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背景下应用型工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20-02-22 03:33宋姗姗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3期
关键词:卓越计划工商管理人才培养

宋姗姗

【摘 要】“卓越工程师"和"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先后提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本文借鉴"卓越计划"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经验,针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应用型工商管理卓越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能力特征,从框架设计、方案优化、课程体系革新、师资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探讨了构建基于"卓越计划"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为经管类专业构建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借鉴。自2010年后,中国教育部先后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这些系列计划均可以归纳为“卓越计划”,其本身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和纲领性要求而构建的。本文通过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合作方法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有效应对策略。

【关键词】卓越计划;人才培养;工商管理

引言:

当下,随着“卓越计划”的不断推进,在诸多领域中开始进行相关计划的落实与实施。在“卓越计划”的综合发展背景下,很多专业均被引起重视,其中,作为经管类核心专业的工商管理专业,就被更快速地普及和开设,各大高校针对这一专业进行了特色化的课程安排,基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更好的服务社会需要,此外,还对国家的卓越计划给予人才培养模式的参考,以便能够更好地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层面构建新的培养模式,达成体系化的实用课程,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社会等提供优质的人才,积极地推动国家经济的繁荣,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优秀人才。

一、工商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目前,按照中国国家的相关“卓越人才”的计划来说,当下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本身需要符合以下的综合素质。

(一)良好的知识理论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卓越人才当中强调了作為高等教育来说,更需要达成通用性的标准,学生进入一个专业当中,需要形成较强的理论功底,并且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因为在当今社会下,终身学习本身是极为重要的,并且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

(二)严谨的思维和思辨力

对于管理类的学科来说,本身需要这一专业的学生进行较多人文类课程学习,所以需要不断积累其知识,增强其思维和思辨能力。这个能力能够更好地解决在决策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能够在实际的工作环节中发现诸多问题,准确地对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

(三)良好地沟通交流能力

人际交往针对实际的职场中是极为重要的,在工作当中,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沟通交流。管理本身更加强调沟通交流的特征,因此具备良好地沟通交流能力,是作为工商管理人才的基本素质。因此,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更需要培养其沟通交流能力,掌握多样化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掌握相关的沟通技巧。

(四)管理工具与方法的应用能力

当下,因为整体管理的对象复杂多变,所以管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要达成一定技巧性,这本身就需要学生在迈进工作岗位中,对于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给予处理,灵活的通过多样化的工具达成目标。想要成为优秀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就需要对于知识予以持续的探索,掌握多样化的工具,将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真正地形成“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基于卓越计划的工商管理卓越人才培养路径

(一)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框架

当下,按照“卓越计划”的要求,对于卓越人才来说,在培养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需要因材施教,学校层面的人才培养,更需要结合社会的需要,以便从多层面培养优秀学生。因此,学校可以基于工商管理专业进行“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深度达成校企合作,形成联合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具备较强的创新性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多地服务地方经济的综合发展,推动国家的进步。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当下,基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可以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阶段化的人才培养,具体的培养方案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程度:一年级的学生主要进行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意识的构建,学生需要接受一定的基础性教育,学院层面可以开展一定的专业教育。二年级,学校需要基于实践训练层面着手,将知识和能力达成双向培养塑造的模式,借助实验凭条,进行仿真实验等相关内容培训,从而推动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基于课堂延伸到实践。三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是增强学生的创意性和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可以基于多渠道模式进行自我训练,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其创新意识。四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通过毕业实习、创业实践等过程,来不断进行实战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累积从业综合经验,切实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三)创新课程体系

目前课程体系构建本身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难点,良好的课程体系将能够更好地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为了能够更加充分地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课程增添特色,可以按照能力、知识、素质等几方面内容,达成协调合作的原则进行共同的课程体系构建。形成通识类、专业类、实践类的课程,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塑造综合素质,加强其应用分析能力。

(四)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

随着对工商管理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要求,当下需要进行课程内容的完善。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着手:第一,教学多样化的形式。积极探索“双渠道”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和教学达成有效结合,不断加强课外教育,注重和专业化教学的结合程度,通过达成学生学习的学分制,更好的培养学生。第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通过不断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创新性意识,更好地对教学进行探索和完善,有效的经营情境化教学方案,形成学生体验式教学,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性,促使学生摆脱枯燥的学习,促使学习变得更加的趣味化和生动化。第三,全程形成双语教学模式。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三、结语

通过以上模式是能够满足多样化时代需求的,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对自身特点掌握的基础上,更好的结合自身的条件,结合实际的外部环境,从而更好地对未来发展的职业目标予以明确。另一方面,基于校企合作本身,是能够达成深度地合作,形成产学研结合的综合发展模式,更加充分地对行业企业的人才进行需求把握,有效地探索在校、在岗的多样化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郑海平,王慧杰.卓越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基于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嵌入的视角[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9,22(02):38-42.

[2]宋俊骥.高职(专科)院校转型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3]高磊.研究型大学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4.

[4]尹国琳,徐娜.浅议工商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轻工教育,2013(03):87-89.

[5]李云梅.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程比较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工商管理人才培养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依托“卓越计划”构建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卓越计划”的制冷压缩机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