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途径探讨

2020-02-22 23:07刘新楠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信仰马克思主义思政

刘新楠

(延安大学,陕西 延安 716000)

前言

新时代大学生是一个风华正茂的群体,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精神信仰是大学生进一步成才的方向和精神动力。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应该是积极向上、追求理想与信念、为国家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发挥自己的学识特长,这应该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相吻合。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大学生接收信息途径的多样化,在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下,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信仰危机。信仰一词,从《辞海》中解释信仰为“来自于心灵,是对某种主张的信服”。也有学者把信仰解释为人的“内在的精神存在”,它对人格的塑造是其内在精神存在的表现。新时代大学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都与个人信仰密不可分。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经过长期历史和实践证明而被人类公认的正确思想、政治主张、行为准则,它能为新时代大学生指明正确的思想指引和道路引领。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关系着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更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新时代大学生正确树立马克思主义思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能够促使他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更能坚定当今大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坚定信念。

一、新时代大学生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同于其它与其他的信仰,它有着自身的本质特点,从某种程度讲,它是信仰结合科学、哲学观点结合自然规律的统一。它富有很强的生命力,它具有明显的“崇高性、科学性、健全性、实践性”等几大特征,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作用。

(一)对新时代大学生的人生成长具有中枢调节作用,是大学生精神的基石与核心

马克思主义有利于大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它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人们的意识和实践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它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并能将其转化为每个大学生自己的行动指南,实现其人生价值。对于一个大学生个体而言,他如何看待世界、如何认识世界,这些都要在某一种思想认知的指导下进行和完成。假如失去了思想信念、精神信仰,也就失去了精神支柱,那么其人生也就可能会有因碌碌无为而失败的危险。马克思主义信仰对新时代大学生的人生成长具有中枢调节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新时代大学生奋发图强能起到精神动力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信仰能对当代大学生奋发有为产生精神鼓舞和促进作用,是推动着大学生顺利成长的内在动力。任何一个人的潜能也都是无限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大学生为报效祖国和发展经济能产生更加强烈的愿望与干劲,它直接激发着大学生的潜能,它会为大学生创造出强大的精神力量,而这种力量有会推动大学生的人生乘风破浪前进。当取得收获和成功时,使青年一代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三)具有指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及系统知识体系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学说体系对大学生的未来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作用。它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从内容上看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人类社会发展及其各种关系等多个层次结构和领域,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有着具体而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其丰富的思想体系不仅给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精神食粮,更为大学生提供全新而丰富的知识宝库。它无论在过去的历史时代,还是当今时代,还是以后的未来时代,都为每一代人的成长能够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人们处理一切事务和社会活动。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精髓是当前大学生走向社会、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一步。

二、新时代大学生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面临的挑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一些外来的价值观冲击着大学生思想意识。加之,大学生对于社会本质认识的浮浅以及对新鲜事物的猎奇,不自觉地动摇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大学生受西方思想影响而开始崇拜西方理念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自古以来,中国的思想观念都是重义轻利,孔子曾经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而西方国家曾盲目追求物质生活,金钱至上的观念曾经成为他们的主流思想,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种意识形态的观念相互并存,英美等发达国家通过文化交流,或多或少的使部分新时代大学生们受到西方拜金思想的影响,动摇了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反而看重物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把物质条件的高低看作人生的成功与否,逐渐形成金钱至上的错误观念。

(二)新时代大学生人生观出现了注重个人利益的偏离现象

新时代大学生中,有部分学生人生观出现了偏离,错误地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实现个人利益,对于他人和社会,他们则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现在我们常常在网络上看到一些涉及大学生有关令人触目惊心的报道,从这些事件可以看出,酿成这些悲剧的大学生往往是有着过于重视个人利益的思想在作怪。

(三)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信仰产生了虚无化现象

当今大学生多数在父母的宠爱之下长大,比较重视自我实践与主观感受。他们不会考虑信仰的重要性而是一味贪图享受当下的生活。其中有一部分大学生对树立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更是淡化与漠视。由于他们平时的学习仅限于学校课堂,很少有学生在课后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的研究,大学生对于学习对象的认知不清晰,对学习马克思主义内容的认同感不高等原因,而导致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和坚定出现消极敷衍,根本谈不上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解。

(四)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培养精神信仰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多年的应试教育习惯中,部分学校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理论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则以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简单而又单一的判别方式。通常只是重视了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而忽视了精神层面思想信仰的培养与建设。而对于新时代大学生来说,马克思主义教学理论性强,教师教学中注重严谨和规范,缺乏灵活多样,通常采用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法来确保学习内容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教学形式的单一,授课内容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理论学习只停留在简单的识记层面,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更难以使大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五)糟粕的宗教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精神信仰的培养

当前,一些邪教组织用荒谬的理论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和心灵,特别是通过网络不断向大学生洗脑,使部分大学生缺失信仰,甚至出现了过分信仰糟粕的宗教文化现象。大量的事实证明,糟粕宗教文化的传播如若不加以限制就会影响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大学生正值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不应该受到欺骗,不应该枉费人生,而应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有益的宗教文化信仰。糟粕的宗教信仰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思想中的挑战,应该加以鉴别和防范。

三、在大学生中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途径

当今的社会转型期正需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来为新时代大学生指明方向,对引导大学生如何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都非常重要。全社会都应该从构建培育环境、加强思政教育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而形成合力来解决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创建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环境

当今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主流思想都和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信仰有关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大学生的精神信仰培养,应该通过大力弘扬共产主义主旋律,宣扬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思想地位来正确地引导大学生。政府应该加强网络环境的净化与监管,对网络内容进行严格把关,严禁不良思潮入侵和低俗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网络平台具有信息传播快,内容形式多样等特点,要利用网站、微博、微信和QQ 等载体来全方位的宣传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思政新成果,增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理解,培养他们对思政教育的兴趣,最终使大学生能为确立正确的精神信仰。

(二)加强高校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

高校在政策导向、制度创建、教学安排、社会实践等方面应该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信仰建设,全社会都要深刻意识到对大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首先,在教师层面,教师要以身作则,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政素养,使自己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维护者和传播者。切实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

其次,要探索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要结合实际,与时代同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其力量的强大,增强其实效性。

最后,要创新大学生的精神信仰的教育方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不应该仅局限于课堂之上,可以开展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文化活动与实践活动,如红色演讲,英雄事迹报告会,参观革命纪念馆等。同时,利用好校园网络,校园宣传展板,校园广播,学生公寓等平台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大学生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三)提高大学生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观能动性

新时代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自身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认真学习基本理论、研究经典著作、提高自身素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观点、立场和方法云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激发情感共鸣,在各种社会活动中领会其精髓,体会其威力。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每一位大学生都是国家的主人,应该主动承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我们要相信马克思主义,相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守住初心,肩负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新时代大学生应尽的责任。

猜你喜欢
信仰马克思主义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思政课“需求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