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2-22 20:57李富芝
市场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权责会计制度财务人员

李富芝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常州 212003)

一、高职院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财务会计核算未按照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实行全面的全责发生制

目前高职院校对于部分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还是以款项是否实际收到和支付作为依据。近五年,高职院校主要执行2013年发布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该制度会计核算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权责发生制为辅。虽然2014年起制度层面上就要求高校对部分经济业务实行权责发生制,但是对高职院校而言基本还是全面的收付实现制。高职院校长期以来以收付实现进行会计核算,虽然本次会计制度改革要求对财务会计核算实行全面的权责发生制,但是很难短时间内彻底改变已经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观念。比如高职院校横向科研和租赁收入的确认,一般情况下财务人员在查询到横向科研经费和租赁费到账后凭经办人持有的科研合同和租赁合同为其开具发票,根据发票记账联一次性计入当期科研收入和租赁收入。对于物业服务、零星维修等费用多半是半年或一个季度结算一次,由于经办部门不及时办理付款结算,财务人员未按月计提相关费用,一般情况下在付款时直接计入当月支出。这种处理方式不但有违政府会计制度要求的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导致高职院校各期收入和费用不配比,更是不利于高职院校开展预算管理、教育成本控制和实施绩效评价。

(二)过度依赖财务软件供应商

政府会计制度带来的会计核算模式的大变化使得高职院校在2019年初纷纷更新财务系统。一方面由于年初软件供应商业务量陡增各个高职院校财务系统仓促上线,软件供应商以推销其财务系统为主并未对使用者进行系统培训。财务人员对于系统初始化设置里预算项目、预算模板和会计科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搞不清楚,遇到录入会计凭证报错时束手无策;有时录入财务会计凭证系统自动生成预算会计凭证,虽然判断出自动生成的预算会计凭证不正确,却不知如何改正只能求助于软件供应商。另一方面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系统管理员的工作一般由传统的财务人员兼任,而传统的财务人员又忙于财务日常繁杂的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研究财务系统的设计逻辑和编程语言。计算机语言编程、大数据处理、云计算技术、信息安全管理、管理数据分析等智能科技知识的缺乏导致财务人员在遇到财务系统问题时只能被动地依赖软件供应商。

(三)部门之间业务衔接机制不顺畅

政府会计制度下的财务报告是学院整体综合财务实力和管理水平的体现,因此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需要教务、资产、科研、人事、后勤等部门的互相协作配合。目前高职院校部门之间业务衔接存在障碍,财务人员向其他部门获取财务核算数据时找不到直接联系人或其他部门人员之间互相推责,经常需要部门领导甚至院领导出面协调才能解决问题。以H院校为例(H院校是一所省属公办高职院校),该学院由后勤处归口管理的出租商户的水电费应收款(出租商户的水电费一般由学院代付次月向商户收取)应当由后勤处每月末向财务处提供商户的水电消费清单,财务处根据消费清单挂应收账款向商户收取。由于后勤处未形成此项工作流程机制,水电科没有直接经办人向财务处报送数据,导致财务处不能及时获取商户的水电费结算数据,应收款未能及时入账、及时收回。该学院实训耗材的账务处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实训耗材由各个实训室零星采购,存在多人采购多人领用不及时向财务报账的问题,导致后期财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核对数据查找原因。

(四)现有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不高

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高职院校财务工作来说是一场彻底的变革,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懂财务、懂管理更要懂信息技术。但是目前高职院校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普遍不高。财务队伍中有不少半道改行非财务专业和引进人才的安置家属,普遍存在年龄层次偏大,知识结构退化以及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尤其对一些年龄偏大思想已固化的财务人员要求他们学习新的会计科目,核算方法,更是困难重重。因此对高职院校财务人员来说如何增强专业技能提高业务素质,改变已有的固化思维,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岗位的特点做出职业判断,是高职院校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极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有效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一)改变固有思维模式严格按照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规范收入费用核算

