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采编业务的影响

2020-02-21 08:31翟娴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业务新闻采编电视

【摘要】近年来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催生了微博、新闻客户端等各种形式的新媒体。新媒体的出现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电视作为当下主流的媒体,其公信力与传播效应却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掌握更多的话语权,是电视新闻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电视新闻采编已然无法适应新的发展环境,为了稳步提升电视新闻的市场竞争力,需要尽快进行电视新闻采编业务革新,从而突破发展桎梏,切实扩大电视新闻的影响力。本文将重点阐释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采编业务的实际影响,希望在时代发展潮流中,电视新闻能够借助这股东风,持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视;新闻采编;业务;影响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0.24.068

媒介融合是當今新媒体发展的主要特点,媒介形式的多样化让人们有了更加多元化的阅读体验,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丰富,通过不同媒介展示能够看到不同的内容。在以往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就是权威媒体,如今,新媒体时代,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完成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大众化的信息交互更加频繁和畅通。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这种传统媒介面临严峻的挑战,进行变革已成大势所趋,面对新媒体的巨大优势,电视新闻应当担负起应有的责任与义务,在新闻采编业务上有所创新,积极顺应时代发展。

1. 媒介融合发展现状

多项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数亿,每年新增网民数量更是多至数千万人,增长率接近10%,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无线网络和移动手机满足了人们“知天下、阅天下”的需求。新媒体形式的多样化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多元化的体验,信息互动性也是其他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一个小小的事件就有可能在网络上引起巨大的讨论热度。加拿大著名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到:媒介即信息,它对知识、信息等有着强烈的反作用,它对信息有着重大的影响,可决定信息传播的清晰度与渗透力,甚至能够决定信息的形式与内容。随着媒介融合的强势来袭,马歇尔·麦克卢汉的这句阐释更加反映了媒介形式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媒介融合高度发展的一个前提和基础就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新闻类APP、微信公众号等能够随时推送最新的新闻资讯,人们利用碎片时间就能够完成阅读。在各种网络平台中,人们基本都是匿名的,能够大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感受,因此全民讨论热度空前高涨。在这种背景下,电视仿佛成为只能输送信息却无法接受信息的“老古板”,电视新闻应当正视自身的这种短板,意识到媒介融合所带来的挑战。

2.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改革的必要性

在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是大势所趋,电视新闻如果固守旧规,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虽然媒介融合虽然给传统媒介造成了一定冲击,但是也带来了巨大机遇,例如传统媒介也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等来发布图片、视频内容,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受众群体。不同媒介之间的相互融合发展也使得媒介之间的边界日渐模糊,给予观众更多的选择权。相对于人们对娱乐新闻的关注度持续高涨,人们对电视新闻的讨论度不断下降,面对这一窘境,只有从电视新闻采编的源头上入手才能有效解决问题。电视新闻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多次技术变革,每一次成功转型都离不开及时有效的理论总结,面对此次冲击,电视新闻更要汲取历史经验,认识到及时改革、科学改革的必要性。电视新闻是人们了解社会、国家和世界重大新闻事件的主流媒介,但在新闻报道时效性上往往会落后于网络平台,电视新闻更新跟进速度不及时,导致其在新闻报道中处于被动地位。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走向末路的言论时有时无,在激烈的竞争中,电视新闻需要从采编业务上进行创新,提出新的思路,借助媒介融合这股东风实现自身的转型与发展。

3. 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采编业务的影响表现

3.1 信息来源更加多元化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不断涌现,人民群众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而是可以主动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节目或者新闻,信息的评论也非常及时,这是传统电视新闻所无法实现的。有学者认为,新闻并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唯一需求,娱乐、社交等都是人们的常见需求,而新闻甚至成为人们最不经意的需求。从该论述可以看出如今电视新闻所遭受的巨大冲击。在以往,电视新闻采编的信息和资讯一方面来源于节目固有的热线电话,另一方面则需要记者走出去主动获取,媒介融合改变了这种现状,让电视新闻的线索来源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由于电视新闻采编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一些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已经开始努力尝试新颖的信息来源渠道,这也为丰富新闻采编内容,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注入了新的活力。热线电话与记者采访不再是电视新闻采编获信息的唯一渠道,尤其是新闻线索不再拘泥于热线电话,例如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民生节目所使用的热线电话每天可以接听到来自多个地市的新闻线索,高峰时期每天可以接收两千余条,热线电话的火爆为齐鲁频道提供了丰富的一手资讯。2014年伊始,齐鲁频道旗下的多档新闻栏目便相继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不仅承担着发送新闻的职能,更成为接收线索的新渠道,每天都可以接收到上千条观众留言,尤以新闻爆料居多,电话热线的接收量也日渐萎缩减少。依靠各种平台先进的交互设计和良好的用户体验,新闻线索来源愈加丰富和及时,电视新闻还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及时传输新闻报道,解决了以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3.2 信息真实性有所缺失和下降

