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矩阵分析的 设计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策略研究

2020-02-18 11:14迟传德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分析

迟传德

摘要:本文针对设计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以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为例,采用 SWOT 法对设计类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剖析设计类本科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劣势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从 SO、WO、ST 和 WT 四个维度提出解决就业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SWOT 分析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1.03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1—0145—04

随着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序幕的拉开,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从2001年的115万到2005年的338万 ,从2010 年的631万到2015年的750万,从2016年的765万到2018年突破 800万,达到820万,2020 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874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化发展的需求在不断 提高,社会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 就促使一些高校新增艺术类专业,并不断扩大招生 规模。1999 年高校扩招前,全国只有十几所艺术类 院校,扩招后到 2004 年全国 2000 多所高等院校中 就有三分之一强的高校设立艺术类专业,招生总人 数也增加到26万人左右,到目前为止,该类人数仍然是有增无减。笔者所在高校的设计类本科毕业生人数也从扩招前的 100 多人,猛增到 560 人左右。庞大的就业数量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就业持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就業研究多集中于就业难、就业质量、就业影响因素、 就业诚信、就业教育和指导等6个方面[1]。由于专业学科存在差异性,艺术类大学毕业生与其他普通本科大学毕业生在诸多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别。本文对设计类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就业工作的改革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需要提供建议。

一、地方院校设计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存在 的问题

(一)就业观念转变难,缺乏就业信心

当前,设计类大学生的教育培养成本高是一种普遍现象,也已经成为设计类艺术人才培养高校的 一种共识。学院在招收设计类专业学生时要求较 高,一般情况下,均要求具有较强的动手绘画能力、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等艺术修养和水平。这些技能的获得,非一日之功,学生家庭要早做培养,且具有承受较高经济支出的能力。这种时间和金钱的双重高投入导致一些设计类学生的认知发生偏差,普遍认为“高投入就应该获得高产出”,而现实是除了极少数优秀的设计类毕业生获得较高的就业薪酬外,大多数均与工作所在地的平均薪酬相当。加上一些来自保守型的设计类毕业生,在毕业求职过程中,受传统观念或者家人朋友影响,思想观念落后,惧怕承担风险,一味求稳,且强求专业和职业的高匹配,不愿扫一屋,只想扫天下。在引导学子们就业观念转变的过程中,高校和各级政府及新闻媒体也在不断地发挥各自的功能,积极引导,广泛宣传,不断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但仍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未能转变原有观念,依然追求“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模式。

大学生越是临近就业时,越是感觉自己所学与企业所需不匹配,认为企业要求高,自己无法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再加上,媒体在宣传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一直是“僧多粥少”,导致部分毕业生逃避就业。因此,就业观念落后和就业自信心不足,导致很难适应当前的社会就业环境,在自身专业技能受限和社会生存技能缺失的情况下,大学生被迫成为就业弱势群体。

(二)人职匹配期望高,形成尴尬局面

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来看,当一个人的生理、安全、社交、尊重等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就会 积极寻求高一层次的需求,就会不断去追求自我实 现或者是价值体现这一需求。设计类毕业生求职 时,追求较高的人职匹配度,容易形成“高不成低不 就”的就业尴尬局面。一方面体现在,设计类毕业生 在求职时会积极寻求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这与经 济发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相对繁荣不无关系。他们普遍认为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发展空间大;经济欠发达地区即使有就业机会,但成长空间有限,这导致有相当一部分的设计类毕业生前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求职,即使其他地区有岗位剩余,也不愿意涉足,宁愿争过“求职独木桥”,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毕业生自身求职的难度和风险。另一方面体现在,少部分设计类大学毕业生认为,设计类专业具有自身的独特性,非一日之成就,拥有设计这一技之长,自己就是人才。总是高估自身的设计才能,对工作挑三拣四,万般挑剔,认为自己就应该达到高工资、高待遇、高职位的“三 高”标准。这种与企业实际需求严重脱钩的期望值 最终导致毕业生难以顺利求职成功。再一方面体现 在,还有一些设计类毕业生,不急于找工作,一直处 于观望状态,认为“阳光总在风雨后,等一等,更好 的招聘企业就会出现”,这种“学生不急学校干着 急”的局面进一步诱发了设计类毕业生就业困难的 尴尬局面。

综上,笔者采用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 方式,对部分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进行了问卷 调查,调查对象涉及设计类的环境设计、视觉传达 设计、动画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工艺美术、数 字媒体设计等学科专业的学生,共发放问卷 800 份, 收回有效问卷 756 份,回收率 94.5%。依据调查数 据,笔者采用 SWOT 分析法对设计类大学毕业生就 业问题进行了分析。

