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南屏山净慈寺禅窟考察记 一个奇特的蘑菇状石窟

2020-02-21 00:12胡同庆王义芝
大众考古 2020年8期
关键词:洞窟石窟奇特

胡同庆 王义芝

2018年11月16日上午,我们在杭州师范大学凌玉建先生和陈越、陈媚两位同学的陪同下,前往杭州凈慈寺后的南屏山慧日峰考察。

净慈寺位于西湖南岸南屏山慧日峰下,正好在雷峰塔对面,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古刹之一。寺内钟声宏亮,“南屏晚钟”因此成为“西湖十景”之一。听说这个寺庙的后面山崖间还保存有千年前的石窟,我们便想前去看个究竟。

石窟形状奇特,国内仅此一例

进入寺院,穿过佛堂,来到寺院后的山麓下。上山的路有两道铁栅栏门,看上去锁着。有一个僧人走来,随手一推,门就开了,然后他沿着一条小路往山上走去。哦,原来此锁是虚掩着的。

我们转过两道弯,大约也只有一两百米吧,便来到山腰间的一处岩石前。山岩前有一小块平地。这块裸露在丛林间的岩石,高度有两米六七;底部杂乱,部分岩石裸露,部分为石砌台阶,部分被山土掩盖,总体可能有三米宽;岩石的中上部大约有两米宽。由这块岩石开凿的洞窟,其形状很像一朵蘑菇;半圆形的顶部,也有点像伞盖。这种形状的洞窟,非常奇特,不仅我们从未见过,估计国内外也仅有此一例。

更为奇特也是令人不解的是,窟内的空间非常狭小。面积仅约1平方米,高度只有87厘米,仅能供一个身材瘦小的人在里面勉强地蹲着。这么狭小的空间,其用途让人感到疑惑。唯一的解释是,空间可以容纳一个人坐在里面,或许是供僧人坐禅修行之地,即禅窟。

三身雕像,千年历史

窟内左侧的正壁(东壁)凿有一圆拱形小龛。这个佛龛宽56厘米,深10厘米,龛内浮雕一佛二菩萨坐像。中间的佛像通高30厘米(包括莲座、背光),佛像右侧的菩萨像通高28厘米,左侧的菩萨像通高26厘米。三身造像的面部均残,均为结跏趺坐,身后都有圆形头光与舟形背光。其中佛像双手施禅定印;右侧菩萨以左手仰掌置腹前,右臂弯曲将手掌放于胸前;左侧菩萨残毁严重,但依稀可以看出造型、身姿、手印与右侧菩萨相同。

这三身雕像的布局、造型、手印等,与杭州飞来峰青林洞第2、10等龛五代吴越国时期雕造的西方三圣像非常相似(根据有关题记,第10龛为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滕绍宗施造),由此可知这铺造像和这个洞窟的年代也应该是五代吴越国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观像坐禅,绝佳场所

净慈寺创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是吴越国钱弘俶为高僧永明禅师所建,原名永明禅院。

禅师,禅院,禅窟,莫非这中间有什么关系?飞来峰青林洞第10龛开凿于951年,净慈寺创建于954年,不知这个蘑菇状的小小禅窟是开凿于这两者之前呢,还是之后,或是这两者之间?

如果这个小禅窟开凿在净慈寺创建之前,那么这个窟很有可能就是永明禅师本人曾经修行之所;如果在净慈寺创建之后,那么既有可能是永明禅师修行之所,也有可能是净慈寺其他僧人坐禅修行之处。

这是一个非常适宜修行的场所,在狭小的洞窟内观像静思,蘑菇状的窟顶也好似伞盖,正好遮风挡雨;窟外的小块平地,可以偶尔活动一下筋骨;在山间林荫小道漫步,可与鸟虫对话;遥望山下波光粼粼的西湖,倍感宇宙的辽阔。

洞窟高度的几个疑团

窟内顶部平整光滑,而雕刻造像的东壁则凹凸不平,由此可见岩石的纹路是横向,当初开凿此窟的工匠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比较容易地将其顶部开凿成为蘑菇状(或伞盖状),可以遮风挡雨。窟内地面并不是整块,即不是从原来的岩石开凿出来的,显然是后期用一些不规则的小石板铺就而成。再看窟外的三层台阶大约共有一米的高度,突然脑海中产生一个想法:莫非窟内地面本来和外面地面是平行的?也就是说,窟内空间本来可能有大约1.8米的高度。换句话说,以前窟内空间不是只容纳一个人在里面坐着或勉强蹲着,并且进出洞窟也需要艰难地蹲着移进移出;相反,实际上是可以在里面站着,同时也可以比较随意地走进走出。

面对这个情况,又让我们产生了几个疑问:

一、将窟内地面填土(石)增高、缩小空间,这个“改建工程”是什么时候搞的?是洞窟开凿后不久,还是之后的宋、元、明、清、民国,或是现代?不知有无这方面的资料?

二、为什么要将空间缩矮?难道是为了增加修行的难度,故意让人在里面只能坐不能站,故意让人进出不便?

三、为什么要在窟内原来的地面上填土填石,仅仅是为了缩小空间,限制人身活动?有没有这样一个可能,即当时窟内存放了一些物品,由于某种原因需要把这些东西埋藏下来,为此在上面填土填石,再用一些小石板铺装新的地面?

四、被掩盖的部分另外有没有造像雕刻或题记、游记之类?

不过,我们的另外一个疑问则由此解决了。当我们刚钻进窟内,蹲在矮小的空间里,看着东壁那三身雕像,便猜想当初工匠是如何进行雕凿工作的,是匍匐在地,还是蹲着,坐着?现在终于明白了,原来当初的窟内空间足可以供一个人在里面站着进行雕刻工作。

一叶一菩提,一窟一世界

虽然只解决了一个疑团,但我们也非常高兴。至于其他的疑团,以及这个小禅窟和附近石佛洞之间的关系,与西湖周边其他石窟、石刻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只有期盼有关学者的进一步关注、研究,或许能有所解疑。

这个小小的禅窟,充满了谜团,令人产生许多遐想,产生许多期望。

当离开这个奇特的蘑菇状石窟,转身往山下走时,忽然看见西湖边那巍峨耸立的雷峰塔,又是一番联想……

(作者胡同庆为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员;王义芝为敦煌研究院资料员)

猜你喜欢
洞窟石窟奇特
世界上奇特有趣的节日
奇特的“飘带”
敦煌莫高窟洞窟“巡诊医生”2小时走70个洞窟
洞窟惊魂
奇特的落羽杉
夜宿石窟
敦煌西千佛洞未编号洞窟清理简报
夜宿石窟
奇特的荧光棒
大足石窟人物造像的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