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田梅子与近代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构建

2020-02-22 02:57何玮李圣美
日本问题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近代日本

何玮 李圣美

摘 要:津田梅子是近代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倡导者及践行者,为教育事业奉献毕生。她创办女子英学塾(津田塾大学前身),倾其所能为女性提供职业教育,以提升其社会地位。不仅如此,津田梅子还致力于打造“allround women”,即培养兼具专业技能及优雅品性的完美女性。在彼时的女子教育界,“贤妻良母”式女子教育作为一种新常识、一种主流意识形态及价值取向,其权威性不言而喻。就此而言,津田梅子的女子高等教育理念及实践活动可谓独辟蹊径,别具一格。作为在历史中前行的探索者及开拓者,津田梅子试图在世俗观念与自身的教育理念之间架构出和谐共生的关系,在坚持与妥协中推进自己的新教育思想。

关键词:津田梅子;日本;近代;女子教育;女子英学塾

中图分类号:G5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458-(2020)06-0063-09

DOI:1014156/jcnkirbwtyj202006008

引 言

2019年,日本步入“令和”新時代,安倍政府公布了全新的纸币设计图案,涩泽荣一、津田梅子和北里柴三郎将分别成为新版1万日元、5 000日元和1 000日元纸币的肖像人物,该套纸币预计于2024年正式发行。津田梅子(1864年—1929年)是近代日本女子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她创办女子英学塾(津田塾大学的前身),致力于女性高级人才的培养,为日本女子教育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对津田梅子及其女子高等教育事业的探讨,有助于解析日本女子教育近代化的步伐,思考女子高等教育在步入日本社会时是如何被规范、被界定的,从价值观到具体实践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过程。不仅如此,这样的探究也有助于理解近代已降日本对“女性”这一社会性别赋予的意义及内涵,把握“新女性”在日本社会诞生、成长的历史瞬间。

有关津田梅子的研究已有相当多积累,这些研究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类。首先,以传记的形式回顾津田梅子的人生轨迹。代表性的研究有吉川利一[1]、山崎孝子[2]、大庭みな子[3]、古木宜志子[4]、高桥裕子[5]、龟田帛子[6]等学者的著述。其次,聚焦女子英学塾发展变迁的研究。《津田英学塾40年史》[7]《津田塾60年史》[8]《津田梅子と塾の90年》[9]《津田塾大学100年史》[10]等校史资料,详细梳理包括校规、学科设置、教学大纲、在籍学生人数等历史档案,记录女子英学塾的创立及发展历程,再现了这所学校跨越百年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上述探讨对校史研究而言极具价值。其三,关注津田梅子女子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活动的研究。《津田梅子の教育思想の特質に関する考察——女性の自立と地位向上をめぐる視点から》[11]《戦前期女子高等教育の教育理念に関する考察:

その特質と津田英学塾の位置付けを中心に》[12]《女子英学塾における教育実践の成果に関する考察——津田梅子のねらいと初期卒業生の進路》[13]等,是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为了将津田梅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译介到中国来,中国学者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基础性工作。周萍萍《日本女性教育家与女子学校(1868—1945)》[14]、熊英《关于津田梅子教育理念的考察》[15]、马林和赵叶珠《津田梅子的女子高等教育思想初探》[16]、贺禅《津田梅子教育理念与实践》[17]、刘薇芬《津田梅子的女子教育思想研究》[18]等学者的探讨尤其值得关注。

总体而言,日本的研究注重史实梳理,同时对津田梅子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的意义亦做了比较全面的解析。与此相异,中国学者的探讨以介绍和概述性文章居多。立足于既往的研究成果,如下课题有待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站在历史变迁的十字路口,创新性及前瞻性的确是津田梅子有别于其他教育家的独特之处。然而,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活动的展开,不可能完全脱离当时的历史脉络。换言之,仅靠创新性及前瞻性是无法立足于世的。鉴于此,本文将首先追溯彼时的历史语境,在此基础上探讨津田梅子的教育理念及教育实践的特点,思考其办学宗旨与世俗的思维模式之间存在的矛盾和距离,剖析其在处理二者关系时采取的策略和手段。立足于既有的文献资料,重新梳理有关津田梅子的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的历史叙述,从中把握近代女子高等教育在日本本土化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一、津田梅子的个人经历

