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重点

2020-02-22 08:59李鹏飞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省情和资政研究院讲师经济学博士
社会主义论坛 2020年2期
关键词:高质量经济工作

文 李鹏飞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省情和资政研究院讲师、经济学博士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眼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明确提出了2020年经济工作必须抓好的重点任务,为我们继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创造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兑现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显著优势。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

2019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我国经济社会之所以能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今天,中国经济是一艘巨轮,体量越大,风浪越大,掌舵领航越重要。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越要发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优势作用,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做好经济工作、完成目标任务提供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我们推进各方面制度建设、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加强和改进各方面工作,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贯彻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根本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多下功夫,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协调不同部门、不同政策在国家经济治理体系中的定位和功能,加强全局观念,防止顾此失彼,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系统优化。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善于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进一步强调新发展理念在经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0年经济工作六大重点任务时,第一条就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表明我国现阶段宏观经济失衡、发展动力日益减弱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诸多短板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仍需把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新发展理念作为今后经济工作的指挥棒,需要“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

“创新”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唯有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才能应对来自国际竞争乃至遏制中国发展的挑战,克服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不足的矛盾。“协调”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协调”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绿色”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我们必须坚决摒弃损坏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自觉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开放”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做到“内外联动”,就要继续扩大开放,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投资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共享”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我们必须加快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等各环节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坚持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对我国发展全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从国内来看,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建立更加完整的产业体系,促进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推动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从国际来看,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必然举措。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那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在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进而占据国际产业分工中的有利地位。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之轮。创新驱动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我们必须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们既要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挥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又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支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推动高质量发展,还必须依靠改革开放之轮。创新是发展的新引擎,而改革开放是背后的助推器。我们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坚决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在科技领域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激活科技人才的创新创造动力;在农业领域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狠抓农业生产保障供给,带动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做到保供稳价。

坚持“积极+稳健”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这意味着逆周期调节不会盲目大水漫灌、过度刺激;同时,首次提出“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包括“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而不仅仅是指经济增速;也首次提出“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这意味着未来不会简单地追求经济增速,而是兼顾质与量的平衡,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是我国稳增长的重要经验。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积极的财政政策注重提质增效,更加侧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同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对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强调,表明中央对经济工作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更加看重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同时也表明进一步淡化经济增速目标,放弃简单粗暴的刺激和扩张,不会盲目大水漫灌,而会更加注重保持战略定力,不会为了稳增长而稳增长。在三大攻坚战方面,脱贫攻坚强调要“建立机制”;污染防治攻坚强调要“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完善相关治理机制,抓好源头防控”;风险化解则有针对性地提出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压实各方责任”,说明政策基调是坚持稳杠杆、不再是去杠杆。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涉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这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特别是强调“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说明对于房地产调控也不能搞一刀切,要极力避免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

猜你喜欢
高质量经济工作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