二、就业问题的 SWOT 分析

SWOT 分析法,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H.Weihric)提出的,SWOT 四个英文字母分 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它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 SW,即优势与劣势分析,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 OT,即机会与威胁分析,主要用 来分析外部条件[2]。应用 SWOT 分析法,对设计类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可利用的机会与存在的威胁进行分析评价,把各种因素相互结合起来加以分析,有利于设计类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抓住机遇、扬长避短,也有利于制定出决解设计类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战略。

(一)大学生就业优势

优势之一: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全面。调查显示,82.78%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具有扎实全面的专业知 识将会是以后立身、发展事业的关键。这表明大部 分大学生仍然具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坚持构建完善 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 时代的挑战打下基础。在针对毕业后从事设计类专 业相关工作的校友的问卷调查显示,高达 95.20%的校友认为,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是事业稳步上升的基础。总体而言,当前大学生群体依然虚心好学,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优势之二:自主学习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学习 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直观体现。在经过高考的 洗礼后,大学生们学习的状态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进取,这使得自主学习能力得 到了更好的锻炼。新鲜感是促使一个人不断追求进 步的有效催化剂,特别对刚进高校的大学生们而 言,一切都是新鲜的,这激发出他们的原始求知欲 望。在针对在校学生的调查中,发现 78.14%学生认 为,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是自身的一大优势;而针 对已经毕业且具有工作经验的校友调查显示, 90.57%的校友认为,大学期间,锻炼和培养的较强 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其工作中,特别是在接触新知 识、学习新技能的过程中,更是至关重要。

这表明,他们的学习乐趣和求知欲望,在迈入 社会后,仍受到社会上各种人事物的吸引而得以延 续。几年的高校学习生活让他们除了具备丰富的专 业基础知识外,还拥有了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 立思考能力。

(二)大学生就业劣势

劣势之一:缺少工作经验和应聘技能。由于高考任务繁重,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根本没有时 間和机会参加各种社会锻炼或实践训练。入学后, 由于资源有限,加上竞争激烈,也仅有少部分毕业生明确具有相关行业的实际工作经验。而用人单位 在招聘时则明确表示要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大 学生在校学习任务较重,很难有时间去满足相关求 职要求,甚至一些大学生为了拥有所谓的工作经验 而逃学去“实践”。学校在考虑到学生就业现实情况 时,也有意安排学生参加专业课程实习或工作实 践,但仍很难增加大学生在求职中的砝码。多种因 素的作用,使得缺少工作经验成为制约大学生成功 就业的劣势之一。

现有社会对求职者的要求相对较高,而大学生 作为温室中长大的新一代,大多数又是家中的独生 子女,往往过分地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或者追求所谓 的“个性”,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等方面缺乏基本 礼仪,缺少工作所需的团队协作能力,表现出诚信 缺失、责任心不足等等,在其求职应聘、展示自我 时,多表现为能力不足。

劣势之二: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没有目标方向。 调查发现有高达 85%的学生,在高考报专业时,专 业是由家长选择的。大学四年,茫然从众,没有明确 的目标和计划,没有去认真思考如何度过一段有意 义的大学生活,更谈不上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和 目标设定,这对其就业及以后的工作生活均造成不 利影响。针对毕业校友的问卷调查也显示,缺乏目 标和职业规划是导致后续发展动力不足,难以成 就其事业发展的根源。

(三)大学生就业机会

机会之一:学校就业指导资源丰富。许多高校针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能力不足等方面 的问题,开设和加强了就业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 多层次的就业帮扶。如笔者所在的大学每年均根据 不同专业、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大学生涯指 导课》、《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等课程,学校 还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小组,负责为学生提供 “一对一”的辅导、帮扶,并设立了就业实训课堂,在 模拟实训过程中,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 合,掌握实际就业场景中各主要环节。各学院也依据要求,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开展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指导讲座等活动,这种多层联动、上下结合的模式,为毕业生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掌握娴熟的就业技巧和熟悉创业流程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服务。

