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与思政教育的教学路径探究

2020-02-21 18:10
江西化工 2020年3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专业课程

陈 柯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前言

育,即教育;育人,即对受教育者进行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培养,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受教育者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使之成为对社会主义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在新时代中,学校教育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是全国人民的愿望,愿望的实现离不开知识和科技的创新,更需要人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确三观的形成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课程教学承担高校育人的主要途径,必须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才能承担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自2004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并且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的结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有机的融入各类课程中,与各类课程都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课程思政是指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与专业课程内容和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与思政理论课程一起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力求在传授专业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其内在的德行和自身精神系统的有机构成和品质。本文通过探究在《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改进课程设计方案,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不仅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宽认识领域,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和人化素养,最终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一、课程介绍

我校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环评相关法律法规、实践分析和操作方法等,其课程目标是培养能基本胜任环评工作的专业人才。为了响应国家的教育改革,我们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从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方面已经进行了部分调整,教学内容也不再仅限于教材,鼓励老师把近期的环评案例加入课堂讨论,使得新知识能快速融入实际。实践环节也更加可行,到目前为止,我校已与多个企业建立培训和实习基地,让对环评方向感兴趣的同学得到实操锻炼,并且也有许多毕业生从事环节影响评价相关行业。

二、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对环境影响评价行业的规则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环境影响评价事业的发展,但我们应该意识到,获得环境影响评价相关资格证并从事相关行业也并不意味着其具有了相应的良好职业素养。环境影响评价行业涉及面广,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而社会上有的企业只重视自身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也缺乏相关专业知识,这就对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当前高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育普遍存在重“教学”,轻“教育”,重理论、方法教学,缺乏对环保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教育,而这与当前环评行业中的乱象密切相关。环评制度的有效执行及环评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均依赖于环评工程师的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将《环境影响评价》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则是解决当前环评行业乱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环境影响评价》专业课程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思政理论课的拓展与延伸。对于环境专业的学生而言,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是成为环评工程师的前提与基础,在工作中严格遵守环评的行为规范、不敷衍取巧、实事求是的反映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有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更关系到环评行业的健康发展,并为深刻落实我国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所有学生将为各行各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学生将是行业的未来,国家的未来。高校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应该高站位认识到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提升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程思政不只是政治教育,更是将所有的课堂都作为育人的主要渠道,将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角落,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必须提升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境界和情怀,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与教学内容

1.建设目标

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即培育时代新人。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无论是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的专业思政,还是课程思政,均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及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虽然此功能起源于学校专门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的课程在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不够突显,但各门课程均具有育人的功能。这里提出的时代新人不仅体现在技术、知识等方面与时俱进,更重要的还体现在家国情怀和价值规范等方面。在时代新人的内涵中,首先要体现出人之为人应有的人格、品质和价值等要素,这也是教育所要实现的根本目标。此外,时代新人突出强调的“新”,应该体现以往的人才所不具有的全新特点,如强烈的时代使命、突出的价值关怀以及强烈的时代担当。可以说,时代新人是一个综合性、包容性的概念,这其中就指向人的品格、境界、信仰等精神方面,而这恰恰也是课程思政所致力于构建的课程体系应当着力的关键点。

2.教学内容

本教学改革项目主要针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及评价环节,树立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和评价体系,并加强校内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联系,协同育人,最终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助力学生的职业发展,提高我校环境科学及环境工程专业在社会中的口碑和影响力。具体内容包括:

(1)研究“立德树人”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育中的必要性,及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培养对环境科学及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探讨我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在思政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找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研究改进的路径。

(2)研究如何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的方式及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3)研究高校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评价体系,构建我校环境保护相关人才培养中“专业+思政”的综合评价模式;探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对培养我校环保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影响;总结可推广的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路径,使项目成果更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四、课程思政意义与结论

将高校思政教育融入《环境影响评价》专业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环节,将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实现高校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及生态文明价值观;在案例教学和实践环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为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思政教育与《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的结合还将有助于改进环评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实践课堂思政,使课堂教学内容更生动、更多元化;将人文主义精神融入理工科的课程教学内容中,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提升《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质量。并且,还将有利于建立健全的学生评价体系;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纳入学生评价体系将改革和创新环保行业从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此外,《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还将有利于加强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实践中增强教师德育意识和德育工作能力,组建一只思想和理论都过硬的教师队伍,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专业课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刘策
互联网+时代以项目引导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山西省低热值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工艺技术路线探讨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