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规模附设学前班的现状及帮扶对策

2020-02-21 15:45福建省罗源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幼儿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学前班校长幼儿园

福建省罗源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潘 婷

一直以来,附设学前班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三期行动计划”的开展以及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附设学前班的模式有了新的变化:一是由于乡镇建立了中心园,因而部分附设学前班转变成中心园或并入中心园,条件、师资得到较大改善;二是一些农村小学或者教学点逐渐萎缩,这些小学或教学点附设的学前班也随之消亡或缩小规模。

附设学前班的存在与发展,在稳定农村社会、建设新农村、振兴乡村、精准扶贫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了解罗源县内学前教育小规模附设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帮扶,罗源县教育督导室申报了相关课题并展开全面调查,旨在研究“小规模附设学前班如何‘去小学化’”“什么样的办学模式适合小规模附设班”等问题。

一、小规模附设学前班的现状

我们课题组以罗源县范围内的小规模附设学前班(办学地点在乡或者村,附设于小学内,规模在60人以下,通常为混龄班)为调查对象,以“幼儿园督导评估指标”为依据,针对办园条件、安全卫生、教职工队伍、保育教育及内部管理等,对6位校长、18位教师以及131位家长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对罗源县小规模附设学前班的现状有了较客观的认识。

第一,部分小规模附设班条件不足,设施设备不齐全。在有关“办园条件”的调查问卷中,校长们认为自己学校附设学前班的环境符合相关规定的占83.3%,不符合的占16.7%;其中选择不符合的选项包括班级活动室、寝室、场地绿地生均面积不足,未按规定设置公用活动室等。校长们对有关设施设备问题中“班级照明、通风设备、盥洗室、厕所、消毒柜、毛巾架、茶杯架、饮水等设备设施是否齐全”“玩教具、游戏材料和幼儿图画书数量是否充足、种类丰富,并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质量标准和环保要求”,选择“是”的仅占66.7%。一半的校长在“不足”的建议中提出:教师资源配备不足、活动室面积不足、没有独立的幼儿厕所、教育教学材料有待增置等。校长们提出的附设学前班近期发展目标中主要的内容就是完善设备、配齐教育硬件,如户外沙水池、种植园地、户外体育玩具、饮水机、热水器、消毒灯、洗手盆等。

第二,部分小规模附设学前班安全卫生存在漏洞。6个附设学前班(共9个班级)中,幼儿健康检查及相关档案的建立,合格的只占33.3%,不合格的占66.7%。多数附设学前班没有对幼儿的健康档案进行定期分析、评价,没有进行口腔保健检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个别附设学前班没有建立“患病幼儿用药的委托交接制度”,且服药记录不规范,无家长或保健医生签名。

第三,部分小规模附设学前班存在忽视幼儿学习特点、教育教学“小学化”的倾向。在调查中,附设学前班的保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通过向18位教师发放问卷,同时采用观察法对教师、幼儿进行一日随班听课、观察,了解教师、幼儿平时活动的情况,总结出附设学前班“小学化”问题主要有:一是集中教育活动所占比例过多,区域活动存在较多问题。附设学前班普遍存在区域设置数量少、幼儿无材料可操作的问题;有56%的班级每天区域活动时间在15~30分钟之间,剩余44%的班级每天开展区域活动时间在30~45分钟之间;教师提供区域玩具材料的数量较少,班级区域材料缺乏趣味性。二是户外活动时间不足,户外体育活动材料种类不足。调查结果显示,每天户外活动时长达2小时以上的班级仅44%,有56%的班级没有每日开展户外活动;绝大部分教师比较偏爱的户外体育活动是利用大型固定运动器械开展的活动,仅有少数教师愿意且能够使用小型移动器材开展活动,个别教师能使用自制器材开展活动。

第四,部分小规模附设学前班的教职工数量、资质不符合相关标准与要求。小学的校长也是附设学前班的园长。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他们的文化水平、专业水平,对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从本次问卷调查统计表的“校长个人信息”中可以看出:校长学历均为大专,所学专业50%为教育专业、50%为非教育专业,无学前教育专业。在实地观察与访谈中,我们发现有的校长只要求维持附设学前班的正常与安全运行,有的校长则追求近期经济效益或业绩。个别校长对附设学前班的管理,缺乏“以人为本”的深层理解:忽视了对幼儿学习特点的尊重,购置的玩具材料及教具不适合幼儿操作,缺少从校园文化、教育教学质量、园本课程等方面为幼儿园的未来发展进行前瞻性谋划的思路与行动。附设学前班教职工数量和资质上存在不符合要求的问题,甚至有个别教师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

第五,作为合作者的家长素质近年来有较大提升,但家园合作显示单向被动、质量不高。家园合力是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学前教育宣传活动的广泛开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认同。绝大多数附设学前班家长认为学前教育对儿童成长很重要,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给予肯定。家长们对学前教育知识宣传满意度最高,满意度最低的是家园沟通中对孩子教育的个体情况沟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部分附设学前班的家园合作仍停留在单向传递层面,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家园合作。

