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2020-02-21 00:16薛小凤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48期
关键词:分工特长分组

薛小凤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的学习责任分工,并通过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课改以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很重视和喜欢这种小组合作学习。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践,我发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理念上改变了,教法和学法都在改变,但目前实施下来还是存在不少的弊病。

1.教师仅关注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教师常常为了解决一个比较难的问题,而让学生合作学习,所以合作学习的直接目的是解决学习中的某个问题,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然而很少关注学生在发展认知能力之余,其他的能力是否提高。

2.优势学生的舞台,弱势学生的搭车现象。由于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积累有差异,显然小组合作成了优势学生展示的舞台,他们在讨论和集体交流中无疑成了中心人物。久而久之,弱势学生成了旁观者,最后小组合作再也不关他们的事了。

3.缺少合作精神。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小组中的争执时常发生,有些时候从争得脸红脖子粗到谁也不理谁,最后导致完不成学习任务。在集体交流中,绝大多数代表小组的同学总喜欢这样开头:“我认为……”,而不是“我们认为……”,他们忘了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

二、应对策略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踐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无疑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良性竞争意识。针对上述发现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1.改变观念,及时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那么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如何处之?首先,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确定三维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有针对性地确定三维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明确这些目标在教学的具体环节中如何体现,使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有效地改善学习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合理分组,分担任务。分组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我在分组时,首先让学生分析自己的特长,接着根据他们提供的资料进行统计归类,分为书面表达强、口头表达强、有组织领导能力、有绘画书写特长等等;然后进行合理分组,这样就保证了每个小组包含了各种能力的学生,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又为全班各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的竞争创造了条件。

比如,我在执教《胆小鬼》时,学生通过初读了解故事大意,并理清心理变化之后,让学生圈划出体现这些心理变化的语句进行品读,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然而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能真正地深入品读,我把这三个心理变化阶段进行解剖,分派给不同的小组进行圈划品读,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同一组的学生真正沉浸到文本中,有效地解决了一个问题。

3.分工明确,有效记分。在最初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上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出现了“优势学生的舞台,弱势学生搭车”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必须明确每位成员的分工。比如在小组讨论时,分别指定协调员、记录员、发言人、主持者等,每位学生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独立完成任务,为小组做出应有的贡献。在不同学习任务中,角色可能轮流互换,这样既保证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又能使个人的特长得以充分利用和彼此协调。

在计算成绩时,要对成员个人和小组学习的结果分别进行评价。比如,我在本学期设计语文活动——制作主题为“黄河颂”的语文小报时,先让每组学生进行责任分工:(1)有绘画特长的学生负责版面的设计和绘图;(2)书面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负责调查表的整理和形成文字稿;(3)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负责调查表的设计;(4)口头能力强的学生负责调查……并且在统计分数时,个人分担的任务分数占50%,语文小报的整体分数占50%。这样,不仅人人有任务,而且不再出现推卸责任和搭顺风车的现象。

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通过互相发言、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聆听、互相探讨来获取知识,更能使学生们在愉快的互动中,关注他人,调动学习兴趣,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并在参与和自我表现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猜你喜欢
分工特长分组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老板的特长
取消特长招生与特长教育并不矛盾
小蜜蜂
马克思分工理论研究述评
特长
国际分工是一个不断走向深化的过程
分组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钱就是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