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2020-02-22 13:46赵道喜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3期
关键词: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策略小学数学教学

【摘 要】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作为一项全新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将抽象性数学知识点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具象情境,有效降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和公式推导的难度,还能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概念性知识点的兴趣,实现问题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已成为当前推动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基于此,通过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以期为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可靠参考依据,为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基本保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引言

在新课改要求不断渗透与深化的背景下,教育行业愈发重视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性,而问题情境教学法作为一项新兴起的教学方式,其在小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基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的解决思路,尽可能以生活化背景为主要参考指标,鼓励学生针对同一问题寻找多种解题方法,充分带动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的思维活跃性。

1 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小学生喜爱新鲜事物、探究欲望强的心理特征,在调动小学生自主参与课堂互动积极性的同时,有效发挥课堂导学和带领学生深入探究数学问题的效果,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水平。例如,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三角形两边之和与第三边之间的关系”相关内容时,不但需要注重基本计算公式与概念性知识点的讲解,还应积极为学生搭建解决问题的實践平台,采用播放多媒体幻灯片的方式展示与问题情境相关的图片、动态视频。与此同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可以针对幻灯片创设多元化问题场景,将分别位于三个平面的房屋构造成三角形态,引导学生分别计算每两栋房屋之间的距离。通过将理论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优势,还能帮助调动学生思考趣味性问题的积极性,有效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问题情境和数学理论知识的交互性认知,真正意义上降低了学生理解抽象数学知识的难度。

2 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化素材创设科学有效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思维意识,以此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元素,促进小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例如,数学教师开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内容教学时,可以从乘法、数学计算方法两方面着手,将枯燥乏味的计算过程优化为趣味性探究活动。在正式课堂导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举证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拉近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更进一步的认知。其次,提问学生:“随着现代网络购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发展与普及,家长越来越关注网络购物活动,而你的妈妈也在网络上购买了两袋棒棒糖,每袋中分别有5个棒棒糖,计算妈妈一共买了多少棒棒糖?”通过利用学生最喜爱的棒棒糖创设导学环节,可以有效调动学生认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并通过探讨交流的方式逐渐投入课堂学习状态,同时结合自身数学基础与理论认知主动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真正通过生活化问题情境带领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氛围。

3 创设层次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感知解题思路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可分为基础知识、重难点知识以及拓展性知识,不同知识模块之间紧密相连又相互独立,其知识难易程度也具有较为鲜明的界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定难度适中的问题情境,从而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数学概念性知识点。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加减法的相关运算”相关内容时,可以从以下问题着手创设层次性问题情境:“假如小王在超市购买五本书共计花费56元,又在小卖部购买两瓶醋花费25元,若小王出门前共带105元,买完东西后还剩多少元?”以生活素材为背景巧设问题障碍,不但能减轻学生着手探究数学问题的陌生感,还能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出发思考解题方法的能力。其中最常见的解题方法为计算买东西花费的总价钱,由105元直接减去花费总价钱得出最终结果,而少部分学生倾向于用105元分别减去每次花费价钱得出剩余钱数的方式解决问题。

4 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锻炼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需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还应有意识地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锻炼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体验数学知识推导的全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计算原理的印象,从而在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全面开发其发散性思维意识。例如,数学教师进行“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内容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长方体表面积的求解方法,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硬纸板制作完整的长方体纸盒,要求学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科学计算消耗硬纸板的面积,激励学生自主借鉴与学习其他优秀小组成员的思维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设计探究性问题情境:首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思考时间,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借助硬纸板计量长方体表面积?”引导学生积极利用所学知识寻找问题切入点,督促学生按照自身对问题的理解构建解题思路。其次,要求学生互相分享解题经验,通过知识共享实现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教学的目标,从根本上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堂学习体验,在响应新课改要求的基础上有效锻炼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性思维能力以及辩证性思维能力等,通过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创设层次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数学概念;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锻炼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旭东.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18)

[2]张怡天.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初探[J]. 求知导刊. 2020(14)

[3]徐道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05)

[4]唐凯.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20(02)

作者简介:

赵道喜(1963年12月-),男,汉,湖北洪湖市人,荆州教育学院专科,湖北省洪湖市万全镇简市学校一级教师。

(作者单位:湖北省洪湖市万全镇简市学校)

猜你喜欢
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策略小学数学教学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创建有效的问题情境
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之我见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