1864年,津田梅子生于江户,是江户幕府幕臣、农学家津田仙的次女。她出生时,母亲枕边的盆栽绽放,因故取名梅,后改为梅子。父亲津田仙对梅子的教育非常关心,自幼让她读书识字,送入私塾接受教育。1871年12月,梅子作为日本政府派遣的首批女留学生赴美,一行五人随岩仓使节团从横滨出发,开启了留学生涯。津田梅子年纪最小,仅有六岁。

1872年2月,女留学生一行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津田梅子寄宿在华盛顿近郊的查尔斯·朗曼(Charles Lanman)家中,查尔斯·朗曼当时在日本使馆担任书记官。其后,梅子在朗曼家中生活学习长达十年之久。朗曼夫妇膝下没有子女,梅子的到来给这对夫妇带来喜悦和欢乐,他们悉心照顾梅子,视如己出。在这里,梅子先后进入小学、中学读书,完成了初等及中等教育。1873年,梅子受洗成为基督徒,虔诚的基督教信仰使她的内心变得强大,受洗也为她带来更多的人脉资源。日后梅子回到日本从事教育活动得到美国、欧洲等地基督教徒的支持,尤其在她创办女子英学塾之际,北美各地基督教徒及教会在资金上给予的支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美国完成学业后,津田梅子随即返回日本。1883年11月,她先到伊藤博文家为其妻子作翻译,同时担任其女儿的家庭教师。1884年6月,经伊藤博文介绍,在下田歌子下田歌子(1854—1936),近代日本著名的女子教育家及实践家,毕生致力于女子教育事业。原名平尾鉐,自幼受家庭环境影响学习四书五经等汉文典籍,俳句、和歌、国文学、日本画等造诣也颇深,享有神童美誉。1872年入选皇宫做宫廷女侍,因其创作和歌的天赋受到昭宪皇后赏识,赐名“歌子”。1879年嫁给东京府士族下田猛雄,更名下田歌子。先后在家中设立“桃夭女塾”,参与筹划创建华族女学校——专门为王公贵族子女所设的官立教育机构,创设“实践女学校”和“女子工艺学校”等女校,同时参与多所女子学校建设。积极开展教育实践的同时还勤于笔耕,编撰有《和文教科书》(全10卷)、《国文小学读本》(全8卷)等教材,出版《家政学》(上下卷)(1893)、《新选家政学》(上下卷)(1900)、《泰西妇女风俗》(1899)、《妇人常识之养成》(1910)、《香雪丛书》(全6卷)(1931—1933)等书籍。开设的桃夭女塾中担任英语教师,同时,梅子向下田歌子学习日语和书法。1885年9月,华族女学校1885(明治18)年,依照明治皇后的命令,下田歌子等人创办华族女学校,旨在对华族女性实施教育。该校注重德育教育及一般教养知识的普及。1906(明治39)年,并入学习院女子部。建校,11月正式开学。在伊藤博文的介绍下,梅子进入该校担任英语教师。当初梅子学成归国时,对日本女性的卑微处境倍感震惊,她发誓要改变现状,要将自己获得的知识传授给她们,却苦于没有机会。赴华族女学校任教让她满怀欣喜,她以为终于找到了可以施展才华的舞台。然而,不久之后,梅子发现这所学校里的女生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她们对新知识缺乏热情,梅子不得不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放置一旁,这使她感到苦恼和无奈。

1889年,津田梅子再次赴美留学。同年9月进入布林茅尔学院(Bryn Mawr College)专攻生物学。布林茅尔学院学风严谨,实行小班制精英教学,这种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梅子的教育观。在该校就读期间,梅子还前往纽约奥斯威戈州立师范培训学校(Oswego State Normal and Training School)进修师范课程,该校以培养小学教师为目的。1892年8月,梅子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布林茅尔学院邀请她留校任教,但梅子毅然回到日本,决心投入到女子教育事业中去。

