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引领下中部农村中学英语骨干师资培训调查与研究

2020-02-18 11:14张小胜刘敏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国培计划培训

张小胜 刘敏

摘要:新时期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国培计划”的实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大力提高和促进了中学农村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本研究通过调查湖北省农村英语教师培训的现状,进而揭示国培研修项目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从学员的选拔、培训内容及形式、考核方式、后期跟进等方面提出国培研修的改进策略,从而促进培训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完善。

关键词:国培计划;农村英语教师;培训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1.015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1—0064—04

一、研究背景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要切实提升农村以及偏远地区教育的整体质量,教师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刻不容缓。本项研究是基于在湖北省实施进行的“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英语教师培训项目,旨在加大农村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从而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

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等方法的充分利用,确保本研究能获得所需要的数据。我们向2019年7月参加湖北师范大学承担的“国培计划”——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100名农村英语教师发放问卷,要求教师填写完之后回收,获得有效问卷96份,之后整理问卷、分析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笔者了解了农村英语教师培训的现状,并尝试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新一轮的“国培”计划政策制定者、管理者、受训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了了解湖北省农村中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研修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重点关注湖北师范大学的“国培计划”——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具体调查对象为:受训教师和培训教师、管理者。

(二)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本研究制作了《湖北省农村中学骨干教师研修調查问卷》,其目的是全面调查和了解受训教师对其参加的“国培计划”培训项目的意见和看法。此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受训教师的个人状况,如年龄大小、教龄长短、学历高低、职称高低等;(2)受训教师对研修项目的满意度,如:对研修内容是否满意,对研修方式是否满意,对考核方式是否满意等;受训教师对目前研修项目的建议等。

2.深度访谈:除了调查问卷以外,为了加深了解,丰富第一手资料,本研究同时还使用了深度访谈,就研修形式、内容、态度、效果、建议等诸多方面对培训管理者和培训教师、受训教师等参与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

三、研究结果

(一) 受训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和职称

96份有效问卷中,就性别而言,女教师共90人,占总数的94%;男教师只有6人,只占6%。就年龄来看,年龄在35 岁以下受训教师的有80人,占 83%;35 到50岁共有16人,占 17%; 有20年以上教龄的老师有10人,占10%;10年以上教龄60人,占 62.5%; 其余的老师则都具有5年教龄以上。具有中教一级 8 人,占9%; 中教二级10人,占 10%;中教三级 21人,占 21%。第一学历为本科的仅有 31 人,占 24%,其中毕业于英语专业却只有7 人,仅占7%; 有 12 人拥有大专学历,占 36%,其中毕业于英语专业只有 12 人,仅占12%;其余都是中专或师范毕业,且不是英语专业毕业占40%。统计这些教师的最终学历,本科毕业 80 人,其中不少教师是通过其他各种渠道获取本科学历,占 83%; 大专毕业 16人,占 16%。以上可以看出,作为学校的中坚力量,这部分骨干教师的第一学历并不高,并且还有一部分不是英语专业毕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些骨干教师在英语专业知识视野、英语教育教学理念等方面的发展。

(二)受训教师参加研修的态度与目的

调差显示:受训教师所有人都很认可研修项目,认为收获不小,无人否定研修或认为研修完全没有必要,100%的受训教师极其珍惜这次培训机会,认为机会很宝贵,值得珍惜,要把握好培训的这几月的时间。为了了解受训教师参加研修的目的,笔者设置了6个方面的内容,如下:(1)提高教学水平,(2)评优晋升,(3)拓展专业知识,(4)提高教研能力,(5)应付上级安排的任务,(6)逃避原单位繁重的工作任务。统计显示:96份有效问卷中,无人选择第6项,无人是为了逃避原单位的工作任务来研修。只有2人选择第2项,表示他们是为了职称晋升才来参加置换脱产研修,也只有1人表示是为了顺利完成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所在学校所交代的培训任务。选择第1项的占47%,共有45人,她们均表示想通过研修来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位居第一;选择第4项有29人,占30%,这部分教师开始重视教学研究了,已经意识到有效的教学研究对实际的教学工作有促进作用,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实际很密切;另外有22人选择第3项,占23%,这些教师认为在基层工作的时间越久,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很多专业知识遗忘得越多,对英语专业前沿动态越是陌生,所以选择来到高校充电,提升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视野。

