因库,做好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利用工作。

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绿色生态农业的转型。努力降低化肥的使用,鼓励推广绿色生态肥料的使用及施肥技术。引导村民参与生态循环农业生产,同时做好生态循环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立工作。

全面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目标,做到从污染源开始进行防治,过程防治不放松,通过生态控制技术、用科学治理措施和工程技术推动农业污染治理。

通过生态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耕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壤污染治理方案,扎实做好耕地工业污染治理。对工业污水处理、排放等进行实时监控,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积极与地方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研究合作,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科学研究;加强执法监管,阻断工业和城镇中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物进入农业农村。

4.3 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推动乡镇生态文明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新时代传统村落思想文化建设,推动文化振兴,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绿色小城镇建设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道德支撑力和文化凝聚力。

4.3.1 重塑文化生态,扶持特色文化产业

深入各村镇挖掘具有湘南特色的乡村文化符号,对湘南传统民居、传统村落、街巷等进行保护和修缮,保护与传承原生态乡村景观和乡土文化。建立传统节日保护与传承基地,拓展自然人文生态系统性保护范畴,延展地域文化空间。在村镇建设中兼顾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在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文化特色村镇中,与文创企业、文化传播公司以及高校等合作创设文化展演、文化传习等场所。发掘村镇历史文化、民间民俗、传统手工艺等文化元素,创造出自然风光优美、地域文化浓郁的湘南特色村镇。

鼓励开发民居手工艺和文化产品,发掘培养乡村传统文化本土传承人才及非遗传承人,开发湘南特色文化产业村镇,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村镇集群。振兴乡村传统手工艺,设计开发具有湘南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产品,逐步提升产品质量与文化内涵、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品牌价值,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地方就业。

开发地方民众需求的特色民俗节日文化所需要的用品,开展民间艺术、民俗表演等文化娱乐项目。发掘湘南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多维价值,推动传统文化、乡村旅游及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发展乡村文创旅游、特色传统手工艺、民俗节庆展演等传统文化产业。制定传统文化艺术创作方案,组织飞天山自然生态艺术展览、郴州长卷郴州传统手工艺展等体现地方艺术特色的展览,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需求的有效对接,进而有效的开展传统文化的开发与传承。

4.3.2 丰富文化生活,打造高品质文化服务

做好乡村文化服务发展规划,合理布置公共文化设施,加强文化服务队伍的建设。高质量、高品质、高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人民群众喜爱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及服务内容。

在文化下乡、文化惠民工程的基础上,深入到各村镇中,调查分析村镇居民所需求的文化服务类型、项目等,为人民群众制定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套餐。同时建立文化服务回访机制和评价机制,通过倾听村民对文化服务的评价意见,做到文化服务的精准化、和高品质化,进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整体品质及群众的满意度。开发面向村镇群众的特色数字文化产品,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提升供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

5 结语

传统村落是传承郴州地域文化的载体。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充分尊重理解传统村落地域文化与乡村发展的联系,在做好乡村经济建设发展、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的同时,让传统文化继续扎根于传统村落,并将其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郴州市村镇村落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流翔高钙 致富路上与你同行——记曲沃史村镇东海乡村e站长陈永庆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盆满钵满
郴州市:夯实基础,提升环境监察效能
湖南郴州市北湖区龙女寺全国征联揭晓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