1892年9月,津田梅子回到华族女学校继续任教,同时在明治女学校教授英语。1898年起,她在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作兼职教授。6月,梅子作为日本女性代表出席在美国丹佛举行的世界妇女联合大会。8月,拜访女教育家海伦·凯勒(Helen Adams Keller)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1968年),著名的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及社会活动家。出生后不久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失去视力和听力。1899年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海伦·凯勒一生共完成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three days to see)、《我的人生故事》(The Story of My Life)等。她建立慈善机构,致力于推进残疾人事业。1964年,海伦·凯勒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其后,梅子应邀赴英国考察,在那里她和南丁格尔举行会谈。这些经历进一步拓宽梅子的视野,愈发坚定了她为女性创办高等教育、改变女性现状的决心。1900年7月,梅子从华族女学校辞职,向东京府提交创办女子英学塾的申请。9月14日,女子英学塾举行开学典礼,正式宣布建校。该学塾开风气之先,以培养英语教师为主要目的,旨在为女性提供高等教育和专业知识。女子英学塾创办之后,东京女医学校(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前身)、女子美术学校(女子美术大学前身)和日本女子大学校(日本女子大学前身)等女子高等学府陆续建校。

津田梅子积极倡导女子高等教育,希望藉此实现女性自立,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她终生未婚,为女子教育奉献毕生。1929年8月,梅子因病辞世,享年64岁。

二、津田梅子对构建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设想

赴美留学十余年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津田梅子的人生观和教育观。日美之间女性地位悬殊,其原因何在?这一问题引发了梅子的深思。

“第一次赴美留学归来,我惊讶于日本男女之间巨大的差别,以及男性所拥有的绝对权力。女性依附于男性,完全没有自立的手段。除了教书之外,女性没有其他的职业可选,再无任何被雇佣的可能。女性不能拥有自己名下的财产,她的身份是和父亲、丈夫或者男性亲戚捆绑在一起的。如此以来,女性就缺乏独立的人格和精神。”[19]23在梅子看来,导致女性地位如此低下的原因在于男女教育机会的不平等[19]36。她認为,传统的女子教育忽视知识的修习,仅注重妇德的培养。而只有掌握知识的女性才有能力洞察世事,实现自立。为此,她强调智育教育的必要性,直言如果不重视智育的培养,国家文明将会落后[1]354。全面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赋予她们受教育的权利,提升女性的知识水平,是梅子眼中改变日本女性状况乃至提升日本国力的有力武器。

上述想法具体该如何实施,自小留学美国的津田梅子有其独特见解。首先,梅子认为必须为女性打开求知之窗,让她们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这一点十分重要。梅子所谓的高等教育,就是通过教授英语,培养女性的外语能力,将其提升至专业技能的高度,由此使女性获得谋求职业的能力,以提高其社会地位。同时,梅子强调,仅掌握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应致力于打造“all-round women”,即塑造完美的女性。她说:“仅学习专业知识会导致思维方式变得狭隘,仅专注于一件事情会让我们忽略其他。刻苦钻研英语,为成为一名英语专业学者而倾注心力。但是同时,要想成为一名完美的女性,就不能忽视其他必要的元素。为成为完美的女性(all-round women)而奋斗不息,大家要牢记这一点。”[10]65在梅子看来,学习英语和西方文学不仅能让女性掌握专业知识,同时,有助于她们理解西方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不仅如此,还能够让女性意识到自身的价值所在,培养其社会活动能力。有感于日本女性缺乏自信心和独立精神,梅子认为铸造坚强的意志亦十分重要。她说:“日本女性的性格多内向,缺乏自信心和独立的意志。而新时代需要的是坚强的女性,所以必须培养她们自主思考的习惯和能力,通过长期教育引导其迈入理性的殿堂。”[1]365366

