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中药材特色经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0-02-21 13:20杨晓敏
甘肃农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甘州区板蓝根甘草

杨晓敏

张掖市甘州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甘肃 张掖 734000

张掖市甘州区气候条件适宜,土壤疏松肥沃,灌溉条件优越,是中药材种植的优势区域,本地农民有种植中药材的较好技术基础,近年来,该区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和全省实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行动计划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充分发挥中药材生产“投入少、收益高、能节水、易调茬”的优势,加强技术指导,促进中药材生产。

一、中药材经济发展现状

2019年,全区种植中药材3.01万亩,其中:甘草0.45万亩、板蓝根0.14万亩、黄芪0.03万亩、甜叶菊1.23万亩、枸杞0.57万亩、紫花草、菊苣、孜然、防风、党参、肉苁蓉等中药材0.59万亩。建立花寨乡滚家城村中药材千亩示范村1个。

二、中药材基地建设情况

(一)中药材主要种植区域

甘州区中药材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花寨乡、安阳乡、碱滩镇、党寨镇、上秦镇、新墩、三闸、石岗墩、西洞农场、红沙窝林场等乡镇和农林场。全区基本形成南部二阴区板蓝根、黄芪、党参种植区,东南部和西北部荒滩地甘草、肉苁蓉种植区,中部川区甜叶菊、菊苣、红花、防风、孜然种植区三个中药材种植片区。

(二)中药材品种分布区域

甘州区种植板蓝根、黄芪、防风主要分布在花寨乡花寨村、滚家城村、安阳乡五一村、金王庄村、高寺儿村、王阜庄村、毛家寺村。甘草、孜然、肉苁蓉主要分布在碱滩镇永星村、党寨镇上寨村、上秦镇哈寨子村、缪家堡村、史兴义农场、甘霖公司农场、西洞农场、红沙窝林场等村社和农林场。甜叶菊在井灌区和配套滴灌的区域都有分布。

(三)合作社、企业带动发展能力

全区有致富能人、返乡创业人员成立的中药材种植和营销合作社13家(安阳乡10家,花寨乡2家,碱滩镇1家),入社农户1 000多户,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集约化管理的方式在中药材优势产区建立黄芪、板蓝根等中药材连片种植示范点,带动产业发展。建成市级加工企业3家,年加工能力5 000t,其中张掖市诚泰药业位于甘州区花寨乡花寨村,年加工能力2 300t,以加工板蓝根、甘草、黄芪为主;张掖市广泰药材有限责任公司年加工能力2 000t,以加工中药饮片为主;张掖市金盛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年加工能力1 000t,主要加工甘草、黄芪、当归、党参、板蓝根、枸杞等296个品种中药饮片。在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中药材种植规模和效益逐步提升,带动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30 131亩。

三、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

(一)政府扶持鼓励产业发展

甘州区区委、区政府1号文件连续多年出台奖励补助政策,支持特色产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对引进企业、合作社建成中药材标准化基地500亩以上的,奖励资金10万元,其中奖励乡镇2万元、村3万元、企业5万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甘州区中药材产业发展,并带动了全区中药材适宜种植区域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符合节水农业发展

甘州区沿山贫困区和边远荒滩区,缺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但许多中药材品种如甘草、黄芪、板兰根等生长期需水量少,黄芪、板兰根全年平均灌水2次,亩均用水140m3,加之板蓝根、甘草等中药材种植推广采用全膜覆盖技术,比种植普通作物节水30%以上,有效缓解了干旱缺水对花寨乡、安阳乡、荒滩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促进了沿山贫困区和边远荒滩区节水农业发展。

(三)种植成本低,效益高

中药材由于其特殊的用途,生产管理受限制不用或少用农药化肥,种植成本明显低于其他农作物,如板蓝根每亩化肥农药投入一般在230元左右,是其他农作物的1/3-1/5,由于化肥、农药投入小,药材品质好,收益较高,在中药材销售行情较好的年份,甘草、柴胡、板蓝根亩纯收入在1 200-1 700元,甚至达到2 500-4 000元,效益显著。

(四)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

由于甘州区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中药材种植历史久远,尤其沿山冷凉区安阳乡、花寨乡中药材发展基础好,加之中药材合作社、龙头企业的进驻,生产规模逐年扩大,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黄芪、板蓝根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500亩至1 000亩,而且从逐年发展的进展看,已经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四、全区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化发展规模小

全区中药材规模化程度较低,除安阳乡、花寨乡连片规模发展外,其他优势产区中药材种植分散,品种多而杂,无法形成生产规模,缺乏竞争优势,而且产品只是经过粗略的整理晾晒后进行销售,无附加值,经济效益不高,影响了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进程。

(二)标准化种植水平低

甘州区中药材种植基地在逐步发展中积累了一些生产经验,但与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管理要求相比,普遍存在种植不规范,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规程,生产管理多处于盲目凭经验的水平,尤其新引进的中草药品种,在种植、收获方面由于管理粗放,问题层出不穷,致使中药材的生产潜力难以发挥,产量低、质量差,效益低,生产管理技术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企业带动力不强

甘州区现有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大多在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等方面缺乏经验,种植规模小,在品种选择、产中监督、规范加工等方面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而且加工能力滞后,科研开发能力有限,造成中药材品种不对路,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上得不到有效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销售价格受市场行情影响波动大,有些品种仅靠小商贩收购,价格不稳定。农户希望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通过签订合同,实行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五、对甘州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合理布局,形成特色化产业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适当集中形成基地的原则,重点发展黄芪、板蓝根、甘草等产品,适当发展柴胡、党参、当归、生地等产品,形成特色突出,品质上乘、规模集中,效益明显的中药材产业格局,争取在3年内使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5万亩。

(二)合作开发,提高产业化程度

全区在加速中药材基地建设上,要把龙头企业建设和产品加工开发作为外联市场、内联基地、辐射农户,振兴产业的关键环节来抓,以“企业+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式,依托自然优势,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扩大招商引资途径,引进大型制药企业共建药源基地,提高中药材产业的产业化程度。

(三)重视种苗培育,加快良种繁育步伐

引导合作社、龙头企业建设集中育苗基地,从种子、种苗生产繁育着手,全面提高中药材种苗生产质量,从根本上促进中药材种植生产高质量发展,同时鼓励全区中药材合作社积极牵头组织生产,引导农户参与生产,抵御市场风险,共建集中连片以板蓝根、甘草、黄芪为主的中药材生产繁育基地,全面提升甘州区中药材产业升级发展。

(四)加强科技示范,加快产业化生产进程

一是建立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点,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间作套种、全膜覆土、病虫防治、测土配方等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土壤培肥、施肥技术及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高效低毒替代农药防治等绿色植保技术,提高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水平;二是引进推广中药材机械化种植、管理、采收等新技术、新成果,提高中药材规模化发展水平。

(五)争取项目扶持,各方力量协作发展

按照中药材种植向优势区集中的原则,依据《甘肃省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扶持办法》积极申报项目,争取农业项目资金向优势产区倾斜,以项目带动中药材产业生产基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进程;政府制定扶持政策,增加中药材种植技术、收购销售等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工商、质检、种子等部门加强中药材质量监管,规范中药材市场。

猜你喜欢
甘州区板蓝根甘草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
板蓝根机械收获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合理运用监测结果推动区域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张掖市甘州区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创新实践的启示
板蓝根不是“万能神药”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新型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疯狂的板蓝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