针对以上问题及分析,课题组展开了全面讨论并深入思考,制订出精准帮扶的方案。

二、精准帮扶的对策

(一)关注生均公用经费落实情况,为改善办园条件提供保障

教育性与公益性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性质,政府应不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从2019年开始,罗源县出台并实施幼儿园生均每学年公用经费450元的标准,加上省级学前生均公用经费奖补,下拨至附设学前班的生均经费每学年可达600元。稳定的经费为小规模附设学前班改善条件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由于附设学前班经费不独立,下拨经费与保教费收入均由学区代为管理,所以改善条件与设施设备离不开校长的支持,这就要求校长转变观念,从附设学前班整体规划出发,力所能及地多投入资金用于改善学前班的条件,不占用学前教育公用经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也要加强对学前教育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

(二)创新公办幼儿园管理模式

由于附设学前班没有独立的管理权,校长(园长)和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已成为影响附设学前班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罗源县实行“学前教育片区管理”,将全县幼儿园按地理位置划分成东、西、北三个片区,由三所市级示范园领衔带动联片管理、联片教研、联动帮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附设学前班教师专业性不足的问题,但每个片区有多所公办园和民办园,片首园在精准帮扶工作中也有难度。我们在贯彻落实《福建省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方案》十条措施中提出创新公办幼儿园管理模式新思路,探索“总园+”学前教育发展新途径——镇村一体化模式,将城区优质公办幼儿园与乡镇中心园、附设学前班一一配对,利用公办园自身教育资源优势,通过管理模式、教育教学的示范以及资源共享等形式,带动乡镇中心园,辐射附设学前班,促进它们有序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帮扶。

(三)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提升教职工素质

教育主管部门应严格依标配备附设学前班教职工,尽可能减少代课教师的使用,解决“缺编”的现象。在提升教职工素质方面,附设学前班所在片区领导应多形式、多渠道增加城乡幼儿园交流机会,邀请校长(园长)到示范园学习,观摩片区活动,引领校长(园长)转变观念,学习示范园成熟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探索农村附设学前班教师专业发展多样化路径,借助“名师工作室”指导、片区案例研讨等方式,鼓励附设学前班教师通过听课、跟班学习等方式,学习名园的班级管理和教学方法。

(四)利用户外环境优势开展适宜的户外活动,因地制宜自制材料,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附设学前班多在农村地区,恰好拥有更多的自然材料,具有独特的户外活动环境优势。我们认为:附设学前班应在片首园的指导下,拓展思路,科学设计多元的户外活动环境,因地制宜,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和现有的自然资源,开创涂鸦区、建构区、“娃娃家”、“农家乐”等户外区角环境;同时,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自制一些成本低廉、制作简单、操作方便、一物多玩的既富有童趣又能锻炼身体的各种户外体育活动器械。例如,教师可以将枯树制成平衡木、将渔网设计成迷宫及钻爬玩具等,供幼儿练习各项基本动作,让幼儿既感受自然又体验生活,获得良好的发展。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调整一日生活流程,保证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

(五)丰富区域材料,拓展活动内容,考虑年龄差异,满足混龄需求,保证自主学习

农村附设学前班以混龄居多,这也是附设学前班区别于城镇幼儿园的一个特点。由于混龄幼儿年龄、身高、认知能力、实践能力等存在差异性,因此区域活动的实施要关注幼儿个体差异,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有效满足混龄幼儿的多元需求。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差异,设置高低结合的玩具柜,小班幼儿常用的游戏材料摆放在中下层,大班幼儿常用的可以摆放在最高层。

由于附设学前班的人力、物力资源与城镇幼儿园差距较大,我们建议教师在创设区域时应尽量收集乡土资源材料,布置成原生态活动区域,拓展区域活动开展的空间,例如可突破室内的局限,将活动区扩展到幼儿园户外的小树林等。教师应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引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鼓励幼儿在草丛里寻找昆虫并采集制作标本、在种植园里认识瓜果蔬菜……这种动态的区域活动设计,可以弥补附设学前班活动材料缺少的问题。

(六)改变家长被动参与家园合作的状况,提高家园共育的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的教育观和价值观也发生了改变。他们越来越重视孩子性格、品德等方面的培养。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家长对学前教育有较明确的期待,希望教师能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教师应从家长的合理认识与期望出发,除了邀请名师为家长做专题讲座,提升家长对幼儿学习特点与方式的认识外,还要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让他们从孩子的角度了解幼儿园课程与教育、了解幼儿园工作,主动“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做教师助手”“给幼儿园提建议”“交流家庭教育经验”,形成教师与家长真诚、平等、双向沟通的合作局面,以提高家园共育的质量。

猜你喜欢
学前班校长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学前班
工资收入
把所有名次都考上
爱“上”幼儿园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