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生与文科大学生英语学习负动机因素的对比研究

2020-02-18 11:14廖慧冰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廖慧冰

摘要:本文在归纳和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地方院校的132 名理工科大学生与文科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负动机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内部因素对理工科大学生和文科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负动机影响最大,而英语学习策略缺乏是理工科类大学生英语学习负动机的最大影响因子。本文对比了不同学科学生的英语学习负动机差异后,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减少或消除这些影响因素,从而减少学生英语学习负动机的出现。

关键词:英语学习负动机;理工科大学生;文科大学生;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1.011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1—0045—05

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二语习得研究的范围很广,其中包括上世纪50 年代开始的动机研究。动机是二语习得中最具能动性的个体学习者差异因素之一,备受关注。研究者从多视角延伸,建立起多种动机模式,同时也引发部分研究者从反面审视动机,产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即负动机。

一、研究背景

Gorham & Christophel 在教育传播专业的308个大学本科生中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并发现,与教师相关的负动机因素达到79%。这是负动机研究中的先导性研究,为以后的负动机研究奠定了实证基础[1]。Dornyei 指出,负动机现象是指学习者由于某些外部因素失去了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和投入,从而对其语言学习态度和行为产生消极影响[2]。不过,有些国外研究者认为影响负动机的因素不应该只是外部的,也应该包含学习者内部因素[3-4]。

我国的负动机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不少研究者探讨了在我国外语学习环境下影响英语学习者的负动机因素。周慈波和王文斌、孙云梅和雷蕾、李琳等几位研究者都曾做过这方面的定量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有些与国外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也存在一定差异[5-7]。近些年,有研究者细化了英语学习者的特点,比如刘芹等调查了汉族和维吾尔族英语学习者负动机因素差异,尽管民族不同,但他们的教师因子所占比例都比其他因子大[8]。周杰和胡乃心跟踪调查了在理工科院校里的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负动机现象,发现随着学习阶段变化,负动机影响因素中学生自身因素比重加大[9]。李池利用问卷调查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调查了影响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学习负动机的因素以及从动态系统角度研究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学习负动机的动态系统特征[10-11]。

近年来国内对英语学习者负动机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都未从受试对象的学科差异这一角度探讨负动机因素。本研究将以该量为契机,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试图在以往研究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英语学习者的实际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负动机。具体研究目标有两个。第一,探讨理工科大学生与文科类大学生英语学习负动机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差异;第二,为消除或减少英语学习负动机提些可行性的建议。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整体随机抽样方法,从一所新建本科院校中抽取132 名调查对象,分别来自四个不同的专业,不同学科各两个专业,理工科类和文科类各66 名,男生47 人,女生85 人。在自评英语学习热情方面,27 人认为自己的英语学习热情较高,79 人认为自己的英语学习热情中等,26 人则认为自己的英学习热情较低。

(三)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为调查问卷。第一部分是问卷主体,主要参照李池利对五所新建本科院校713 名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负动机的调查研究[12]。问卷调查表采取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1、2、3、4、5 分别代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同意也不反对”、“同意”、“非常同意”。本研究采纳其问卷中有效问卷项目60 项,共計15 个有效因子,这些因子的信度区间在0.557~0.867之间,信度系数较高。第二部分包括受试的年龄、性别以及英语学习热情自评等基本情况。问卷采取匿名方式上交,以期受试对象能在无精神压力情况下,尽可能按照实际情况真实有效地完成问卷。

(四)数据收集

此次问卷收集正值暑期时间,受试对象刚结束一年的大学英语学习。研究者通过问卷网编辑问卷,生成微信二维码,先后发送给四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将数据输入SPSS22,结果表明:卡方=6811.236,P=0.000,KMO 数值为0.881,因子信度区间在0.568~0.879之间,信度系数比较高。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影响理工科类大学生和文科类大学生英语学习负动机因素经过对有效回收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影响这些大学生英语学习负动机的因素主要可以归为以下四方面。

