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背景下对外汉语课堂中的中国古典诗词教学研究

2020-02-18 11:14赵倚墨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对外汉语跨文化

赵倚墨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是外国学习者最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之一,在学习者的文化习得方面具有促进作用。由于其表达方式和行文手法独特,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跨文化教学的难度,不但要进行语言教学,同时也要注重文学欣赏。本文将针对对外汉语课堂中的中国古典诗词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展开讨论。

关键词:对外汉语;古典诗词;跨文化;教学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1.022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1—0095—04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想要了解中国,成为中国通,学习古代诗词必不可少,《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综艺节目的热播更是掀起了诵读古典诗词的浪潮。同时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包含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伴随着“汉语热”和孔子学院在国外的普及,对外汉语教学中古典诗词教学也成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具有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双重功能以及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积极探索中国古典诗词在汉语教学中的对策和方法,对帮助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具有深远的发展意义。

一、对外汉语课堂开设中国古典诗词教学的意义

(一)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中指出二语习得中语言教学要同文化教学并行,否则会在实际交际中频繁遇到跨文化交际障碍,难以扎实掌握汉语精要,语言的学习难以脱离文化因素的摄入。[1]古代诗词具有穿越历史时空的创造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可以令读者感受到诗歌作品的时代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它如同一面铜镜反映我国各时期的历史发展、社会兴衰、风俗习惯以及时代信息,是鲜活的文化教学材料,也最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如在王安石《元日》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融入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可以形象了解到中国古代春节百姓有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摘旧符换新符的风俗,借助诗词,表达古代人节日的愉悦之情,展现了其中的风俗景象和精神气质。[2]在孟郊的《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写到了我国古代的“孝道”品质,可以了解到中国百善孝为先、母慈子孝的道德准则,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古人的行为,接受道德标准的感染与引导。

孔子曾教育儿子“不学诗,无以言”,意为“不学诗就不懂得如何说话”,他语中的“诗”为《诗经》,中华文化传承的基础读物,可见学习古典诗词在文化生活和教育中的作用及对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诗词的形式固定下来,增加了后世人了解过去的机会,感受着古人淳朴的热情和虔诚的信念,将中国古典诗词作为对外汉语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通过诗词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学生有机会与古代的风土文物对话,学习社会关系、经济民情,真正在学习中增加对汉语的认识,提高对外汉语的交际水平与能力,同时能有效帮助学习者克服“文化休克”,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传播责任感。[3]

(二)促进深化语言教学

1.语音

汉语音节是由声、韵、调三部分组成,不同的音节组合所产生的双声、叠韵等形式在古典诗词中充分体现,产生了不同效果的音乐式美感。古典诗词短小精悍、平仄押韵的特点是汉语语音教学的重要发音练习材料,谢榛就曾在《四溟诗话》中谈到古典诗词“诵之如行云流水,听之如金声玉振”,抑扬顿挫且优美动听。[4]例如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句仅有五个字,却能将四个声调都包含在内,平仄押韵朗朗上口,在朗读中实现了汉语语音能力的提高,同时又不失趣味性,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引导學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对古典语言的理解,体会其中的语言魅力,在学习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兴趣,拓展教学范围,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储备,也可以由此开启生动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学会学习。

2.词汇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字词大多运用精妙,替换他字则失意味。学习者在汉语词汇学习中往往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却在运用中缺乏准确性和规范性,古典诗词的描绘形象生动,为读者展开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有利于字词的理解,拓展词汇量,增强文学素养。[5]让学生真正掌握语言词汇和历史发展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3.语法

古代诗词由于受到“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要求,语言精练,信息含量大,感染力强,语法形式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不同,词语活用、结构倒装、成分省略、语句紧缩等文言语法的规则仍占主导地位。[6]学习者在汉语语法中对学习“量词”总生畏惧心理,学习古代诗词对于量词的理解是很有助益的,例如刘嗣绾在《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中写到“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此句多处用到量词,教师可以运用图片演示、情景演练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修辞是使得汉语写作形象生动富有文采的重要手段,古典诗词是锻炼修辞手法、学习写作的有效教学素材。例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拿西施的美来比喻西湖之美,栩栩如生,意境的营造、意象的塑造和语言的运用能有效激发学习者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

(三)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华五千年文明是吸引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可以在诵读和赏析古典诗词的过程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在讨论与分享中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并进行深入的探究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及学习动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教师可以利用古典诗词故事性强朗朗上口的特点,在教学环节中设置情景短剧、互动游戏、诗词背景分享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学习诗词以及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在兴趣中掌握古典诗词的学习方法,真正进入诗词情境。[7]