虽然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极大地丰富了新闻资讯,让新闻线索和信息渠道来源不再拘泥于传统形式,但是在媒介融合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素材的提供者,顺手拍下的素材都可以成为新闻,但个体上传、发布和分享的资讯往往未经严格审核,媒体平台面对如此海量且杂乱的内容素材也无法及时甄别编辑,这也导致信息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即使是电视新闻也受到一定波及,在过去电视新闻采编业务的重点是时政新闻,这也是电视新闻节目的主力,民生新闻只占很小一部分,进入媒介融合时代后,信息资讯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多样化,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电视新闻往往会在新闻采编上偏重民生和社会热点话题,也就是开始关注老百姓身边的新闻,迫于收视压力,观众喜欢看什么,新闻采编就侧重什么。有些电视台甚至出现大量的电视购物,严重偏离了电视新闻的初衷。面对每天大量真真假假的新闻,广大人民群众很难准确甄别,虽然电视新闻的收视受到一定冲击,但是长久以来在人们心中所树立的权威性、真实性的形象仍然是无法撼动的,这也是其他媒体形式所无法取代的。作为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当将这份信任化为工作的动力,在海量繁杂的信息资源中明辨真假、准确甄别,保证电视新闻的真实性,以免对观众造成误会。信息真实性下降是媒介融合所带来的一大负面影响,电视新闻难免会受到波及影响,但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应当认识到自己作为电视新闻人的重任和职责,策划制作出更加有价值和新闻,这也是电视新闻采编所面临的机遇。

3.3 电视新闻采编主体与流程发生改变

媒介融合对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所造成的冲击是最强烈的,新闻采编主体不再局限于身穿正装、获得职业许可的专业新闻人,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新闻采编的主体。老人、学生、白领等任何群体,只要在获取信息资源后,通过简单编辑就能传播分享信息,可以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手提电脑持有者都有可能成为新闻采编的主体。对于电视新闻而言,普通人通过手机所拍摄记录的一段具有新闻价值的片段,被电视新闻所采用后,他也成为新闻采编队伍的一员。受这些“隐形”新闻采编主体的影响,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竞争压力增加,虽然如此,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当意识到,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只有擅长“借东风”发力的人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正如有些新闻采编人员正在努力运用多种媒介来丰富和优化新闻采编流程,提升工作效率。过去新闻采编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既定的工作流程,包括采集、编辑、审核、播报环节,然而媒介融合后,采编人员可以不用达到现场或者采访就可以获得丰富的新闻素材。播报方式也从单独的电视台播报拓展出了多种播报方式,例如网络、客户端、公众号等,新闻采编业务流程缩短,工作效率提高。

4. 结语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为电视新闻发展带来一定冲击,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电视新闻采编的信息来源愈加丰富,但真实可靠性下降,采编主体与流程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面对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作为电视新闻采编人,应当积极适应努力创新,在纷杂的信息资讯中提炼有价值的信息,创新和完善新闻采编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共同促进电视新闻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珂.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业务的对策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8):132-133.

[2]秦阳.浅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业务的创新途径[J].中国新通信,2020,22(08):139.

[3]叶盛世.媒介融合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课程改革探索[J].滁州学院学报,2019,21(06):126-132.

[4]刘佳.探究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采编业务的影响[J].传播力研究,2019,3(14):116.

[5]薛晓东.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新闻采编策划特点及创新措施探究[J].科技传播,2018,10(22):51-52.

[6]宋双双.媒介融合環境下地方电视新闻节目的突围探析——以济南电视台《有么说么》栏目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4(21):90-91.

[7]梅云飞.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融合与创新——以凤凰卫视《全媒体大开讲》为例[J].电视指南,2018(09):26.

[8]李亚军,弥建立.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评价标准的进路与方向——兼论中国新闻奖电视新闻评奖改革[J].编辑之友,2017(03):47-52.

作者简介:翟娴,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记者职称,本科学历:研究方向 :新闻采编。

猜你喜欢
业务新闻采编电视
微信OA平台在办公业务中的应用
试析农机驾驶证业务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售电企业的管理创新
“机器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编的机遇和挑战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新路径探索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电视新闻采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