(三)受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及科研水平亟待提高

笔者主要调查了以下2个方面:(1)教育理论知识掌握现状即教育理论的相关知识是否掌握?(2)能否将教育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掌握方面,曾经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语言学等相关知识的教师占80.5%,只要是师范毕业,不管是90年代的中专师范,还是本科、大专的师范专业,基本都会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但对于应用,受训教师之间的差距很大,只有30%的教师表示能够经常自觉地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完全没有这种意识的教师占很大比例,占70%,共67人。在教学研究或者科学研究方面,从未写过科研论文的教师占20.5%,共19人,写过论文的教师占79.5%,共76人;在这76人中,因为评职称不得不写的教师有59人,占61%;只有10位教师坚定地认为科研和教研对教学实践有促进作用,大部分教师(甚至包括很多写过论文的教师)表示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是两码事,没关系。

(四)培訓内容无针对性,方式单一,效果较差

为了了解受训教师研修内容的需求情况,笔者设置了6个选择项,分别是:教育学及心理学知识、英语专业知识、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师德修养与职业道德、多媒体教学知识、英语科研能力。受训教师可以多项选择。结果显示:期待培训内容为英语专业知识的有30人,占31%,希望培训内容为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教师共50人,占52%,他们期望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能颠覆自己之前陈旧、过时的教学方法。最希望培训内容是英语科研能力的受训教师人数不多,共15人,占15.9%,他们认为适当的教学研究对教学实践大有裨益,教学研究终将反哺教学实践,课堂教学终因教学研究更加饱满,更加有深度。39%的学员认为课程分布不太合适,理论课偏多了些,他们更期待实践课。根据统计,主办学院一共设置了 12门课程,其中理论课有 6 门,占课程设置的50%;23%的学员提出讲授专家与学员之间交流太少;25%的学员认为有的课程与教学实践没什么联系,对中学英语教学无什么用处;甚至在调查中,认为此次培训没有什么意义或者作用不大的教师有32人,占33%;认为研修培训内容与中学英语教学脱节的受训教师占13%,共12人,她们认为,研修内容对日后中学英语教学帮助不大。

(五)影响湖北省农村中学英语骨干教师研修效果的主要因素

笔者主要调查以下5个方面:(1)研修内容是否有针对性;(2)研修方式是否多样;(3)管理是否严格;(4)考核方式是否多样; (5)学校领导是否重视。通过统计结果,笔者发现:大部分受训教师认为研修内容没有针对性,共有56人,占58.3%,是影响研修效果的首要因素;认为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不够多样化的教师有24人,占25.0%,是影响研修效果的第二大因素;有16位受训教师认为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占16%,是影响研修效果的第三大因素。其余两个方面,即研修方式是否多样,以及管理是否严格,均无人提及,可以表明,这两项所有受训教师均很满意。

通过和受训教师的深度访谈,笔者了解到:大部分老师反映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或“实用性”,其一,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够,培训者本身并不直接从事中学英语教学,很多培训者并不了解和熟悉中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一些专家学者更偏于理论研究,理论性很强,但是到底能不能有效地指导教学,受训教师心中存疑,普遍认为难以产生实际效果。其二,培训内容的实用性不强,培训内容的设置主要还是依托城市中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培训很多内容与一些偏远贫困的山区农村的英语教学实际都不能契合,受训教师受益不。此外,影响研修效果的第二大因素是考核方式的单一。考核是激励学员的重要手段,保证学员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大部分培训课程都是以撰写研修论文或者研修报告来考核,很多学员在网上抄袭,应付了事,无法真正起到有效监督、有效评价的作用。最后,一些湖北省农村偏远地区、条件比较差的农村中学,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师缺编严重,学校领导虽然重视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但是无奈之下忙于组织学校日常教学工作,无暇考虑教师们的发展培训情况;此外,学校骨干教师出去研修三个月,本来就缺编的教师群体会更加繁忙,骨干教师长时间的离岗对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部分学校领导对安排骨干教师出去研修不太积极。

四、优化建议

(一)完善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

在“国培计划”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培训中,培训者,包括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承办培训研修的各个高等院校等,必须尽最大努力满足受训教师的各方面的需求。据了解,很多承办院校在设置课程、制定培训内容之前,都会向受训教师发放问卷,收集信息,统计数据,但最后皆因“众口难调”等原因并未对培训内容有任何实质性的调整。培训内容的设置相当重要,能否调动受训教师的积极性,能否让受训教师完全参与进来,都与培训内容息息相关。笔者调查发现,培训内容的安排过于整齐划一,参训教师的个体差异和地域差异基本不被考虑,一些专家的课程过于侧重理论,有些理论高深难懂,对于边远地区的农村英语教师来说,作用不大,难以产生实质性的效果。因此,承办学院必须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培训师资、培训课程和培训内容,要符合实际,重在落到实处,甚至在培训中如果发现问题,要不断地完善,不断地调整,最终保证顺利完成研修的任务,确保研修的效果。