因素A 与教师有关,包括的题项为16,15,17,14,13,19,11,22,21,24,25,26,23,27,6,7,12,18,20,9,10,8,60,35,57,31。因素B与学生自身有关,包括的题项为50,48,47,51,52,53,54,55,3,2,4,1,28,29,5,30,37,38,49。因素C与学生身边的同龄人或长辈有关,包括的题项为44,43,45,42,46,39,40,41,58,59,56。因素D与学习环境有关,包括的题项为33,34,32,36。因素A由教师性格、教师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构成。因素B由学生内在兴趣、学生学习策略、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学生自信心水平、学生时间管理能力、没有与英语相关的职业计划构成。因素C由同龄人压力及因英语的重要性而导致的长辈期望构成。因素D由教室环境、教学设备和班级学生数构成。通过求每个因素的平均值,发现影响英语学习负动机因素最大的是与学生自身有关的因素,其次是同龄人及长辈期望所导致的因素,再次是学校教学环境,最后是与教师相关的因素。具体比例如表1所示。

不少早期研究者调查发现,与教师相关的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主要负动机因素。其中梁良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与教师密切相关的教学方法、教师素质和师生关系占全部因素的61%[13]。但近些年,我国研究者在调查中发现,尽管与教师相关的因素依然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负动机的因子,但与学生相关的因素才是最有影响力的因子,比如自信心水平降低,学习策略缺乏以及学习兴趣减少等内部影响因素[5,7,12,14]。这些结果表明,尽管学生做不到非常自觉刻苦用功学习,但他们知道语言学习更多是需要靠自己下功夫,花时间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这应该和现在信息获取非常便利分不开,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海量的语言学习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优秀英语学习者的经验;音频视频的获取不像早些年的英语学习者那样困难,只能依靠授课教师提供学习材料。可见,在“互联网+”时代,学生们更多是反省自己本身的不足,而不是将责任推卸给授课教师。此次调查中,与学习者自身有关的因素占的比重最大,很好地说明了这一时代特点。排名第二是同龄人压力以及长辈因英语重要性的期望。英语作为一门世界语言,是商业中最常使用的语言,几乎所有的国际贸易交流都离不开英语。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长对孩子掌握流利英语的期待无可厚非,但难免使学生因同龄人学得比自己好,而产生负面情绪。出乎意料之外的一个发现是,英语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室大小、光线、投影仪设备的使用等影响比重超过了教师因素。说明学校应适当控制班级学生人数,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一点课堂发言的时间。同时,多媒体教室的光线过强也会影响学生上课的效果,学校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积极措施降低这类因素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二)对比不同学科大学生英语学习负动机因素差异

首先,将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负动机的因素进行内外部因素划分。内部因素与学习者自身相关,包括因素B中的內在兴趣缺失、学习策略缺失、英语学习能力不足、自信心不足、管理课外时间能力不够以及没有与英语相关的职业计划构成。外部因素与学习者以外的环境有关,在本研究中包括因素A、因素C 和因素D,它们涵盖教师性格、教师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方式、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同龄人压力、因英语的重要性而导致的长辈期望、教室环境、教学设备以及班级学生数。

通过表2 可以直观看出,不管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理工科大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负动机都比文科类大学生强。该结果显然与大多数人的期待是一致的。在内部因素比例方面,理工科大学生负动机比例比文科类大学生高出15.82%。多数报考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时,英语课程就是他们的短板;他们擅长的是抽象逻辑思维,而大学英语是一门文科性质的课程,它需要学习者进行大量的模仿、记忆和实践,因此,不难理解理工科类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抵触心理。文科类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着相对丰富和较为成功的经验,他们就可以较好地应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同时本研究样本中男女比例失调,由于是随机发放,因而无法控制该比例。该比例是否影响因学科差异而引起的比例差异,有待将来进一步调查研究。

表3 体现的是比例差异超过15%的内部因素以及它们各自的比例,其中关于单词与语法学习的因素,不同学科的学生之间的比例差异高达29.31%,理工科学生有近一半的学生同意这样的说法,与其比例接近的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也有近一半的理工科大学生心理上对英语学科抵触。同样,对未来职业的规划也影响学生们对英语学科的认同感。

此次问卷调查反映了英语学习者在语言输出方面的薄弱。在自信心水平方面,问卷主要调查了学生们对口试与写作两个输出方式的看法,46.97%的理工科大学生认为口语考试让他们紧张,42.43%的文科类大学生认为口试考试让他们紧张。认为英语写作太难,害怕考试中的写作环节的比例分别是33.34%与22.73%。

表4 显示的是影响学生们英语学习积极性的一些较大的因素。其中,关于教师方面的两个因素说明,学生们期待能从课堂上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而不是照本宣科,如果教师一直使用同一模式教学,学生学习容易疲劳甚至影响学习积极性。考试的负面反拨效应明显,不少学生非常在意自己的英语考试成绩与他人的差别,尤其是文科类学生。同时,近四成的学生们认为同伴在英语学习上的消极态度会影响自己的努力程度。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

