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湖变迁大“财湖”

2020-02-17 10:39周勇陈伟
民生周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鱼池移民

周勇 陈伟

“196 8年端午节,我和母亲将家中用得上的家具及杂物打包装船,顺汉江从河南淅川起航,经湖北襄阳起坡转乘老解放牌敞篷车,颠簸了几天才到达湖北钟祥城南、汉江左岸的一片荒湖滩落脚。半个多世纪走来,仿如昨日。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移民中的一分子,我既是拓荒者,也是亲历者。为了移民精神和大柴湖情结,我虽然退休了,但我每天仍奔忙在书写大柴湖历史和大移民纪念馆建设第一线。”已年满七旬的全淅林,见证了南水北调工程移民的那段历史,同时也在为建设新时代“大柴湖”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在大柴湖,像全淅林这样的移民有8万多人。50多年来,移民们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硬是将遍地芦苇的大柴湖变成了欣欣向荣的“大财湖”。

5万群众大移民

大柴湖曾是汉江泄洪区,上世纪60年代,为了修建丹江口水库,国家将低洼潮湿、虫蛇遍地、污水横流、人迹罕至的大柴湖作为安置丹江口库区移民区进行围垦建设,并将库区上游河南淅川4.9万人整体搬迁安置到大柴湖重建家园。大柴湖由此成为全国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地。1968年秋,周恩来总理亲自将此地命名为“大柴湖区”。

“大柴湖,苇子窝,三天不割一尺多”,这是当时柴湖广为流传的一个顺口溜。

1966年,首批4000余名移民迁入大柴湖时,此处尚未围垦,移民住房十分简陋。后来,4万余名移民迁入大柴湖,人均住房仅8平方米,10间一排,低矮潮湿,移民们风趣地称之为“兵营”,其实就是窝棚。特别是雨后,室内室外到处是污水,鞋子、盆子漂在水上,鸡鸭飞到桌子上,蛇虫爬到床上,蚊蝇满天飞……

面对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移民们一刀一刀斩除芦苇,一锨一锨排走污水,硬是在泥泞恶臭的沼泽地上开垦出了良田,在芦苇荡里建起了新家。

自称移民第三代、现就职于大柴湖开发区城建办的刘怡讲述了他儿时的记忆:爷爷是第一代移民,70岁那年去世,当时与他家相邻的黄士雷家5口人挤在只有40平方米的茅草屋里,且与牛、猪混居。

“我第一次来柴湖罗城村相亲,看到的全是低矮的破房子,但我看中了这里淳朴的民风和柴湖人不甘落后改天换地的拼搏精神。我现在当上了大柴湖移民纪念馆讲解员,每天都能从讲解中感受到这里的巨大变化,深深触动我心。”毕业于湖北生物科技学院的湖南籍女孩蔡兰婷说。

内外合力战脱贫

贫瘠的土地、恶劣的环境,到20世纪末,柴湖仍是湖北省10个最贫困乡镇之一。柴湖脱贫,成为湖北实现全面小康道路上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进入新世纪,湖北省委、省政府从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入手,从振兴柴湖经济着眼,进行着一场艰苦卓绝的扶贫接力赛。

水,对柴湖移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水而迁的移民们却长期为水所困。“大柴湖,臭水窝,地下水腥臭没法喝。”时任柴湖镇卫生院副院长王西印回忆当年情景时说,由于喝的都是堰塘水或“压把井”水,钙镁、铁镁离子含量偏高,柴湖是全国食管癌高发区之一,因病致贫返贫的不在少数。“吃水问题不解决好,移民的生活质量和柴湖发展很难有保障。”柴湖镇时任党委书记余启德说。

2006年5月底,时任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来到柴湖老自来水厂,当他看到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水厂因河床改道、设备落后、日供水能力不足2000吨的时候,好一阵沉默。临走时,他握住余启德的手说:“柴湖饮水工程不是个小事,我会放到心上的。”

之后不久,时任湖北省省长罗清泉来到大柴湖,给大家带来好消息:省委、省政府决定为柴湖修建一座日产万吨水的新自来水厂,取水点就选在汉江大同码头。

新水厂既是柴湖的民生工程,也是实现振兴发展的基础工程。在管道铺设过程中,126公里主管道线路途经54个村,进村入户管道线路上千公里,移树、拆房、占田……没有一户拖后腿。

新水厂距离柴湖镇4公里,总投资4697万元。一期工程日供水1万吨,二期工程日供水达到2万吨,能够满足大柴湖开放开发、振兴发展的用水需求。

“来水了!”告别“压把井”的乡亲们别提多高兴。沙楼村老移民曹书山拧开水龙头,接满一碗畅饮。举家搬迁的移民们,在40年后终于喝上了取自汉江的自来水。

“移民的饮水问题解决没解决,生活得满意不满意?”2013年3月,在参加全国人大湖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离开湖北6年多的时任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挂念着大柴湖:“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就要向北方送水了,库区人民牺牲贡献很大,现在一定要让他们的日子过好一点,要把柴湖移民问题作为一个影响地区人民生活和长远发展的大事来抓。”

