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基于广东18所高校2678份调查问卷

2020-02-22 23:07李庆朋刘文林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吸引力教育者调研

李庆朋,刘文林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

一、问题提出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种社会思潮涌现,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发激烈,青年大学生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存在弱化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进而增强其实效性显得愈发重要。为深入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现状,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选取广东省部分院校进行调研,同时结合学界其他同仁的调研结果,从客观的数据中寻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深入研究抛砖引玉、提供借鉴。

二、样本描述及调研情况

本调研组选取广东省18所高校(涵盖公办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公办专科院校、民办专科院校)的青年大学生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人物访谈、在线访问等调研方式,运用WPS 表单和SPSS系统进行调研和数据分析。收回调研问卷2678份,其中,有效问卷2678份,有效率为100%。对有效问卷进行分析:从性别上看,男生610人,占22.7%;女生2068 人,占77.3%。从年级看,大一学生占33.9%,大二学生占36.5%,大三学生占25.2%,大四学生占4.4%。从专业看,涵盖人文社科类、理工农医类、艺术体育类及其他类。同时,考虑到调查问卷的局限性,特抽取部分人员进行个别访谈,同时借鉴学界其他同仁的调研成果,以尽量弥补研究中的不足,从而使本研究的分析和结论建立在更为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

三、调研内容的数据分析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构成因素考量,本文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进行调研:

(一)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重点调研: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自己学习、就业和未来发展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学生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学生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态度等。调研发现:69.1%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自身的学习、就业及未来发展影响较大;96.2%的学生认为院系开展的思想政治活动能够引领青年学生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形成;95.6%的学生认为在高校开设各类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教育活动很有必要,97.8%的学生认为所在院校较为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彭建国的调研也显示,83.9%的学生认为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未来生活会产生影响,其中认为影响很大和较大的占到44.7%;只有4.9%的学生认为所接受的思政教育对未来生活不会有影响。本文访谈结果也进一步佐证,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与此同时,数据显示仍有29%的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习就业影响一般,更有1.6%的人认为毫无影响;有2.0%的院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3.0%的人认为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活动没有必要,甚至1.2%的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满意度情况

重点调研:学生对所在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总体评价、各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情况;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的评价、学生对各类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满意度等。调研发现:73.5%的学生认为所在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吸引力;77%的学生认为院系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较为丰富多样;76.2%的学生认为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较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获得收获,其中24.9%的人认为收获非常大;在满意度方面,学生对院系开展的思政理论和实践类活动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到34.0%和52.3%。与此同时,数据显示仍有25.3%的人认为思想政治吸引力一般;20.1的人认为学校组织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效果一般,收获不大,更有3.4%认为是流于形式,没有效果;13.5%对院系的思想政治理论活动不太满意;3.5%的认为院系对青年学生的政治思想引领不够理想,0.7%的学生反馈基本没开展过思想政治教育类活动;彭建国的调研数据也显示有32.9%的学生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整体较弱。进一步诠释了各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整体良好,但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情况

重点调研: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态度、对思政课的兴趣和出勤率、在思政课课堂中的表现、思政课对个人发展的影响等。调研发现:82.4%的学生对思政课感兴趣,其中有23.1%的学生非常感兴趣;如果把思政课变为选修课,依然有68.2%的学生会选修该课;在《思想品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课程的授课中,88.2%的学生会认真听讲,并且46.3 %的学生会边听边独立思考,而不是简单的被动吸收;59.2%的学生认为所上的思政课堂生动活泼,对个人发展、思想启迪、价值观塑造等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罗云的调研也显示275名大学生(占73.9%)认为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必要”,张玲玲的调研显示对学校开设的思政课“非常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的大学生占73.7%;思政课的出勤率占到90.2%;上课认真听讲的占到77.6%;对思政课教学效果“非常满意”、“满意”和“较满意”的大学生占82.4%。但是调研发现依然有17.4%的学生对思政课兴趣不大,其中0.8的学生完全不感兴趣;思政课堂中有11.5%的学生不认真听课或忙其他的事情,如果思政课变为选修课31.6%认为很少有学生会选。