在较为细致地分析与解读了理工科大学生与文科类大学生英语学习负动机影响因素后,研究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减少或消弭学生们的英语学习负动机。

(一)英语学习策略的培训

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中,学生们总是因为单词记不住、语法基础薄弱,而产生各种厌恶情绪。这一情况说明,英语科任教师应当在正式英语学习开始前,对学生们进行学习策略的培训,包括词汇学习策略、听力学习策略、口语学习策略、阅读学习策略、写作学习策略和文化学习策略。学习有法,学无定法,当学生掌握了学习策略后,他们会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尽管互联网可以提供无数英语学习资源,大部分还是免费的,但学生容易收集成癖,而不是物尽其用。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引导,与学生探讨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学习资源,可以督促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定期开展学习分享会,鼓励学生正向对待下载的资源,而不是让它们静静地躺在电脑硬盘里。说到底,这是一种拖延症的表现,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力来改变现状。

(二)英语考核方式的转变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多数学生会因为自己的考试成绩不如别人,而产生学习负动机。英语作为一门实用性课程,授课教师应该采用丰富的测试手段,让学生能充分体现自己的英语能力,而不只是期末的一次笔试,形成性的评估手段更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尽管教授对象是大学生,但是适当适时的鼓励,对英语后进生的影响不可估量。

(三)英语教学模式的改进

调查说明学生对无新意的课堂活动以及教材内容比较反感,这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挑战。语言课堂不应该只是师生间的单纯对话或老师的一言堂,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也不应该只是局限在教材里的内容,而应该与时俱进,授课教师需要不断补充更新语言材料,以期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四)丰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

英语学习的输出环节不管是对哪个水平的学习者来说,都有一定的挑战难度。此次问卷的数据也很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有限的课堂时间是无法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的。因此,教师和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有趣的使用语言的活动,比如戏剧表演、当留学生学伴等等。

五、结语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了15 类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负动机因素在理工科大学生与文科类大学生中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因素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者自身因素、学习者身边人给予的压力、学校教学环境以及授课教师;在内部因素比例方面,理工科大学生负动机比例比文科类大学生高,尤其是在英语单词记忆与语法学习方面,该因素对理工科学生影响高达48.48%。针对调查反映的情况,研究者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与建议,以为减少学生英语学习负动机的出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英语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本研究调查样本相对较小,建议后续研究者应该在更大的样本范围内,运用定量及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手段对该现象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Gorham,J.,& Christophel,D.M.StudentsPerceptions of Teacher Behaviors as Motivating and Demotivating Factors in College Classes[J].Communication Quarterly,1992(40).

[2]Dornyei,Z.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otiva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3] Arai,K.What demotivates language learners?:Qualitative study on demotivational factors and learnersreaction[J].Bulletin of Toyo Gakuen University,2004(12).

[4]Sakai,H.,& Kikuchi,K.An Analysis of Demotivators in the EFL Classroom[J].System,2009(37).

[5]周慈波,王文斌. 大學英语学习者负动机影响因子调查研究[J].中国外语,2012(01).

[6]孙云梅,雷蕾.大学英语学习动机衰退影响因素研究[J].外语研究,2013(05).

[7]李琳.大学英语学习者负动机内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02).

[8]刘芹,于庆玲,李丽.不同民族英语学习者负动机对比调查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0).

[9]周杰,胡乃心.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负动机的动态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11).

[10]李池利.理工科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负动机研究——以动态系统理论为视角[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4).

[11]李池利.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负动机变化特征研究[J].高等学刊,2017(07).

[12]李池利. 大学生英语学习负动机影响因子分析[J].大学英语(美术版),2014(01).

[13]梁良. 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动机削弱初探[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8(03).

[14]高静.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负动机影响因子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4(05).

English Learning Demotivation Betwee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and Liberal Arts Students

—— Construction and Consideration of Curriculum Model in Learning Centers

LIAO Huibing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men Fujian  361024,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and comb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result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uses a questionnaire to investigate the English learning demotivation of 132 college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liberal arts in a local colleg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it is found that the internal factors have the greatest impact on the English learning demotivation of these students, and the lack of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ies is the biggest influence factor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demotivation.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in English learning demotivation between students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to reduce or eliminate these influencing factors, thus reducing the demotivation of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Key words: English learning demotiv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tns; liberal arts students; internal factors; external factors

[责任编辑:韩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