津田梅子强调,教师对教育的热情和学生坚持不懈的投入是教育中的核心要素。她认为,即使没有优越的教学环境,只要具备资质优秀且热情饱满的教师和认真付出的学生,就能实现真正的教育。考虑到学生个性的多样化,同时出于保证教学质量的考量,梅子提倡小班教学。她说:“我觉得,如果在规模较大的学校里教授很多学生,要想大幅提高他们的成绩是不可能的。尤其在大教室里一次教授很多学生时,即便能够把知识传递给他们,却不能开展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所谓真正的教育,必须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而加以区别对待。每个人的长相不同,与此同理,其心性及性情也各不相同。因此,教授及训练方法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展开。如果学生人数多的话,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所以,我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实施小班教学。”[10]6465此外,梅子还提倡家庭熏陶式的教育,即教师与学生共同生活,构建充满温暖与爱心的家庭氛围,以此增进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津田梅子主张女性应接受高等教育,提出培养专业英语人才的构想。不仅如此,她强调要打造完美的女性,即不仅有专业的知识,有一技之长,同时要视野开阔,充满自信,意志坚强,有判断和选择能力,富于责任感。为此,她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倡小班教学,倡导家庭式氛围的营造。从教育入手打造全新的日本女性,强烈的使命感使津田梅子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所在,她要学以致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为日本的女性开辟出一条有别于传统的生存之道。

三、吹响时代新号角——创设女子英学塾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发展近代教育。1872年颁布《学制》,以“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20]为目标,强调人人都应接受教育。但是,受传统观念、经济条件等因素制约,民众对于女性受教育一事并不重视,很长一段时间,女子教育的发展局限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长期停滞不前。但是,这样的局面在明治后期迎来了转机。

(一)女子英学塾的创办背景

明治后期,女子初等教育逐渐普及,近代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甲午战争出人意料的结局,修订不平等条约后基督教思想在日本的蔓延,这些因素促使明治政府开始着手发展、规划女子教育。

1899年2月,明治政府颁布《高等女学校令》,规定各府县须设立至少一所公立高等女学校,由此确立了女子中等教育制度。这一政策使高等女学校的数量迅速增加,女子中等教育逐渐普及开来。1899年8月,政府又颁布《私立学校令》,从制度上承认私立学校的合法性。与此同时,女子就学率成不断攀升的趋势。数据显示,1900年适龄女童的就学率达到71%。高等女学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官立、公立、私立女学校增至52所,在籍学生数达到11 984人[21]。其中,从高等女学校毕业后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女性不断涌现。

一方面,女子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另一方面,明治政府对进一步拓展女子教育持消极态度。具体而言,政府认为贤妻良母是女性最合适的社会角色,而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专业人才。因此,女性以高等女学校毕业为宜,没有必要再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事实上,直至二战结束,明治政府创办的女子高等教育机构仅有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890年创设,国立御茶水女子大学前身)、奈良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908年创设,国立奈良女子大学前身)及东京音乐学校(1887年创设,东京艺术大学音乐学部前身)。这些学校均以培养师资为目的。与日本政府的态度相异,一些基督教女学校积极迎合时代需求,尝试在实施中等教育的基础上,通过附设“高等科”等方式拓展人材培養的深度。也就是说,在一些私立的女学校中,女子高等教育开始萌芽。

诸多因素使津田梅子认识到时机已然成熟,她决心创办女学校,为女性提供高等教育。1900年3月,津田梅子从美国友人处筹集到资金,7月她从华族女学校辞职,向东京府提出创办女子英学塾的申请。获批后,津田梅子开始募集学生。9月14日,女子英学塾正式建校开学,迎来首届新生。

(二)女子英学塾的教育特色

1900年7月,女子英学塾制定的塾规获得明治政府认可。该塾规由六部分构成,分别是“第1章 主旨”“第2章 学科设置及修业年限等”“第3章 入学退学及考试”“第4章 学费等费用”“第5章 奖罚规定”及“第6章 宿舍”[22]4849。第1章对学塾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针做出明确规定。

第1条 本塾以培养有志于以英语为专业及立志成为英语教师的女性为目的。另,有志成为英语教师者需通过文部省的相关考试。

第2条 本塾以家庭式熏陶为主,塾长、教师与学生共同生活,朝夕相处以期启迪感化学生,力求培养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身心健全的女性。另,视具体情况允许学生走读。[22]48

上述内容显示,女子英学塾开设之初以培养外语专业人才、尤其以培养英语教师为首要目标,并通过家庭熏陶的方式培育完美女性(allround women)。同时,学塾设本科和选修科,本科修业年限3年,以15周岁以上、高等女学校或师范学校毕业的女生为主要招生对象,为她们提供高层次的教育。