收入费用的核算是财务会计核算中的重要内容,是体现高职院校收支状况的重要指标。政府会计制度更加重视收入费用核算的准确性和各个期间的可比性。为此文章建议从两方面着手,其一通过《政府会计准则》和具体经济事项核算业务的学习,转变固有思维观念,真正理解权责发生制的内涵和意义。权责发生制是指以取收到款项的权利或支付款项的义务为标志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目标是提供政府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运行成本等有关信息。

其二通过合同清理规范合同管理。对于收入类合同应明确收入确认的依据和时点要求,支出类合同应明确付款的依据和进度时间,为按权责发生制要求进行账务处理提供依据。比如,对于科研收入和租赁收入在收到款项时建议作预收款处理,科研收入期末可以按照每期支出数核定收入,避免虚增科研收入;租赁收入可以在租赁期内平均分摊记入每期收入。对于物业费、零星维修等运行费用可以根据合同期间和支付进度作预提或待摊费用核算,真正体现出当期的费用支出。

(二)设置财务系统管理员专职岗位招聘懂财务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

会计核算信息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取决于该单位的财务信息化水平,而信息化水平的好坏决定于系统管理员的工作水平高低。针对前文所述过度依赖财务软件供应商的问题,建议高职院校设置财务系统管理员专职岗位招聘熟悉财务知识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让专业人才做专业事情。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来说,网上预约报销系统、预算管理系统、国库支付系统等都整合在现有的财务系统中,在期初参数设置、后期管理和维护上都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传统的财务人员缺乏专业的计算机知识,显然无法胜任。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财务系统管理员的岗位设置和人才选拔工作。

在财务系统管理员的人员招聘上,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招聘人员要熟悉本单位主要业务情况、工作流程、财务系统的功能、特点和个性化参数设置等信息,理清会计科目、预算模板、预算项目以及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之间的关联关系,解决实际操作中一些基本问题;另一方面需要不断与软件供应商对接,并结合财务核算和管理新要求,及时地调整、更新系统来满足政府会计制度下“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核算要求和学校综合管理的需要。

(三)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建立完整的财务信息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

按照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要求和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改进和完善高职院校的职责分工控制,合理设置、调整职能部门划分和岗位分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尤其是对于一些跨部门的经济业务事项处理需要明确部门之间业务对接联系人和责任人,避免不同部门之间或同一部门不同人员之间互相推责。

对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进行整合,建立完整的财务信息平台。实现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科研管理、教务管理等系统与财务系统的对接,打破财务信息孤岛,做到各部门之间信息互通互联,提高会计业务的处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四)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力度提升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

首先财务人员应当跳出自我的舒适区,主动积极迎接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带来的挑战,不断学习新制度新规定新方法,把思想的重视落实到学习的行动中。其次需要制定详细的培训学习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实施培训计划。具体做法建议如下:1.分批次分阶段地组织财务人员外出参加《政府会计制度》相关政策以及财务软件业务的培训会议,会后将在外学习到的内容和收获向未参加本次培训的会计人员讲解。2.选拔一些业务骨干赴试点高校调研,通过交流学习借鉴其他高校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和账务处理方法。3.每周安排半天时间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可以围绕不同财务岗位的工作内容有计划的组织业务学习,通过每周的业务学习让财务人员熟悉并掌握财务工作的全部内容,增加其专业技能的全面性。4.定期邀请校外专家来校做财税新政或会计实务方面的讲座,目的是让财务人员及时了解和学习新的财经政策,解决实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涉及资产折旧、科研收入支出的确认、合同管理等不只是财务人员的事情,需要资产处、科研处、审计处等部门的共同努力。财务处在制定学习培训计划时应全局考虑,报分管校领导同意,组织其他业务相关部门人员一起开展学习培训,为政府会计制度的后续有效执行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在国家大力推进优质高职院校的建设机遇下,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不断审视政府会计制度执行过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进。通过改变固有思维模式严格按照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规范会计核算,招聘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加快推进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力度提升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等一系列策略,提高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水平,为高职院校全面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猜你喜欢
权责会计制度财务人员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健全体系 明确权责——江苏省加强安全生产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福建:制定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省级地方标准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我国监理工程师在项目管理中的权责匹配分析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论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用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