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绿色品牌苹果助力脱贫攻坚

2020-02-21 13:20王志伟刘卫卫秦国正程月红
甘肃农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静宁县联合体果园

李 恒,王志伟 ,刘卫卫, 秦国正 ,张 颖,程月红

1.甘肃省静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与检验检测站,甘肃 静宁 743400;

2.静宁县红六福果业有限公司,甘肃 静宁 743400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高,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四季比较分明,降水均衡,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由于地域、土壤、气候环境独特,具备优质苹果生产的理想条件,所产苹果果肉硬度、脆度优良,含糖量高,果实着色好、风味浓,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俱佳。因此,静宁县被农业农村部评为“黄土高原优生苹果最佳栽植区域”,是农业农村部划定的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之一,同时也是全国苹果规模栽培第一县,静宁苹果产业是静宁县人民实现精准扶贫、赖以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一、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静宁县坚持点上突破、片上扩展、带上延伸,依托50万亩苹果绿色原料生产基地创建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苹果基地建设等项目,每年投入资金近800万元,新植果园5万~10万亩。全县果园面积稳定在百万亩以上,占耕地总面积的68%,户均10.6亩,人均2.34亩。建成仁大、李店等12个果园化乡镇和治平雷沟、城川吴庙等80个果品专业村,形成以李店河流域25万亩苹果出口创汇基地、葫芦河流域15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区和312国道沿线苹果产业带为主的“三大基地”。积极探索“政府+(协会、公司、联合体、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建成大型贮藏营销企业108家,202家果品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2.5万多人,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为果农提供农资供应、技术指导、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等服务,加大了示范基地培育力度,集中抓建了一批示范园、优质苹果生产加工基地及产业基地,引导培育了1家国家级、10家省级40家市级果品生产经营龙头企业,加强了苹果基地认证、绿色认证、有机认证及无公害认证,积极开展产品和基地认证,现已有11家企业认定了15.5万亩绿色苹果基地生产绿色苹果26.51万t、1万亩良好农业规范(GAP)和24.9万亩出口基地,基地认定面积达到41.4万亩,占全县果园总面积的40.6%。

目前,全县果园面积达到102万亩,挂果园面积达到65万亩,果品产量78万t,产值达32亿元,实现人均果品纯收入4 920元,占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以上,苹果产业在静宁县实现精准脱贫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二、打造静宁苹果绿色品牌,助力脱贫攻坚

静宁县有着生产优质苹果得天独厚的天然气候和生态环境,但在国际化大市场的竞争下,满山遍野的果香如何才能产业转型,提升农业综合效益。面对这道转型考题,静宁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在带动农业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同时,更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增收神器。

静宁县充分发挥绿色产业苹果的品牌优势,创建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企业品牌,依托“三品一标”公用品牌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加快推进地方农产品品牌化建设,通过品牌化推动标准化,通过标准化推进产业化,进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品牌扶贫突出模式

静宁县红六福果业有限公司是静宁县的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2011年成立以来,坚持以“绿色兴企、质量兴企、品牌强企”为企业发展理念,于2013年取得由国家商标总局批准的“红六福”商标,被认定为甘肃省著名商标,自2014年开始先后认证了1万亩绿色苹果生产基地和0.3万亩有机苹果生产基地,并陆续取得了ISO9001、ISO22000和HACCP食品安全质量体系认证。2018年联合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成了红六福苹果产业扶贫联合体,联合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吸纳余湾、甘沟等乡镇农户(贫困户)参与经营,按照“乡产业扶贫开发公司监管服务、龙头企业投资运作、合作社实施管理、贫困户入股分红”的工作思路,采取“产业扶贫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苹果产业扶贫联合体经营模式,建立完善品牌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激发了合作社成员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和发展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联合经营、合作共赢、脱贫致富的绿色产业品牌扶贫之路。

(二)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实现经营收益分红

2018年以来,联合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绿色有机为基础,以产品质量为生命线,坚持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现代化管理,打造红六福万亩富硒有机苹果品牌,建设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到生产、流通、营销等环节,拓展了内销外贸、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建设并成功运营静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成运营京东商城静宁扶贫馆,成功参与央视财经频道2018“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电商扶贫行动、甘肃卫视“扶贫第一线”等宣传推介活动20多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联合体当前建设有苹果果园面积2.6万亩,重点开发富硒绿色、有机苹果,企业先后取得了绿色、有机生产基地认证,获得了自营出口权。企业开发的产品荣获甘肃农业博览会金奖、第17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2018年甘肃省名牌产品,“红六福”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联合体内2018年有6个产业扶贫开发公司和合作社注册了商标,品牌化经营理念初步形成。

联合体目前拥有成员2 258户,其中乡产业扶贫开发公司2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家、社员1 950户、贫困户289户。联合体入股资金602万元,其中村集体入股资金313万元,贫困户财政到户配股资金289万元。联合体内合作社社员通过发展果品产业收入最高的达到15万元,贫困户通过销售果品、劳务收入、入股分红收入最高的达到2.6万元,289户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实现稳定脱贫。