机会之二:实习实践基地平台。笔者所在学校 在办学时就明确自身定位——深度融合地方经济, 为地方建设输送人才提供保障。为了保障毕业生 的质量和增强在校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大学与企 业(或单位)签订教育教学实习基地(或就业基地)等协议,二级学院则结合专业特点建立学生实践锻 炼基地,为在校学生提供就业实习或专业实践的锻 炼平台,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提前适应社会 环境。学校不断完善和改革教育教学培养模式,设 置工程训练中心和实训基地,学生在二、三年级的 时候可以走进基地开展工作,锻炼自我,提升技能, 为大学生创业和就业提供实训平台。

(四)大学生就业威胁

威胁之一:就业形势严峻。当前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连年增长,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出现 了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高校毕业生的就 业形势也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连,在高校毕 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和社会需求岗位不均衡的情况 下,加上一部分初高中毕业生、失业待业人员、退伍 人员等需要安排就业,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 越来越大。随着全球经济压力的增加,毕业生就业 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威胁之二:自身胜任实际工作的能力欠缺。企 业创办的最终目的是创造出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因而,用人单位更注重所招员工的实际能力,一般均会要求求职者具有相关的工作经验,甚至有些企业更是希望能招聘到“到岗即能产生效益”的实用型高素质人才。有的企业为了解决人岗匹配的问题,会采取返聘老员工的办法来解决效率问题。这对工作经验不足的大学生而言,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三、大学生就业策略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一方面积极进行教 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积极为毕业生 提供各种就业机遇和实践平台,结合 SWOT 分析 法,以 SO、WO、ST 和 WT 四维策略为抓手,着重提 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效果。

(一)实施 SO 策略,即发挥优势,利用机会

利用大学生已经具备的专业知识优势,加强大学生就业意识教育。经过四年的学习,大学生已经 初步具有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可以胜任一 定的工作。另外,年轻、思维活跃、有激情等也是大 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优势。笔者所在学校在就业专场 招聘会现场和赴外省开拓渠道的过程中,多家用人 单位对学校的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评价 较高,这与学校结合专业特点,以生为本,发挥优 势,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二)实施 WO 策略,即利用机会,克服劣势

针对就业形势严峻的现状,不断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一是重视就业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利用新媒体,以各种形式,引导大学生认清形势,把握机 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正确就业观。 二是加强就业心理教育。以健康的心态,正确对待 就业,既能正确认识自我,又不妄自菲薄。通过学 习、引导,努力克服自身的劣势,注重就业自信心和 各种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实施 ST 策略,即扩大优势、挑战威胁

针对在专业技能或者专业领域内具有明显优势的大学毕业生而言,要正确引导他们将自身优势 和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威胁恰当融合,在职场中,既 能认清自我,又能克服环境等不利因素。如经济欠 发达地区的毕业生,他们会明确自身区域存在的不利因素,从而规避就业环境差异所带来的威胁。这样,使得他们多数人就业时,会端正就业思想,明确就业方向,为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机会奠定主观意识基础。

(四)实施WT策略,即改变劣势,防范威胁

针对大学生自身缺乏工作经验和对外部就业形势严峻的认识不足等现象,实施有效的措施,改变劣势,防范威胁。如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先就业,再择业,最后自主创业”就业路径,不断在职场中锤炼自我,积累经验,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佐以明确的目标和详细的规划,可以有效改变劣势,规避威胁。

四、结语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与民生、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也关系到高校的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高校毕业生 就业工作,始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最突出 的位置,并为此做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部署,努 力确保高校毕业生提高就业质量。作为当代大学 生,更应认清就业形势,熟知自身综合情况,把握国 家就业政策,早做准备,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制订规 划,积极应对,争取早日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喻名峰,陈成文,李恒全.回顾与前瞻: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十年( 2001-2011)[J].高等教育研究,2012,(02):79-86.

[2]朱红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 SWOT 分析[J].边 疆经济与文化,2009,(2):126-127.

[3]杨兆强.农业院校畜牧兽医类毕业生就业的 SWOT 分析及 对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9,(04).

[4]邢妍,尹康平.数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 SWOT 分 析——以保山学院为例[J].保山学院学报,2013,(10).

[5]朱文夫,周开扬.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SWOT 分析[J].社科纵横,2009,(12).

Research on Employment Strategy of Undergraduate Graduates Majoring in Design Based on SWOT Matrix Analysis

CHI Chuande

(School of Arts,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0, China)

[summary]in view of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design graduates, taking the School of Art of Anhui University of Engineer- 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mployment problems of design graduates by using SWOT method, analyzes the advan- 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existing in the employment process of design graduat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s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SO,WO,ST and WT.

key words:design major; graduate employment; SWOT analysis

[責任编辑:张丽丽]

猜你喜欢
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