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时代变革下的“生命”雕塑

2020-02-22 22:03赵蕾任戬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6期
关键词:雕塑形式智能

赵蕾 任戬

【摘 要】以科技智能为主的未来艺术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非生物强智能艺术将重新定义艺术的含义、架构和创新哲理,技术革新以及生物材料都是全新的艺术语言,同样将秉承艺术世界的审美理念,这个时代中技术和艺术已不可割裂。

【关键词】智能“生命“雕塑;形式;艺术变革;科技;生物艺术

古往今来,雕塑都是国家和城市的重要象征性语言。雕塑的表现力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经济强弱以及技术能力的展现都可由雕塑承载。

现代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美化的需求也不断上升,公园、小区内公共雕塑随处可见。然而,城市内大部分公共雕塑在时代的衬托下常常显得表现力欠缺,赏之无味,毁之可惜。因为多数公共雕塑在技术上目前还无法与民众进行互动,大家只能静静地以各自的想象力和知识面来欣赏,事实上,极大一部分当代雕塑,早已在民众心中失去了作为艺术品的吸引力,已演变为一座座无生命的石头和冰冷的铜铁。

一、时代转变下的雕塑

科技的不断进步之下,奇点时代已悄然来临,同时,艺术家的创作方式也与之成正相关,这个全新的艺术时代下,智能材料,交互技术,生物材料、智能材料、纳米科技的层层革新为艺术家的创作也带来了全新的能量源泉。这些智能技术所支撑下的公共艺术品将与众人进行交互,艺术世界所带来的疏离感将会减少,大众将会增加参与感。这种多重智能的交流互动,将长远地转换城市雕塑的构架、外形、颜色、尺寸和质地,将鲜活的“生命感”赋予原本冰冷的雕塑,满足新时代大众的艺术审美需求。

艺术家旨在利用智能雕塑材料等方式进行创作,使雕塑从大众熟知的静态视觉语言中解放出来。新时代的雕塑可以对周围的气候、温湿度、声光等自然环境的变化做出反馈,进行自我生成,从而彻底颠覆传统的永恒静止的雕塑概念。

可转化的、可塑造的、非固定状态的、有未知性的“生命”雕塑应运而生。

二、材料转变下的雕塑

在这个智能化时代,数字程序科学,合成生物学,纳米科技等领域之间不断交互,并渗入到艺术环境中。雕塑材料的革新也为这一领域的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体验。不同于传统概念中冰冷固态的材料,鲜活的生物体以及智能交互等新概念材料的使用,使“生命”雕塑逐步映入大众眼帘。

生命雕塑的代表作“人的花园”,正体现了“生命”雕塑和“非生命”雕塑的不同特性。这一3D打印的生物数字雕塑,结合了活生物体——光合蓝藻细菌,其在结构在设计上都包含光合作用的菌落。造型上以珊瑚的形态为灵感,利用数字算法对光合蓝藻细菌这一生物基质的生长进行了模拟。进而转化设计成为这样一座艺术品。

作品由 3D 打印机进行生产,以三角形单元结构进行支撑,形成一系列六边形图块并进行形态整合。而这件“生命”雕塑的主角——光合蓝藻细菌,就是通过生物接种的方式培养在三角形的单元的凝胶培养基上,進而共同构成一个智能的生物系统。蓝藻细菌在光合作用下不断地生长变换,也正是这一“生命”雕塑的魅力所在。

生物性媒介为“生命”雕塑提供了生命之种,雕塑将随时间的流动而改变状态。对大众而言,雕塑不再枯燥一成不变,其形态、色彩、构造以及其中生物带来的好奇心理,为大众与生命雕塑之间建起了交互的桥梁,在这种情况之下,艺术将与每个人相互映射。

耶路撒冷中心瓦莱罗广场的雕塑“盛放的花朵”,正是科技时代催动下的交互式雕塑的代表之一。

装置作品由HQ 建筑事务所设计,位于主要露天市场和电车线路站的入口处。现有的广场状况非常糟糕,被有轨电车线分割成两个城市空间,并充斥着垃圾堆肥场和变电站,而这一作品,就是当地政府为改善这一现状而发起的任务。“盛放的花朵”点亮了这一空间,这样的奇妙元素,一方面可以克服广场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将能在耶路撒冷的非现实环境中自成一派,从而使城市空间变得轻盈起来。

四朵建有感应装置的充气花朵被举到广场中间9米多高的半空,当有生命经过花朵下方时,花朵便会由于花蕊处的感应器的探测作用而绽开,直到人离开。当电车快到站时,四朵花会同时充气,向大众发出信号进行提示。夜幕降临后,花朵又转变为广场上的光源,散发出淡淡的光线,为城市提供了美丽的夜景。而一旦广场不再有熙熙攘攘的人群,花儿就会枯萎闭合。这一同时结合了实用型和幻想性互动性雕塑,仿佛拥有自己的生命。

科技智能为主的未来性时代下,艺术与科技已经无法分开,二者相互成就,科技是艺术家创作表达的灵感及手段,艺术也是宣传科技的途径。

三、雕塑的艺术价值转变

新时代的“生命”雕塑同时兼具欣赏性和科学导向性,这也正是走在时代前端的新型艺术家追求的转变。

艺术与科学这两个传统上分开的学科合并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回报。其合作不仅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更具创造性的能量源泉,艺术和科学之间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开拓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客观性、空间理性。艺术品与公众之间的链接,更加增加了观众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其对专业层面的兴趣,并找到了创造性的方法来培养这一种持久的对科学发现的惊奇感和好奇心。这正是将艺术和科学结合起来产生的变革性的效果。而雕塑就是艺术形式中最能面向大众的不二之选。“生命”雕塑很好的承接了这一使命。

“生命”雕塑具有的巨大附加价值是,与传统雕塑不同,作品不仅使用科学来塑造,还利用雕塑来传播科学。街道,公园,小区等地方的“生命”雕塑,更把前沿艺术及科技这两大与大众具有距离感的概念转化为接近大众的实体。为非艺术工作者心中埋下了艺术的种子,也激励了非科学家的科学潜力。

参考文献:

[1]《奇点艺术》 [美]谭力勤 著

[2]《“非-人类花园”生物数字雕塑》

作者简介:

赵蕾(1996.05.29),女,汉族,籍贯:山西原平市,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综合艺术媒介材料与实验研究。

通讯作者:

任戬,大连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雕塑形式智能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写实雕塑
智能烹饪机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超智能插秧机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