(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吸引力情况

重点调研:学生对不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评价、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情况、教育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情况、教育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吸引力情况等。调研发现:学生认为对自己思想、价值观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思政教师(45.4%)、其他专业教师(20.2%)、辅导员(16.8%)、班主任(10.1%)、党政领导(7.2%),可见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举足轻重;67.1%的人认为思政教育者会经常与学生进行各种渠道的交流;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会有81.9%的学生会找思政教育者反映并得到相应的帮助;92.8%的学生对思政课教师讲授表示认可。丁微的调研数据显示:62%的学生认为教育者的自身素质是影响思政课吸引力的最重要因素;罗云调查显示67.7%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是否有吸引力在于教师怎么教;学生对思想课教师的素质和态度普遍认同,认为教师教学态度“不负责任”和“敷衍了事”的仅占4.6%和1.3%。访谈也进一步显示,大家普遍认为思想整教育者整体素质良好、具有较好的人格魅力和吸引力。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仍有29.9%的学生认为教育者基本上不与学生进行交流,更有2.7%认为从不交流。11.2%的同学遇到问题时从来不会找思政教育者反映和寻求帮助,6.7%的人认为偶尔反映但是认为帮助不大。访谈中发现个别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不高,凝聚力和吸引力不强;有些院校不同思政教育者之间(思政教师、辅导员、党政领导等)交流互动不够,未能发挥好联动作用等。

(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情况

重点调研:学生对思政教育主要内容的整体评价情况、内容本身的吸引力情况、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度、对教育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情况等。调研显示:97.8%的学生对思政课课堂的教学内容比较认可,也进行了系统的学习;64.6%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有说服力,不会过时;97.1%对社会主义制度较为满意;98.8%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3.3%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制度较为了解,但是“非常了解”的,只占13.5%。59.2%的学生认为目前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活活泼、丰富多彩。调研发现,大家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本身的说服力、吸引力较好,但是对内容讲授过程和传导方式存在异议。有2.2%的人认为教师在讲授教材内容时敷衍应付、不够深入;仍有20.2%的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老套枯燥、方式单一;0.8%的学生不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1.2%的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依然不够高。丁微的调查数据显示57.6%的学生认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在思政课存在的问题中,47.5%的学生认为是教学内容的问题;36%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内容枯燥乏味;76%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内容过于理想化、空洞化、政治化。张玲玲的调查显示,42.5%的大学生认为讲授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脱节。罗云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不强的原因调查中,54.3%认为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不感兴趣。

(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吸引力情况

重点调研:思政课教师课堂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辅导员及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情况、大学生期望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等。调研显示:在现有的思政课教学方法中,63.9%的人表示教师采用了启发式教学、翻转课堂和互动教学法,34.7%的人认为教师采用灌输式讲授法;学生喜欢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中,社会实践相对最多(33.9%),后续依次为主题活动(22.8%)、传统授课(21.7%)、网络授课(21.5%)。罗云调查数据也显示,76.3%的学生喜欢社会实践活动、案例教学、讨论式样教学和讲授中穿插与教学相关的影视资料的共计占到94.3%,喜欢纯碎理论讲授的仅占4.8%,由此看出学生更喜欢实践育人、细雨润物的潜移默化教育方式。95.4%的人认同网络对于学生思想、作风和能力素质提高的帮助;93.3%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需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97.8%的人表示所在院系会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76.2%的学生对学校(院系)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认同并有收获。但本调研同时显示,教育者与学生交流的频率还不够,2%表示从没开展过;4.6%认为网络对学习生活没有帮助;6.5%认为不需要网络思政;3.4%学生明确表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效果,流于形式。张玲玲调查也显示31.8%的大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单一。

四、研究结果

(一)取得的成绩

调研显示,整体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本身的引导力和学生的自觉接受力均相对较好,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相对较强,具体表现在:

