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实践探讨
——评《融合式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2020-02-19 13:18
林产工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大学生

赖 丹

数字技术的持续高速发展催生了新的数字媒体,例如微信和微博等网络媒体,以及移动电话、iPad和Surfaces等移动设备。数字媒体的普及和应用对人类生产和社会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字媒体因其独特的吸引力吸引了广泛的受众,同时数字媒体给大学生的研究和生活也带来了变化,但是它们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却不容忽视。随着数字媒体的出现,“信息爆炸”已经从虚构的术语变为现实。由于数字信息的门槛低,信息每天都在几何级增长,大规模的信息流使大学生更加方便地获取信息资源,但是各类信息鱼龙混杂,稍有不慎便会将大学生卷入信息的泥潭。

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传统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已经伴随着中国媒体传播业环境的急剧变化以及媒体融合的新形势而发生着重大变化。《融合式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一书,对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将国内外文献与参与媒介素养教育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目的是侧重于对本科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重点是通过媒介素养和媒体融合的背景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该书主要运用文学研究方法,来探讨如何实施融合媒介素养教育,对各大高校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目前许多高校很少开设相关的媒介素养课程,并且也缺乏具备相关资质的老师,这是一项大学生教育的主要阵地的空白。由于大学生与媒体接触的频率、时间都在增长,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各种媒体信息的影响。因此,适当的媒介素养教育与学生的整体健康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媒体在信息的产生和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它需要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同时,媒体人员需要提高其业务能力。除了收集,编辑和分发信息外,还必须进行基本质量的控制和对事实报道的分析,使无法识别的人们能够识别相关事实。媒体从业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了解他们从事的职业的重要性。他们需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不应该散布虚假信息以谋取经济利益,不能破坏媒体本身的信誉。就像《融合式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一书中提到的,媒体应该充分调动自己的媒体资源,利用其优势来传播信息,积极推广媒介素养的概念和意义。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对于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经验相对较少,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整合每所大学自身的优势,聚集各界的力量来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在初期,高校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时可以邀请该领域的教授来给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介绍大学教育中的基本媒介素养教育。然后逐步开始试点实验,挑选优秀的教师开设相关的公共选修课。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质是以高质量、高水平、文化多样性来培养现代社会合格的公民。在课程设置中,教师可以采用建立课程实践系统和多渗透教育的特殊组合。高校可以使用直接和间接课程模型来实现此目标,这样可以使的媒介素养教育专业课程计划目标一目了然。例如,教师可以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媒体知识,比如如何理解信息、了解舆论指导的功能以及对优秀媒体作品做出正确的评估。同时,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更现实地了解各种媒体及其传播特征,教师必须始终鼓励学生发展对媒体信息以及媒体信息背后隐藏的真实意图进行批判、质疑、查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是高校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有学生亲身参与媒介素养教育活动,才能达到提高媒介素养的要求。教师需要在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的同时,也要从学生的个人感受出发区分不同的媒体信息意图。

我国高校目前缺乏专门从事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师。我国高校现在最迫切的需求就是采取一切积极有效的措施,以多渠道、多层次、逐步的方式对相关课程的教师进行培训。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大学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书,最优雅的媒介
大学生之歌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