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环境下电视新闻舆论引导力提升策略

2020-02-21 08:31伏添娜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24期
关键词:舆论引导新闻

伏添娜

【摘要】融媒时代,新闻传播正在面临一场深刻变革,一定程度上,网络已成为社会舆论的策源地。广播电视是传递新闻信息、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媒介,其对新闻内容的编辑质量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如何保持原有的优势和特色,增强新闻内容的民本意识,牢牢把握新闻舆论工作话语权,本文针对相关要点,探讨融媒环境下新闻舆论引导力提升的新理念与新方法。

【关键词】融媒;新闻;舆论引导;制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0.24.077

信息与媒体一体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信息的发展与进步方便了广播和电视新闻的制作,也更加接近人们关心的生活,这是需要电视新闻适应时代的一个明显变化。优化和创新广播电视新闻制作框架,工作人员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将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革新广播和电视新闻的内容,吸引人们的注意,以提高新闻对于社会风气的导向作用,体现电视新闻的价值。

1. 媒体一体化对新闻实践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媒体传播形式多样化,公众能轻易获得第一手信息,参与意识强烈,这對政府来说,也面临着重大的管理转向。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行业得到了发展,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多元的媒介生态,传统电视媒体很难归口管理,在公众理性选择的基础上,去形成和凝聚社会共识。

网络技术的飞迅速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媒体的应用上,许多技术难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攻克,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还有一部分内容是通过民众传播,这些现象使得电视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媒体的限制,并且促进我们改进新闻的内容和制作过程。因此,在媒体一体化的背景下,新闻信息的编辑工作都要逐渐改良传统的方法,以新颖的信息技术为基础开展工作。

公众对信息的兴趣和需求逐渐增加,电视新闻媒体不再是唯一的信息传播媒介。如今各类网站和移动客户终端等都可以为新闻传播提供平台,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信息的对象,从而扩大了新闻传播的机会,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但是一些失序的信息没有经过调查研究,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客观性没有保障,虚假信息的增加,导致了公众在某种程度上对信息的不信任且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现代媒体繁荣发展的背景下,需要我们对新闻信息的内容、通信渠道、媒体所有权和媒体从业者构成等多方面资源进行整合。作为合格的新闻工作者,需及时适应新环境,合理利用媒体一体化背景下的技术资源,以科学和有效的方式整合信息,确保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引导性。

2. 当前背景下新闻信息制作及舆论引导策略

2.1 搭建数据化平台,创新舆论引导新方式

今天的互联网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新闻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十分迅速,充分利用技术优势促进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原有的框架收集资料,配合因特网和新媒体技术确保新闻材料的质量,提高制作效率。此外,新的技术还提供了数据化的报告平台,让我们对于信息传播的参数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有助于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响应能力。

为了适应新时代传媒行业发展新趋势,湖北长江云新媒体集团大数据中心就打通民间和官方舆论场,建设了汇聚民意的“省应急信息共享平台”、“长江云APP热线平台”,两年时间里,数据累积突破20万条。创建的“人工研判+智能预警”相结合、网上与网下信源齐打通的服务模式,得到了中央、省部级等30多家单位的认可。疫情期间,团队就突破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针对民众普遍反映的问题,集中反映。比如搭建的“湖北广电抗疫新媒体求助平台”,从2020年2月5日起,半个月时间内就搜集核实“四类人员”求助信息6500余条,“四大类问题”求助信息近2000条,事后收到数百人次病患及家属的感谢和反馈。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起的信息交流平台,使大众能够相对自由的表达看法,并提出建议,能大大增加他们的参与度,新闻工作者也能针对民意在新闻节目中更精准的制作内容,正确引导公众舆论,确保新闻活动符合国家政策和主流价值观。总体上,既能增强媒体报道对民众影响,也能更有效开展信息服务和宣传引导,无形中增强政府管理成效,让大数据深入参与社会治理。