(1)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学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价值观的塑造、思想、学习、就业、个人发展等影响较大。(2)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基本得到彰显。(3)思政教育者的作用和能力基本得到发挥。思政教师、辅导员、党团干部等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者基本能够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对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价值观等产生较大影响。(4)教育内容相对充实、丰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兴趣度较高,内容基本能够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5)教育方法呈现多样化。大多数教育者能够将理论讲授与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相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经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6)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相对较为满意,学生对思政课参与度、出勤率、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好,对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频率、丰富度、达到的效果等认可度较高。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整体较强,然而弱化吸引力的问题仍然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的认识仍需走深走实。学校与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度均需强化,部分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认识仍存不足,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兴趣度依然不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自己思想、学习、个人发展等影响不大。(2)思政课质量和效果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学生排斥思政课,课堂中融入性和积极性不足。(3)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参差不齐,且缺乏协同育人。不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数量和质量存在差异,且不同教育主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也存在差异,各教育者之间缺乏互动交流,不能发挥育人协力。(4)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够强。思想政治教育传导的理论知识本身的科学性、真理性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但是部分院校的讲授过程中存在空洞的理论说教、内容与现实脱节、知识陈旧、忽视现实问题等现象。(5)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性依然不足。虽然进行了互动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方法,但部分院系仍然以灌输讲授为主,实践教学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用频率不高、使用效果打折扣,且利用互联网媒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还不够理想。(6)受教育者的自觉接受力还不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多是被动的接受,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对策研究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实效性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力”和学生的“自觉接受力”两个维度同步提升。从“面”的角度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因素、教育目标、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载体、教育环境、受教育者等各方面系统发力,本文重点选取以下四个“点”展开阐述。

(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吸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第一,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个标准,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确保思政教师队伍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讲课能力、育人水平,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受教育者成长规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打动学生的心弦,将思想政治教育讲到学生心坎上,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和忧虑。第二,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决定“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要加强辅导员队伍选拔、配备、考核、激励、监管、培养等各环节,以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为抓手,提高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力、凝聚力。第三,加强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力量。除了高校思政教师、辅导员外,党政领导干部、宣传部门、学工人员、党团组织、其他专业课教师等等,要各自守好一段渠,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在自己分管的工作中融入思想教育、政治引领、价值观塑造,并发挥好协同育人作用,按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要求,整合所有思政教育主体的力量,形成多元互动、齐抓共管的局面,确保课内、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

(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第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主要源于其内容的真理性和科学性,能够说服人。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指导学生实践,发挥强大的理论感召力,用真理的力量触动学生的心灵,用鲜活的政治教育内容感召和吸引学生。第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实性和生动性。不能空而论道,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青年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现实生活中就地取材、活学活用,要将博大精深的理论用生动的语言、身边的例子、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深入诠释,把教育内容讲活、讲细、讲实、讲透,让学生听进去、听得懂、发自内心的认同,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外化于具体的行动。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保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讲话精神、最新的时事政治、热点、学生关切点及时吸纳和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中,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满吸引力,从而使学生感觉新颖、愿意听、主动学,切实入脑入心入行。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吸引力

恩格斯曾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增强这种研究实用的方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增强方法的吸引力。第一,丰富“第一课堂”的授课方式,并保持足够的使用频率,提高思政课堂吸引力。思政课教师要打破传统老套的面无表情、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空洞泛化的教育方式,摒弃单一、简单、粗暴的硬性灌输,探索采用同一课堂多种授课方式并用,让课堂活起来、火起来。将理论讲授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统一、文字呈现与视频图片相搭配、教师讲授与学生翻转相配合、抑扬顿挫与生动活泼有机融合,运用微课、慕课、微信等方式,增加知识性、趣味性,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和课堂参与性,增强思政课育人实效。第二,开展“第二课堂”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育人活动。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爱国教育为主题各类文体活动(辩论赛、演讲赛、诗朗诵、趣味运动等)、主题党团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瞻仰红色革命地、志愿服务等,借助于体验教学、实践锻炼、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四)增强受教育者的自觉接受力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与自我教育》一书中提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著名论断,我国教育家叶圣陶也同样提出了名言“教育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就是要培养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本领,实现“他教”与“自教”在受教育者身上的统一。第一,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让受教育者切实感受到思政教育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动力,使其认识到自己所需要教育的价值,从而自觉追求这种价值。第二,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和兴趣度。广大青年要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对既能解决思想问题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向往,从而更深入的领悟教育内容、更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三,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选择的自觉性,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内因是决定因素,大学生没有感受到思想政治的吸引力,一部分原因在于其自我教育意识没有被激发出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必须要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参与度和自觉性,提升其认识、选择、接受能力,改变传统的“推动”式的方式,通过持之以恒的自我教育把党和国家的主张变成学生自觉的奋斗目标,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成长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融合起来,主动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自觉改正自己的错误和言行,使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中让精神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洗礼。

猜你喜欢
吸引力教育者调研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吸引力1
吸引力2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跟踪导练(三)4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