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大别山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作用的三个向度

2020-02-22 06:12吴亚婷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别山思政课革命

吴亚婷,武 豹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570100;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232601)

大别山红色文化是鄂豫皖老区革命文化的重要分支,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大别山革命实践中共同形成发展起来的精神财富,是共产党人为实现革命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也是当代进行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大别山红色文化内涵丰富,是大别山区高等教育常用常新的独特资源。要充分发挥大别山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作用,可以从内容向度、价值向度和发展向度三个方面把握。

一、内容向度:深厚的大别山红色文化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宝贵资源

大别山区地处安徽、河南、湖北三省交界。新民主主义时期,勇敢的大别山儿女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民族独立的战争中,成为抵抗侵略者、保卫家园的重要力量。这里先后发生过“黄麻起义”“六霍起义”,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等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工农红军的诞生和成长,大别山也因此成为人民军队的发源地之一,开创了革命老区二十八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史,这也铸成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在安徽寿县成立了中国较早的一批党小组,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地,在不同的革命时期,大别山地区人民总是同党共生共存、出生入死,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深刻打上革命烙印的大别山红色文化应运而生。

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了二十多年斗争的磨练,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兼融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吴楚大地文化、儒释道精神内涵、中原陆地文化等。这种多元文化交融,在大别山地区形成了极具地区特色的大别山红色文化。从内容向度看,深厚的大别山红色文化包括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上百所物质文化遗产,涵盖“勇于奉献、胸怀全局、团结一心”的大别山精神、各种形式的革命题材文艺作品等非物质形态资源。据统计,在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有十分之一都在大别山,其中,安徽省六安市是首屈一指的红色热土,革命文物呈现出数量多、文物级别高、文物时间跨度大、价值高的特点,这里群落式地分布着天堂寨刘邓在大别山指挥部旧址、金寨红色文化广场、独山革命旧址等。据记载,目前有375 处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和428 处文物点,包括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经时间跨度大。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基础,更是大别山区高等教育的鲜明案例和重要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高校思政课要在改革中创新,推进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在日常教学、生活实践中得到彰显。大别山红色文化本质上是革命文化,这种革命文化历经了炮火的洗礼,来源于历史深处,深刻彰显了大别山儿女牺牲奉献的坚毅品质和永跟党走的不变初心,自身就包含着正义和真理的力量,在道德的滋养下极具思想性。

同时,高校的学生处于成人的关键时期,有待搭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心理健康处于未成熟阶段也需要引导。高等教育的任务不仅仅在于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和和理论灌输,还要能够根据世情党情和国情的深刻变化,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一系列现实困惑,教育他们辨国情、求真理、有追求,这样才能明确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因此要求高校尤其是革命老区高校能够立足本地教育实际,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将先进的地域文化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深厚的大别山红色文化正是为革命老区的高等教育提供了历史的鲜活读本和永放光芒的红色精神,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二、价值向度:大别山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发挥着重要功能

大别山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着重发挥着学生情感培养功能、教育教学辅助功能和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一)学生情感培养功能

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就是让学生从真切的史实中看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来面目,在革命文化的熏陶中自觉树立崇高理想和强国志向,在奋进的道路上不忘来时的路,用脚踏实地的作为开辟新青年的战场。战争总是会有流血牺牲的。据不完全统计,在革命年代,近200万的大别山革命群众曾前赴后继奔向战场,近百万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大别山的革命史实告诉我们,忘记就等于背叛,那种否定革命、否定历史的一系列荒唐论调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在革命老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在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给大学生带来种种危害的同时,可以用音频展示、参观纪念馆、读书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觉沉浸在革命文化的熏陶中,用大别山区的革命斗争史和大别山精神引导学生的历史认知,感召学生的价值认同,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这对于廓清大学生思想中的错误认识、促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锤炼坚强意志功能

在艰难的革命岁月,大别山儿女始终坚守阵地、不屈不挠,永远与党和人民站在一起。将我们今天普遍小康的生活和革命时期的老百姓的日子相比犹如改头换面迎新春,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却带来了精神世界的空虚和贫瘠。受西方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文化多元化盛行,一些青少年很难辨别,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左右,在部分青少年群体身上呈现出现急功近利、玩世不恭、受挫能力和抗压能力差的一些特点。大别山红色文化在艰难的革命斗争岁月中成长发展起来,本身就是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代表。高校在以史为根中深挖红色资源,发扬百折不挠的红色精神鼓舞学生奋发前进,牢记革命历史,实现远大理想。

(三)教学辅助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一堂成功的思政课除了需要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良性互动,同样独具特色的教育手段可以提高课堂质量,一个舒适的环境提升学习的幸福感。不同于其他课程,思政课既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还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从价值向度看,一方面,大别山区的革命旧址、烈士陵园等物质形态资源既为思政课营造了生动的教学环境,也成为开展思政课的“特殊课堂”。每一本革命书籍、每一件革命武器、每一面革命旗帜都是激昂革命岁月的生动反映,都能让学生在有形之中感受到“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的英雄豪迈,以达到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难以望其项背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大别山区被称为“将军故乡、红军摇篮”,在这片热土中培养了百余冲锋陷阵的将军和雄才伟略的领导人,是国史党史研究的重要方向,具有深厚的人文价值。让今天的年轻人重走先辈的足迹,在一封封家书、一首首诀别诗中感受光辉的榜样力量,为思政课的价值观培养目标提供了最真挚的情感素材。