2.2 建立科学的传播数据研判体系

在媒体一体化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电视新闻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为了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需要,明确信息的主要对象和不同的需求,需要在媒体整合的背景下探索新闻制作的方案。它就需要制定科学的用户画像、传播数据评价体系以及数据研判工作机制,能对舆论尤其是即将或己经形成热点的舆论按性质、来源、真伪以及事件发展轨迹进行研判,能第一时间了解新闻线索真实性,并及时反馈结果。它能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材料收集能力,优化信息处理方式,提高传统媒体人的适应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湖北长江云新媒体集团在这类工作上有过一些探索,比如从2018年开始,连续三年在全国范围内发布“湖北省县域政务融合传播指数”年度榜单及分析报告,指数榜单采集湖北省103个县(市、区)的政府网站、所有政务机构的双微一端以及报纸、电视等多种媒介的全样本数据。2019年,长江云大数据中心新增研发“湖北省直部门政务融合传播指数榜”和“湖北县级融媒体中心活力指数榜”。2020年又进一步拓展数据体系,将再增加“全省文明实践指数”“湖北广电新媒体传播力”等多类指数,致力于全面构建湖北省融媒数据的评价体系,为推动新闻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融媒建设进程中的发展水平和传播效能提供科学决策的数据支撑。

2.3 提升从业人员能力素养,鼓励个性发展

融媒环境下的新闻工作者多从pc端时代、社交媒体时代走来,见证了现在的商业资讯平台、短视频平台所聚拢的人气,拥有庞大的数据量级。但无论何种传播途径,用户始终愿意为高品质内容付費。回顾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2月份,湖北长江云融媒体平台日均用户增数达15万,日均浏览量增长5倍,可见面对重大公共事件时,公众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度和偏好度是不断增长的,传统媒体始终拥有较强的影响力、公信力,这也是传统媒体转型所拥有的绝对优势。这就需要传统媒体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工作方法有所改变,需要他们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解读新闻的能力,了解当代受众的接受习惯和心理特点,关注自身意见的传播影响力。同样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要提升舆论引导力,也要跳出单纯的说教模式,应当加大媒体专业人员的培训投入,挖掘专业人员个性化特点,提升专业人员网媒素养,使专业人员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客观的评价能力,以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媒体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3. 新媒体与电视新闻整合的思考

在媒体一体化的新背景下,新闻信息的制作以及准备工作的改进导致了新闻信息在制作形式和操作过程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例如,传统的信息处理模式不再符合人们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新闻信息制作的传统方法已逐渐被边缘化,新闻记者更应适应新媒体综合发展的环境,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进信息的收集、分类、分析和整合过程,优化信息传播方式,确保新闻信息的时事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客观性。

培训新闻信息制作人员是媒体行业竞争力和创新力的保障因素之一,在媒体一体化的背景下,对于新闻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规划和发展主要侧重于培养更加适合现代媒体传播特征的专业人员。新闻信息的制作是多种复合材料的有机整合,新闻编辑必须每天收集、组织、分析和评价大量的信息内容,这需要敏锐的观察能力、接收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超前的创新思维,这意味着编辑能够处理十分复杂的工作并适应多变的环境。众多的新闻材料为记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工作内容,在客观上也为媒体行业有序和健康的发展培养了合格的工作人员。

获取第一手信息材料始终是媒体行业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媒体一体化的新背景下,应当更加重视新闻来源的真实性。要想获取第一手的新闻信息,就需要我们多多接触群众的生活,多进行实地采访和信息收集,从而使新闻更接近群众的生活,吸引了更多的公众注意力,做人民满意的电视新闻。

互联网是一个多元化的平台,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里,新闻信息的内容纷繁复杂,互联网平台上拥有最大限度的传播和评论自由,甚至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健康和负面的信息。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选择能力和积极的正能量,在日常新闻制作和播送过程中处处拥护党的领导,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的正能量,提供真实的信息,以准确、客观的方式向社会推行主流价值观。

4. 结论

鉴于上述情况,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行业正在相互融合和渗透,传统媒体行业应该利用新媒体的优点,增加互动以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同时发挥电视新闻的权威和信誉作用,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弥补传统电视新闻的不足,提高电视新闻的效率和价值。总之,全力做好电视媒体的新闻舆论引导,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服务好人民,促进国家稳定繁荣,这是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参考文献:

[1]卫江鹏.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与方法[J].中国有线电视,2019,(8):897-899.

[2]韩孝.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路径[J].西部广播电视,2019(12):130+137.

[3]张晓名.推进民生电视新闻传播误区框架思路构建[J].新闻爱好者,2018(02).

[4]刘琦.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提速与创新[J].新闻传播,2019(21):80-81.

[5]杨宗楷.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研究[J].记者摇篮,2018(07):52-53.

[6]曹丽丽.探索民生电视新闻传播误区框架思路构建的方法[J].科海故事博览,2018(16).

猜你喜欢
舆论引导新闻
大数据时代社会群体心理行为和舆论引导范式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