如表1所示,学塾所设课程主要有英语(包括:语音、作文、会话、语法、读解、拼写、精读、日译英、英美文学、教学法等)、修辞学、心理学、日语、作文、汉文、古代史、近代史、心理学等。从选修课和必修课的课程配置比例来看,第1学年至第3学年每周15-16课时中,英语和英美文学等课程是必修课,周课时数为10课时左右,占总课时数的60%以上,约为选修课的两倍。再次,就授课形式而言,必修课和选修课中均有英语授课课程,课时数总和占90%以上。这意味着,培养听、说、读、写等英语综合能力是该学塾的教学重点。换言之,女子英学塾办学目标明确,为此而设置的课程结构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1904年,按照《专门学校令》的规定,女子英学塾向明治政府申请升级成为专门学校,学塾分本科和师范科两个专业。塾规规定,本科、师范科的修业年限均为3年,整体课程结构基本相同,设置的必修课程有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日语+汉文、英语+英美文学、历史、体操等,选修课程有音乐、图画、裁缝、伦理学、社会学、法制、经济、美学等(表2和表3)。本科专业3年的教学年限中,英语、英美文学课程共计120课时,占必修课总课时数的一半以上。在师范科中,英语、英美文学3年的课时总数为122课时,占比更高。一方面,随着女子英学塾成为专门学校,其办学层次趋于多样化;另一方面,英语、英美文学在本科和师范科中均是重点课程,这说明女学塾秉承最初的教学理念,并进一步突出了这一办学特点。

津田梅子希望新一代的日本女性能够拥有一技之长,以此谋生,自立于世,获得新生,她们充满自信,富于社会责任感,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对社会和国家有所担当。创办女子英学塾,使梅子的初衷化为现实。如前所述,自创设之初至后来发展成为女子专门学校,女子英学塾始终专注于培养外语高级人才。为使女性获得以英语为核心的专业能力而不遗余力,这一点在其办学宗旨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

四、在坚持与妥协中践行新教育理念

1899年《高等女学校令》的颁布,不仅意味着女子中等教育的制度化,也使培养“贤妻良母”成为一种获得官方认可的教育模式逐渐普及开来。也就是说,在彼时的女子教育界,“贤妻良母”式的女子教育作为一种新常识、一种主流意识形态及价值取向,其权威性不言而喻。在这层意义上,女子英学塾是一所以培养女性外语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学府,它旗帜鲜明,独具一格。对世人而言,其教育理念及课程设置具有很强的反叛性,是对世俗共识的一种挑战。作为在历史中前行的探索者及开拓者,该如何应对世俗共识是津田梅子必须直面的问题。致力于为女性提供更高层次的教育,作为近代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开拓者,津田梅子承受的阻力以及她的回应方式,亦是不容忽视的历史。透过它,可以洞察到更为立体、鲜活的时代变化,为把握当时的历史脉搏提供重要路径。

创设之初的1900年,女子英学塾仅招收到10名学生,规模非常小。塾规“第6章 宿舍”第22条规定,“对于希望学习音乐、图画、裁缝等的学生,在不妨碍修习其它课程的前提下,学塾为她们提供方便。”[22]491904年颁布的塾规第27条,对本科及师范科的选修课程做出如下规定。“音乐、图画、裁缝、伦理学、社会学、法制、经济、美学等为选修课,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授相关课程。”[22]52

1900年的塾规显示,音乐、图画、裁缝等没有被列入正式课程,因此在“第2章 学科设置及修业年限等”中未曾提及,课表里也没有相关内容,仅在“第6章 宿舍”中有极为简短的说明。到1904年,修订后的塾规将音乐、图画、裁缝等列入选修课程。众所周知,音乐、图画课程是明治维新后西方的舶来之物,与此相对,自江户以来,裁缝课一直是女子教育中最受重视的课程。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女性修习裁缝技能不仅对实际生活有所裨益,还有修身养性、培养礼仪的功效。明治政府就曾照顾到普通民众这一想法,刻意在小学教育中添加裁缝课程,吸引家长送女孩入学读书,从而达到提升适龄女童就学率的目的[23]。将有关音乐、图画、裁缝等课程的解释放在“第6章 宿舍”中进行,这意味着,与英语等课程相比,女子英学塾认为上述课程仅是课余生活的一部分,对其未予以重视。换言之,不认为其是学塾应该教授的正规课程。但是,顾及到世俗观念等因素,为它们提供了极小的空间。“对于希望学习音乐、图画、裁缝等的学生,在不妨碍修习其它课程的前提下,学塾为她们提供方便。”[22]49言语之间,传递出女子英学塾对音乐、图画、裁缝等课程的轻视及由此而来的边缘化处理方式。然而,四年后的1904年,音乐、图画、裁缝等课程成为选修课,与其他正规课程相提并论,显示出学塾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