二、中国古典诗词的思想文化内涵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写:“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中国古典诗词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进,每个历史阶段的诗词均有各自的特点。中国古典文学自两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宋、元所有的文章、辞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从内容到艺术表现手法、风格都有儒、道、佛三家之渊源,其中尤以古典诗歌艺术最为显著。

儒家代表杜甫一生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心、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想,从诗人的琴弦上经常弹唱出忧国忧民的深沉音调”,把诗歌艺术和社会政治现实高效结合在一起。其诗无论是感怀、咏物、描景抑或怀古,都写得非常警策、精妙。杜甫的诗歌艺术的特色最好地证实了杜甫是一个忠实的儒家思想信奉者。杜甫最优秀的现实主义诗篇渗透着的是儒家的“仁”,是一种对人间疾苦的关爱之情,是对人民痛苦生存的同情,将普世的人文关怀加注到自己的诗词创作中,关注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悲喜,在保证诗词艺术性的同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为后世研究古人的生活状况和人文建设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道家代表“诗仙”李白的诗歌清新飘逸、豪放壮浪。诗歌语言汪洋恣肆、张扬而意境开阔、形象瑰丽、诗句长短不拘、参差错落,其诗篇给人以雄伟阔达,惊心动魄的美感。在极具浪漫性的诗意表达中展现了诗人理想化的情感追求,让诗词的意境宏大幽远,有些诗篇中神幻的形象往往让人联想庄子的《逍遥游》,因此,人们称李白为诗歌艺术浪漫的代表,诗句中常流露道家的思想。[8]

佛家代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描绘高山、大河、荒漠的崇峻和浩渺的壯丽场面,也有刻画山鸟、树木、草虫细致声息的诗篇。王维的诗歌艺术,独出机杼、情致殊异,迥异其趣。往往达到寓情于景、寓理于景的效果。王维的诗语言凝炼、造诣平淡而情味无穷,读起来令人神清气爽,在说理中流露出真情实意,给人以一种“空灵”的美感,这种“空灵”的美感,就来自佛家禅宗的禅语和禅悦,王维的诗的最大艺术特色就是最充分地体现了禅宗“悟”的意蕴,给人一种理性与诗意兼备的情感体悟。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意蕴悠长,教师在向学习者讲解诗词深意时,要有意识地渗透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诗词的来源和情感渗透,令学习者在诗词中得到身临其境的具体感悟,感受诗人的悲痛、苍凉、理想与情操,对其了解某些抽象晦涩的中国文化意象意义深远。

三、对外汉语课堂中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原则

(一)古典诗词内容的选择

中国古典诗词撰写题材丰富,表达形式多样,数量浩如烟海,作为对外汉语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诗词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程度以及文化禁忌,作品需要具备代表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诗词的选择应脍炙人口,便于赏析和理解,反映时代特征、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学生应能从作品中获得文化信息以及语音标准、词汇丰富、语法规范等方面的技能,帮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中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掌握基础知识。

同时,教材内容编排的科学性要摆在首要位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符合第二语言习得和教学规律,从教学对象的实际学习水平出发,适合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注重科学性的同时增强教材的趣味性,选择贴近生活的诗词主题,充分调动学习者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二)文化知识与语言教学并行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需要靠语言来传播,语言体现着文化,二者不可分割,语言教学不能完全脱离文化背景教学而独立存在。不了解古典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心理特征就无法深刻领略诗词的深刻含义,所以对外汉语课堂上不能一味地对诗词的字句进行深挖,而要渗透到具体的文化内涵和诗人的生平中,便于学生理解,同时由于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与目的存在一定差异,要注意避免容易引起文化冲突的部分,在求同存异中开展教学,完成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四、对外汉语课堂中中国古典诗词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针对教材的问题

对外汉语课堂中,中国古典诗词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针对此项内容的权威教材却严重缺乏,市面上屈指可数的教材在质量上却良莠不齐,教材中诗词作品的选择、赏析的角度、文化背景的介绍等必要知识的编排都存在一定的滞后,大多内容庞杂缺乏代表性,难以真正展现中国的文化和精神品格,同时文字艰涩,注释不详,编写顺序不能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教学的发展。