刚成立时的大柴湖经济开发区,产业基础基本为零,很多群众还居住在破舊的砖瓦房里,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还有1.2万多人,想要实现振兴发展谈何容易。

2013年7月11日,时任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柴湖主持召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现场办公会,他踏田埂、进农户,一身汗水地把脉问诊柴湖贫困的原因。也是在这个会上,湖北省委、省政府明确把支持柴湖开放开发、振兴发展作为省级战略大力实施,省级大柴湖经济开发区应运而生,柴湖发展进入了全新的时期。

挥洒巨笔写新章

沪蓉高速钟祥出口南侧,一座现代化的新城拔地而起,3200多套移民安置房仍有淅川古建筑的韵味,配套的小学、幼儿园里书声琅琅,新城配套的龙行天下就业帮扶车间里,居住在新城的200多名工人实现了“时间自由、顾家不愁、按劳取酬”的灵活就业方式,一个月可以有2000多元收入,商场、超市、菜市场等功能配套让居住在这里的群众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沪蓉高速钟祥出口北侧,一座座标准化厂房、宽阔的马路,从土地脱离出来的工人在现代化厂房里一派忙碌,“世界500强”日本住友下属企业武住电装厂房里16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年产值达到1亿多元,主要为东风本田配套生产汽车电源线束,2000多名工人实现了“白天上班能挣钱、晚上回家能团圆、包吃包住买保险、月薪不低3000元”的理想生活。

同在大柴湖工业园的紫丹食品包装有限公司是一家承接食品包装业务的高科技企业。据该公司部门负责人李淑萍介绍,公司购买的设备属于全国一流,能确保环境及食品安全。肯德基、必胜客、麦当劳和达美乐等企业的食品包装都是由他们生产。现在已经培训并安置当地农民近百人,平均工资在4000元以上。

再往北走,3000多亩花卉智能温室很有视觉冲击感,湖北农青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温室内鲜艳的红掌、白掌、凤梨供不应求,每年可生产凤梨、白掌、红掌等盆花2500万盆,全国市场占有率40%以上,年均销售总额1.2亿元。湖北壹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大柴湖经济开发区从福建沿海引进的一家培育蝴蝶兰等名贵花卉的企业,据该公司财务总监李珍介绍,公司培育的蝴蝶兰苗每株卖到50元,可以实现亩产值100万元。

这里就是湖北省省级战略实施地,湖北省级大柴湖经济开发区,而在5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

李志慧,中国盆花大王,大柴湖移民二代。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发展盆花产业风生水起之际,他毅然将公司总部搬回柴湖,投资近6亿元建起了占地4000多亩、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高端盆花生产基地。安置了近400名农民就近就业。带活了运输、餐饮、旅店、物流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书写出亩产值30万元的业界神话。

“我将继续追加投资1. 2亿元,带动9家企业跟着我发展盆花产业,提升红掌年生产规模达到500万盆,可以解决328名农民就业问题。这样会更加提高大柴湖花城吸引力和辐射力。”李志慧介绍道。

李明,是一个敦实的70后。从矿业赚得第一桶金后把眼光聚焦到柴湖丰富的土地资源上来。他流转5300多亩农田,创办了绿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种好菜卖钱、菜下脚料养牛、牛粪养蚯蚓、蚯蚓产有机营养肥,然后种出口感好的原生态蔬菜的循环产业链,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模式。当地的农民在他的公司打工,既拿到了土地流转费,还到他的企业务工,实现了“一份土地、两份收益”。

大柴湖经济开发区主要负责人表示,未来的开发区将着力构建花果产业核心区、智能产业园区、功能完善的新城区、改造升级的老镇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五大区域”,搭建就业帮扶平台、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两个平台”,以沿江高铁建站柴湖为新的契机,激发新动能,建设“高铁小镇”,奋力推动大柴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基层治理巨变

柴湖镇鱼池村过去是全市有名的乱村,全柴湖唯一的深度贫困村,“班子涣散、财务混乱、环境脏乱、民风强悍、上访不断”曾是这个村的生动写照。

2018年4月,钟祥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周正清在兼任大柴湖开发区常务副主任后,在了解到鱼池村情况后,将该村确定为自己的联系点,钟祥市委组织部又下派钟祥市委主体办主任何辉任鱼池村支部书记,从全面整治鱼池村村庄环境入手,通过推行“3+2”模式(即扫黑除恶、三资清理、重点工作推进专班进驻,对村“两委”班子进行全面体检、解剖调查),实现了鱼池村由大乱到大治、大美的蜕变,做出了钟祥市乡村振兴的鱼池实践,系统回答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短板、乡风民风强悍难治“四个怎么办”。

现在走进鱼池村,过去的麻将声被如今就业帮扶车间里忙碌的缝纫机声替代;以前杂乱无章的村容被现在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所改变;過去低效耕作的农田被如今的高效农业产业园所变换。鱼池村基层治理带来的巨变,经新闻媒体报道后,成为各级党员干部学习考察的热点。

猜你喜欢
鱼池移民
设计鱼池图
设计鱼池图
校园里的鱼池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12项移民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
我家的绿色环保小院
鱼池这样挖 养鱼能高产
移民征迁安置
签证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