(三)打造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产业扶贫体系

1.“三联接”组建产业化联合体。联合体以产业、要素、利益三个联接确立权责利益联盟关系,由乡产业扶贫开发公司、红六福果业公司、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社员组成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村集体和农户以土地、果园、人力资源、技术等入股合作社,资源变资产;贫困户以产业配股资金,精准扶贫贷款和闲余资金入股,资金变股金;联合体通过运营,实现利益最大化,农户获取收益分红,农民变股民。通过“三变”改革,极大地激发了贫困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和发展内动力,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以“三带动”构建产业扶贫利益合作体系。红六福所在乡未脱贫的425户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土地果园、人力资本入社参与合作组织,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创建产业扶贫示范园,鼓励66户自主经营的果园大户(挂果园10亩以上,年收益20万元左右)建立脱贫奔康“创业园”641.5亩,示范带动当地农户发展果园,吸纳贫困户进园务工增加收入;对全乡无劳力、无法自主经营的24户贫困户的92.5亩果园,由合作社、村干部、致富能人、亲朋好友托管,建成脱贫增收“托管园”,按托管合同分配收益;由红六福公司采取新模式标准化栽植果园315亩,建成脱贫致富“就业园”,吸纳当地26户贫困户参与就业,增加务工收入,促进脱贫致富。通过“三带动”让贫困户主动加入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融入合作社统一的标准化生产体系,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企业提供质量稳定合格的产品,龙头企业以优质的商品创品牌拓市场,实现企业赢利、合作社增收、贫困户致富的利益联合体持久共赢模式。

3.“三保障”构建产业扶贫利益保障体系。一是创建产业扶贫示范园1 049亩,保障贫困户增收可持续发展。二是监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障贫困户利益不受损失。成立入股资金管理小组,聘请法律和会计顾问,定期审查资金使用和经营情况,做好风险防控。三是发挥农业和期货价格保险作用,保障贫困户发展生产不受影响。实现农业保险全覆盖,探索发展期货价格保险。抵御市场价格波动造成的损失和经营风险,增加果农收入,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以“三保障”为联合体成员降低了自然和市场风险,保证了联合体各方利益,有效地将联合体成员由利益联合体变为了命运共同体。

4.“三分红”构建产业扶贫利益分配体系。依托“三变”改革的资产收益扶持制度,以股权为纽带,构建产业扶贫利益分配体系。一是按股分红。2018年预脱贫贫困户产业配股每户1万元、按10%-30%优先股保底分红;红六福、非贫困户则按照普通股进行收益分红,同时,鼓励贫困户将扶持发展产业的精准扶贫贴息贷款5万元自愿入股本村合作社,按股获取收益分红。二是按资产分红、赚劳务薪金。贫困户以土地经营权折价入股本村合作社,获得固定分红和收益分红。同时,贫困户通过在红六福扶贫车间务工获取劳务收益,2018年贫困户参与扶贫车间生产劳务分红18.6万元。三是村集体分红。村集体以本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入股本村合作社,2018年按10%的比例进行保底收益分红,其中收益的60%由村集体所有,主要用于公用事业,应急扶贫资金和发展留存资金,剩余40%按照贫困户60%一般户40%的比例进行二次分红。

(四)拓展联合要素范围,建设现代农业体系

联合体将进一步与更大范围的平台、乡镇产业扶贫企业和合作社加强合作,共同开发出“土字号”“乡字号”的静宁特色产品品牌,推进联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加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有机衔接,推动联合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的联合体成员分享产业增值效益。

1.强化联合体联结机制。联合体成员更进一步稳固生产资料供应、产品收购、技术作业服务、产品研发生产、市场渠道开拓的合作关系,以产业、要素、利益三个联结促进一体化紧密型经营活动,清晰责权利联盟关系。充分发挥联合体的载体作用,更进一步实施村集体和农户以土地、果园、人力资源、技术等入股,资源变资产;贫困户以产业配股资金,精准扶贫贷款和闲余资金入股,资金变股金;联合体通过运营,实现利益最大化,让更多的农户获取收益分红,农民变股民。

2.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积极推进绿色有机苹果标准化种植,建设万亩红六福富硒苹果生产基地,培育“静宁苹果”地理标志品牌和“红六福”富硒苹果知名品牌,引导合作社强化质量管理,不断完善“三品一标”认证,实行投入品源头管控和果品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体系。为合作社和农户提供种苗、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化生产等技术服务。进一步培育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发优质农产品,打造村合作社品牌,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开拓线上线下市场渠道,加强销售平台建设。

3.提升合作社运营能力。合作社采取“产业支部+党员+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组建“党员先锋队”和“党员技术服务队”进行技术服务,不断培养务果能手、技术明白人和优秀果农。按照“支部引领、合作社搭台、党员示范、农户参与”的思路,建设党员示范责任田,分片分区域实行网格化挂牌管理,通过订单农业和采购联销等形式,为龙头企业提供质量稳定的优质果品,服务引导社员以优果优价增收致富,培育打造市级、省级、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绿色兴社、质量兴社、品牌强社的发展思路不断拓宽农民稳定增收的渠道。

综上所述,静宁县当前通过绿色食品品牌扶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00多家,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创新产业体系的扶贫措施,注重抓好静宁苹果地理标志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开拓高端市场,带动贫困群众以优果优价实现脱贫增收,增强自身发展和造血功能,以绿色品牌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战。

猜你喜欢
静宁县联合体果园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EPC总承包模式下联合体合作体系构建
秋天的果园
湖北省智能建造科技创新联合体成立
对于联合体EPC总承包模式下成本控制的得与失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呼噜猪的大果园
现代农业视角下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研究
果园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Connect Three Gener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