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20-02-22 03:33李玲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3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课政治课

李玲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而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通常是以培育地方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当前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也亟待进一步改革创新。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思想个性化越来越突出,给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带来极大挑战。

一、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国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些成效。诚然,地方高校无论是在师资水平还是学校硬件建设方面比省部属高校都要稍微差些。但地方高校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学模式,能够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能够不断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由于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者和接班人,而地方高校的大学生群体具有个性化与多样化发展趋势,并且学生的综合素养参差不齐,有些学生比较务实,认为思政课这类纯理论课不能在短时间内能给他们创造价值,存在着片面追求功利与物质的倾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有的学生具有教强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学习愿望,但是由于学习基础不太好与学习不够自律,导致学习热情也会逐渐变淡。虽然地方高校学生有教强的就业意识,但是当前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2020届高校毕业生再创历史新高,达874万人,所以对于就业也存在消极心理。地方高校的学生个性鲜明且思维活跃,能够积极踊跃参与学校的各项社团活动和管理活动。

二、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现状

1.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不高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反,如果没有兴趣,强迫学习也只是无效或是低效的。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很多学生表示,其实在上思政课之前其实心里对于思政的排斥心理就已经存在了。认为思政课就是理论“说教”和“洗脑”课。对自己就业没有“价值”。不少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不像专业课那么难,平时到课率不高,期末考试前自己花点时间照样能过关,所以平时选择翘课的多是思想政治课,现在在大学流行一句话:专业课我选逃,选修课我必逃,思想政治课我一定逃,即使不旷课,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的也不多,有不少学生来到课堂上就是为了应付老师的点名,避免自己不会因为旷课太多而不能及格,所以在课堂上有玩手机的、有看小说的、有说小话的、有因前晚通宵白天补课的等等,总之,认真听课的人实在不多。

2. 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状态不佳

带着对思政课的偏见,面对有些思政课教师上课“满堂灌”以及课堂本身不足的问题,大学生在思政课上的学习状态也不是太好。虽然绝大多数同学在出勤方面做的不错,也是为了点名而来,在课堂上并不能认真学习,认真听讲,经常会出现玩手机、睡觉、聊天、做其他科目作业等无关的事情,有些学生是被动参与,有些学生认为思政课是大班上课,老师只认识在班上比较活跃的几个同学,在心理上存在老师又不认识自己的侥幸心理,就完全不参与课堂教学。这些都是导致思政课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

三、新媒体视域下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

1. 创设问题情境,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

学习本身是一件比较艰苦的事,尤其是学习比较理论的思政课,更是容易开小差或打瞌睡。教师可以尝试采用“谈话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不断提出问题,学生不停地经过思考来做答。整个教学过程好比教师和学生在亲密和谐地聊天。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不限,可一起回答,也可找个别“走神”的学生作答,还可让学生进行抢答,并允许其他学生做补充,对这些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进行相应的奖励,比如可以加平时分,这样学生就会积极踊跃地思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不仅会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也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趣味。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自己的一些能力也会不断提高,自身会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激发以后学习的兴趣。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

长期以来,政治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一直给广大学生留下的是枯燥乏味的印象,再加上教师单纯地在台上拿着课本讲、满堂灌的方式,给学生留下的感觉是说教严重。长此以往,学生对于这种枯燥乏味的课程就会失去吸引力,会出现厌学、逃课等状态。因而,教师就非常有必要在课堂中添加一些手段来改进现在的教学状况,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对于此类课程的兴趣。

2、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语言要风趣幽默,使学生放松地学习,避免照本宣科,有部分大学教师上课用书生腔调诵读教案,如同和尚念经,学生越听越没兴趣,这是典型的“照本宣科”现象。要杜绝这种现象,必须注重将教案内容与时事热点结合起来,思想政治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必须联系社会生活,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经常介绍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发生在身边的一些案例,把课文中的抽象概念、观点和原理还原为具体生动的现实生活,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这是思想政治课的特点,也是优势。总之,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思想政治课一旦与活生生的社会实际、学生实际联系起来,就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形象可感,亲切可信,有趣实用的学科,学生就自然会兴趣盎然,自觉主动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旸.《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7).

注:此项目为2020年校级教研项目

(作者单位:武汉东湖学院)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课政治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