(二)完善考核形式

承办高等院校在培训之后主要做好培训考核和培训追踪调查服务两方面的工作内容。首先,承办高校的评价考核方式不能单一,应当多样化。考核工作是发现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以期得到有效解决,促进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提高的一种有效方式。考核评价是保证农村中学英语骨干教师研修质量的重要手段,科学的评价考核形式对参训教师有引导与激励作用,反之,不合适的评价考核体系会影响受训教师的积极性。

国培计划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应将学习的过程性考核和实践性考核相结合,合格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相结合,学员互评和专家型评价相结合。对受训教师的考核可以从三个不同阶段来进行,即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第一阶段,在培训前的自我评价尤其重要,受训教师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他们在教学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和难以解决的难点,受训教师的研修计划和研修目标应该建立在各自的问题和难点上,由培训者和受训教师一起共同制定;第二阶段,培训中,制订出严格的考勤制度,如:学员的出勤率必须达到98%以上,考勤情况每周通报,并记入学员考勤档案;认真记录学员的课堂表现,鼓励学员多讨论,多交流,多研讨,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互评模式;真实反馈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后的反思不需要每天都做,天天反思、天天心得不仅耽误培训的时间,甚至让反思的完成流于形式。培训后,综合考核应该代替单一考核,将研修指导团队的评价、研修报告以及论文写作结合起来,研修指导团队包括培训课程教师、重点高中对应的“影子”指导名师。最后,评选出优秀参训教师,优秀的成果可以汇编成册,返回原单位后,采用各种形式将学习到的先进理念,先进经验与其他农村教师分享,做报告、讲示范观摩课等,彰显其“骨干教师”的影响力。

(三)完善受訓教师的遴选制度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落实教育部的政策,选拔骨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对于每个农村中学来说是一项相当重要的任务。“骨干教师”如何遴选,什么样的教师才是“骨干教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总则。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各个学校应该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遴选的领导小组、遴选细则和遴选办法。教龄和职称不能作为基本的硬性规定,容易给广大青年教师形成一种“论资排辈”的错觉,不能挫伤青年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多给青年教师创造机会参与培训项目,青年教师接受和了解新的知识和技能的意愿更强。当然,更不能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随意指派,受训教师的遴选应遵从科学的、公正的、透明的遴选程序,采取个人申报—单位推荐—评选委员会遴选—最终审定的程序,评选委员会的组成包括教育研究机构或者高校的专家学者、教育主管部门的教研员、学校管理者、优秀特级教师、一线教师代表等等。遴选的宗旨为宁缺毋滥,挑选出具有高尚的师德情操,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教师,真正具有潜力和培养价值的骨干教师。

(四)做好后勤保障服务

在研修项目进行过程中,项目参与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研修时适时进行慰问,国培虽然是上级部门规定的任务,但如果只当做任务完成,流于形式,无法达到研修目的,所以应该时刻关注参训教师的个体需求,如果受训教师个人不方便向主办院校表达个体诉求时,适当的时候,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与承办高校交流沟通,了解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培训心理和培训效果。

五、结语

本研究希望通过这次针对“国培计划”展开的调查研究,为更多的研究者提供教师教育培训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如有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尤其是像“国培计划”一类的国家级培训,看到了薄弱的中部农村中学教师师资力量,应该对中部地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教育与发展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与实施,有效引导农村中学教师的持续发展,整体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提高我国中部农村中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罗娟.重庆市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模式的研究[D]. 西南大学,2012.

[2]史德胜,陆元兆,王艳琼.“国培计划:中西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2009)”培训情况的调查与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小学体育培训班为例[J]. 体育论坛, 2014(02).

[3]李占启.“国培计划”英语师资培训现状调查与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继续教育研究, 2014(02).

[4]何瑛,陈雪雪.关于甘肃省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基于“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短期研修班的调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院报,2014(01).

[5]况红.有效实施“国培计划”的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

[6]胡晓艳.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素质情况调查及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

A Study on the Training system of middle-school English teachers in rural areas of Central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National training Program”

——Taking Hubei Province as a case study

ZHANG Xiaosheng,LIU Min

(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bei Huangshi 435002,China)

Abstract: A new stage of modern China makes some new requirements andchallenges for all teachers.  “National Training Program” is a significant  measure for teachers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erformance of Training practice of those Middle–school English teachers in rural areas of Hubei Province,  this research intends to discover some representative and urgent problems, and proposes some solutions or improvement measure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the selection of  trainee teachers, training  courses, assessment methods, follow-up work, etc.  It is hoped that this research will contribute a lot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training practice and teachers development.

Key words:  “National Training Program”; rural English teachers; training system

[责任编辑:马妍春]

猜你喜欢
国培计划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中小企业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
奥尔夫教学法在农村音乐教师“国培计划”中的运用
“国培计划”中的“影子研修”探索
E-learning: 在“国培计划”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国培计划”顶岗置换实效性研究
“国培计划”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