(二)针对课程设置的问题

由于具备课程难、教材少、相关的课程研究有限、所需基础知识厚等特点,对外汉语课堂中的中国古典诗词教学课程在各高等院校中往往被淡化,课程教育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由于时间和教材等因素的制约,教师很难制定有针对性的教案并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往往只能蜻蜓点水地开展教学,学生难以在其中学到真正的知识。整体呈现课程设置时长不够、教学资源匮乏的现象。

(三)针对教师素质方面的问题

古典诗词教学不仅是一门语言课也是一门文化课,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备跨文化交际的知识背景以及文化意识,在文化传播中要有避让文化差异冲突的意识。同时此类课程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古典文学基础,不仅对具体历史背景有所了解,也能从字句中剖析诗词的深意和内涵。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没有应对的文化储备帮助教师联系中外文化,拓展课堂教学方式,面对艰深的古代诗词和文化差异,学生理解大多会遇到障碍,传统的听、读、背、写式教学模式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对外汉语课堂中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

(一)诵读法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法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科教学方法,在朗诵和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体会作者描绘的意境和感情,中国古典诗词篇幅小、字数少,很适合作为汉语诵读材料。

朱光潜先生曾说,“学诗用目不如用耳”,在反复的吟诵中通过节奏的押韵体会古代诗词音韵之美。朗读一般可以分为齐读、领读、泛读、跟读、配乐朗诵等方式,诵读中不能仅关注次数,也要注重语气、情感、语调以及读音的准确性,在掌握诗词的内涵并增强语感后可尝试背诵名句或名篇,提高学习者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底蕴。

(二)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也叫视听教学法,它是一种将视觉和听觉有效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以情景为中心,充分利用手势、图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具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诗词教学,可令学生将抽象的文字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想象身临其境地把握诗人创作背后的情感,并引起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领会诗词主题,使课堂丰富多彩,妙趣横生。让学生在想象力和创新发展的指导下重新感受和理解诗词,让古代诗词在今日重换新意。[9]

(三)翻译法

翻译法即将具体诗句翻译成学生的母语,方便学生第一时间了解诗词的释义,减少了语言学习的障碍。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争议,中国古典诗词独有的表达方式和美感是难以用其他语言描述出来的,翻译过后的文字其中的情义表达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当学生难以理解具体诗句的含义时可适当通过翻译法便于学生理解,但此种方法并不适用于对学生诗词能力的提高。

(四)体验式课堂教学法

体验式课堂教学法即在学习一首诗词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以当代人的角度重新体验,在原有的故事背景的基础上配以改编的剧情,进行舞台表演,真正让学生融入诗词情境。此教学法不仅可以令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內涵与创作背景,更能有效地调动课堂氛围,提高学习者的课堂参与度,锻炼其汉语语言的表达能力与写作水平。

(五)开展与中国古典诗词有关的课余活动

学习古典诗词不仅是课上的教学活动,课余的扩展学习和积累同样重要,教师可以通过举办诗词朗诵比赛、诗词表演活动、诗词书法大赛、手绘诗词、古典诗词专题讲座、诗词学习交流会等课余活动,以轻松愉悦的形式普及古典诗词知识,让诗词走进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与诗词的接触机会,激发学习者获得学习兴趣,并力求在潜移默化中拓宽学习者的诗词储备量。

六、结语

中国古典诗词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一直深受学习者向往和青睐,但在教材、教师、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学生在学习古典诗词的过程中也常常会遇到一定的障碍,针对汉语教学中诗词学习存在的问题,探究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加强此方面的教学探索和研究,让古典诗词真正走出国门将是教学者长期思考的课题和对外汉语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北京: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

[2] 张莉.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研究[J].文学教育,2011(02).

[3] 刘亚楠.关于古典诗词海外教学问题的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01).

[4] 热依汗古丽·阿尔肯. 汉语教学应重视文化因素[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04).

[5]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序[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

[6] 彭定求编.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7]陈映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策略与形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

[8]张英.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J].汉语学习,1994(05) .

[9]姚晓波.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

Research o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Teaching in TCFL Classroom under Cross-Cultural Background

ZHAO Yimo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 150010,China)

Abstract: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is the treas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teaching contents for foreign learners in TCFL, and it plays a promotive role in the cultural acquisition of learners.Because of its unique expression and style of writing, it has increased the difficulty of cross-cultural teaching in a certain extent.We should not only carry out language teaching,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literature appreciation.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teaching in TCFL class.

Key words: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classical poetry;cross-cultural;teaching

[责任编辑:周海秋]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对外汉语跨文化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方法
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趣从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