总体而言,创校伊始,女子英学塾立志于培养外语专业人才,对传统的世俗眼光僅作出稍许让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是为了争取更多的生源,学塾进一步做出妥协。回顾历史,当时对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报以质疑、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反对者强调,如果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她们会变得趾高气扬,不可调教,传统的伦理纲常会被打破。

在女子英学塾开学典礼的致词中,津田梅子坦言:

本塾是第一所为女性提供专业教育的学校,因此容易引起世人关注,受到各方质疑和批判。世人的质疑之声本不重要,但是,如果这些质疑阻碍了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进步,我将倍感遗憾。况且,这些质疑多非针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及授课方式,他们试图通过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否定女子高等教育的价值,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措辞、和他人的交往、待人接物的礼仪、着装等。虽都是些细微之处,但我想请大家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免惹来世人无聊的批判。

其次,我想提醒大家不要有过激的思想和行为,请时刻保持贤淑、谦逊和诚恳的态度。这种态度和钻研高深学问之间并不矛盾。保持妇人风范的同时,也足以掌握知识,也能获得和男性一样的实力。引领大家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就是我们的目标。[22]66

为女性提供专业教育,女子英学塾在当时具有极大的超前性,对此津田梅子有十分清醒的认识。为使其最大限度地避免外界的批评和质疑,获得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她提醒学生要时刻注重待人接物等日常生活的细节,以免授人以柄;强调“保持妇人风范”与掌握专业知识之间并不矛盾,在“钻研高深学问”的同时,要“时刻保持贤淑、谦逊和诚恳的态度”。这是试图将女子英学塾的教育理念与世俗观念之间构建出和谐共存关系的举措。当然,其初衷是为了保护学塾,使其能够立足于世。站在时代转换、东西交融的十字路口,作为近代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拓荒者,津田梅子力图贯彻自己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妥协和让步,以谋求学塾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结 语

作为倡导女子高等教育的先驱,津田梅子为近代日本女子高等教育事业奉献毕生。梅子认为,要给予女性专业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她们的品性,将其塑造成完美的女性,即她所谓的“allround women”。为此,必须实施真正的教育,即通过小班制教学及家庭熏陶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教育,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热情和学生的不懈努力。

1900年,津田梅子创办女子英学塾,试图通过实践将其教育理念化为现实。如前所述,从创办之初到后来升格成为专门学校,在女子英学塾的课程设置中,听、说、读、写等英语基础教育、西方文学及用英语授课的课程占比很大,在一周的课时总数中占一半以上。这些数据说明,津田梅子所倡导的专业教育以培养英语专业人才为核心,使毕业生最终登上讲台成为英语教师,谋求自立之道,实现自我价值,是女子英学塾的首要目标。换言之,女子英学塾试图通过传授英语及相关专业知识,使女性获得一技之长,实现经济独立,最终提高其社会地位。此外,女子英学塾也注重培育学生的个人素养。梅子强调,教养类课程必不可少,它们是将学生塑造为完美女性的必经之道。

津田梅子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提升了女性受教育的层次,为女性人才培养提供新的空间,更为她们的人生规划开辟了新的可能。就此而言,其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富于前瞻性及创新性特点,有着举足轻重的划时代意义。时至今日,津田梅子肖像能够登上新版日币,成为代表日本的标志性人物,可谓当之无愧。另一方面,如前所述,为了谋求女子英学塾的发展,她也必须直面传统,将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普通民众的思维定式及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点,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面对社会的实际情况,津田梅子在坚持与妥协、前进与退让中积极探寻发展的最佳道路。换言之,津田梅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充分彰显出女子高等教育在日本本土化过程中的特点,对这一课题进行探讨的重要意义恰在于此。

[参 考 文 献]

[1]吉川利一. 津田梅子伝[M]. 東京:津田塾同窓会,1956.