(四)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就一个民族而言,爱国主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民族发展繁荣昌盛的重要支持力量。青年人是今天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因此我们要将爱国主义贯彻在青年人的脑海中,在日常生活中鼓励他们做对党和国家有益的事,教诲他们在国家大义面前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在高校教育这一环节,尤其需要思政课教师讲好爱国主义故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看到,现实中的部分青年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本质理解往往较为肤浅,不善于主动关注国计民生的大事小事,习惯将爱国情停留在口头上、笔头上,或是采取激进的方式抒发所谓“忧国忧民”意识,背离了正确的价值方向。对此,在思政的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目标出发,将大别山区革命史中的先烈故事、现实遗迹和文艺作品作为教学活动的一手素材,对重大革命事件深入讲解,细致分析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同学生们共同追忆往昔,使学生在牢记史实的基础上自觉树立起爱国主义精神,将个人抱负融入到祖国的发展潮流中,用青春之力筑梦新时代。

(五)培养文化自信功能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所强调的那样,“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红色文化从革命文化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肩负着弘扬中国革命不屈奋斗历史和发扬中华民族文明繁荣重任。深挖红色文化教育功能,深入人们头脑,增强民族让文化自信。一方面大别山红色文化在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使之迸发出新的活力。据了解,安徽六安市仅上半年返乡创业约1.1万,新增企业0.98 万,湖北黄冈市开启了“千人计划”,回乡带动了茶叶、药材,食品等多行业发展。大别山人民站在新的定位,积极响应脱贫攻坚的号召。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大别山精神支撑着人们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它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奋发向上,是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另一方面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抵抗同西方文化的利器,过去在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斗争中体现出独特的自信和勇气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世界全球化让各国关系更加紧密,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下,红色文化是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我们依旧坚持主流,坚决拒绝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侵害。红色文化是最亮的底色,继承“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革命家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三、发展向度:继承大别山红色基因,将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去

(一)着力破解各自为战的红色文化研究现状

红色文化虽然是我们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和精神指引,然而在研究现状上依然存在研究力度不够、影响力不足尤其是研究中心之间交流不深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比如,各地区对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内涵解析不尽相同,红色文化研究基地数量有限等,这些直接或间接地致使大别山红色文化发展后劲不足,没能充分彰显出其应有的历史底蕴和现实关照。因而,在研究氛围上,革命老区高校应加强协同研究,以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为集合点、发散地,厚植学术共享意识,加强红色文化理论建设和品牌建设,产出一批拿得出的精品力作,派遣具有科研能力的高校思政教师实地考差,编撰融入地方特色的思政读物,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在研究视域上,各地区不仅要着眼于红色文化的“省情”研究,深入挖掘本省的光辉革命历史和蕴含的精神文化,还要将这种历史和文化与当下的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广大共产党员牢记使命,在接续奋斗中谱写民族新篇章开创时代未来。

(二)创新教育模式,将大别山红色文化教育带进思政课堂

这对地方高校提出相应的教育要求,在深挖红色文化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同时,需要分清主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大多将来会走进中小学甚至高校传承红色文化的一线,有必要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必修课中,进行系统化正式化学习。红色基因的传承关键在人,因而,思政课教师首先要主动完善大别山红色文化认知体系,自觉掌握本地区红色文化的现状、特点和精神内核,明确红色文化的教学功能和独特价值,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熟练运用红色文化的生动案例。其次,要扩宽思政课的教学空间,将思政课堂扩大到红色资源展示馆、革命纪念馆等文化场所,使之成为思政课教学的鲜明特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竞赛、征文等活动,促使学生主动了解红色文化,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产出成果,增强教学实效性,在生动的教学实践中巩固教育成果。最后,要重视红色文化传播体系的建设。老区高校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当切实加强网络建设,抢占文化高地,开辟红网专栏,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系统介绍本地的大别山红色文化,鼓励学生参与建设,使学生在多元文化冲击的背景下坚守一方文化阵地,陶冶情操,升华心灵。

(三)不断增强大别山红色文化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将红色文化精神融入校风建设,在全校掀起学习红色文化风尚。重视红色精神鼓舞青年作用,较大程度发挥精神文化教育功能。青年学生思想灵活、善于创造,有着宝贵的求知心态和创新品质,如何增强红色文化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已然是革命老区高等教育面临的现实课题。按照“认知—认同—实践”的方法论原则,高校在倡导红色文化内涵研究的同时,也要鼓励和带动青年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开设老区红色文化研究专题的课程让青年学生经过系统学习得以对这一史实有所了解,并以图片、电影等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加以诠释,使学生在循循善诱的教育下对这一文化品质予以认同,继而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做出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弘扬红色文化精神,践行核心价值理念。

四、结语

重新审视大别山红色文化内容向度、价值向度、发展向度,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红色文化的时代精神和丰富内涵。大别山红色文化具有层次多、种类齐全、历史遗留多的特点,为当地高校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高校教育不仅仅需要培养出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还要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高、有一定思想境界、对红色革命文化认同的社会主义好青年。因此,大别山地区高校深挖当地红色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道德意志的发展。

猜你喜欢
大别山思政课革命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又见大别山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再见了,大别山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同处大别山,差别为何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