[2]山崎孝子. 津田梅子[M]. 東京:吉川弘文館,1962.

[3]大庭みな子.津田梅子[M]. 東京:朝日新聞社,1990.

[4]古木宜志子. 津田梅子[M]. 東京:清水書院,1992.

[5]高橋裕子. 津田梅子の社會史[M]. 東京:玉川大学出版部,2002.

[6]亀田帛子. ひとりの名教師の軌跡[M]. 東京:双文社,2005.

[7]津田英学塾. 津田英学塾40年史[M]. 東京:津田塾大学,1941.

[8]津田英学塾. 津田英学塾60年史[M]. 東京:津田塾大学,1960.

[9]津田塾大学創立90周年記念事業出版委員会. 津田梅子と塾の90年[M]. 東京:津田塾大学,1990.

[10]津田塾大学100年史編纂委員会. 津田塾大学100年史[M]. 東京:津田塾大学,2003.

[11]ママトクロヴア·ニルファル. 津田梅子の教育思想の特質に関する考察——女性の自立と地位向上をめぐる視点から[J].早稲田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紀要別冊(17-2),2010: 109-120.

[12]ママトクロヴア·ニルファル. 戦前期女子高等教育の教育理念に関する考察:その特質と津田英学塾の位置付けを中心に[J]. 早稲田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紀要別冊(19-2),2012: 179-190.

[13]ママトクロヴア·ニルファル. 女子英学塾における教育実践の成果に関する考察——津田梅子のねらいと初期卒業生の進路[J]. 早稲田教育評論(25-1),2011: 107-125.

[14]周萍萍.日本女性教育家与女子学校(1868—1945)[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

[15]熊英.关于津田梅子教育理念的考察[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

[16]马林,赵叶珠.津田梅子的女子高等教育思想初探[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2(3): 58-61.

[17]贺禅.津田梅子教育理念与实践[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18]刘薇芬.津田梅子的女子教育思想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8.

[19]津田塾大学. 津田梅子文書(改訂版) [M]. 東京:津田塾大学,1984.

[20]日本文部科学省.学制百年史[EB/OL].

[2020-07-20].http://www.mext.go.jp/b_menu/hakusho/html/others/detail/1317943.htm.

[21]日本女子大学女子教育研究所. 明治の女子教育[M]. 東京:国土社,1967:200-201.

[22]津田塾大学100年史編纂委員会.津田塾大学100年史——資料編[M].東京:津田塾大学,2003.

[23]永原和子. 良妻賢母主義教育における『家』と職業[M]//女性史総合研究会.日本女性史:第4卷 近代. 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83: 149-184.

[责任编辑 孙 丽]

Tsuda Umeko and Womens Higher Education in Modern Japan

HE Wei, LI Shengm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237, China)

Abstract: As an advocator and practitioner of modern Japanese womens higher education, Tsuda Umeko devoted her whole life to the cause of education. She established Joshi Eigaku Juku(now Tsuda University)and provided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women to enhance their social status. Not only that, Umeko is committed to creating “all round women”, that is, to cultivate perfect women with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elegant character. In the field of womens education at that time, as a new common sense, a mainstream ideology and value orientation, the authority of “virtuous wife and good mother” type womens education was selfevident. From this perspective, Tsuda Umekos idea and practice of womens higher education were innovative and unique. As an explorer and pioneer in history, Tsuda Umeko tried to construct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cular ideas and her own educational ideas, and promoted her own new educational thoughts through persistence and compromise.

Key words: Tsuda Umeko; Japan; modern times; womens education; Joshi Eigaku Juku

猜你喜欢
近代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我国近代女子体育观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
觉醒者的悲哀
“六经皆史料”:“六经皆史”论的近代诠释及其意蕴
近代中国社会的爱国主义问题(1840—1911)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苏州商团历史沿革略考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