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教学设计

2020-02-22 13:46李秀玉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3期
关键词:任尔郑板桥竹子

李秀玉

教学目标:

1.正确有节奏地诵读古诗,能通过朗读展示自己的独特感悟。

2. 理解竹石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借助资料,了解詩人的生平与作品,感悟诗人的伟大情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竹石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借助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感悟诗人的伟大情怀。

教学流程

一、借助图画,导入新课

借助《竹石图》,出示作者的相关介绍导入新课。

二、初读古诗、定节奏

读古诗,一读正字音,二读定节奏。

(1)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通顺,试着读出自己的节奏。

(2)指名读,——“劲”有两个音,另一个音是jin 前鼻音,那什么时候读劲,什么时候读劲呢?用jin 组个词语,用jing组个词语来感受一下。当描述一种事实时,比如有劲,费劲、干劲。都读jin.当用来形容一种精神 品质的时候要读jing,比如坚劲、劲敌、强劲。了解清楚了字音,谁再愿意来读读古诗。

(3)读节奏

三、锤炼字词、感诗情

1.、自主学习:

这是一首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请同学们再读古诗,试着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竹子?整体感知竹石品质,锤炼字词感悟品质。

2、通过关注关键词语来感受竹石品质。

引导学生反复品读,体会石灰精神:

3、汇报你感受到竹子怎样的形象,从哪些关键的语句当中感受到的?

(1)“咬定”读出内心的坚定。

(2)“破岩”是什么?体会竹子的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3)在交流中理解“千磨万击还坚劲”

(4)体会“任”字表现出的竹子的无惧无畏、慷慨潇洒。

4、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抓关键的字词在《竹石》这首诗中读出竹子的坚忍不拔、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竹石的赞美之情。

5.看着这竹石图,我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春日里,乌云漫天,闷雷滚动,在那风雨交加中,这两支竹子仍(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夏日里,天烤的发了狂,地热的直冒烟,唯有那两支竹子在那炎炎烈日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秋日里,落叶随风飘落,秋雨冷冷清清,只有这两支竹子在那瑟瑟秋风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冬日里,山冷的在颤抖,河冻得要僵硬,在这天寒地冻中,这两支竹子,仍然(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在一年四季中,这无时无刻的折磨中,这两只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归纳主题:我们通过抓关键的字词、对比着读、想象画面等感受出了竹子的坚忍不拔、不屈服、坚强不屈、执着

看着这历经千磨万击,但仍坚劲,洒脱的竹石,郑燮不由的吟诵,个别生读。

四、借助资料,明诗志

1.思考:“咬”“任”字两个字用得特别传神,你觉得郑板桥还仅仅是在写竹子吗?

2.联系诗人郑板桥的人生经历来理解托物言志。

补充资料1——扬州卖画

出示资料一:郑板桥出生时,其家道已经中落,看尽了世态炎凉,父亲去世后,生活更加拮据,郑板桥只得靠在扬州卖画为生。但他卖画十几年的时间从没放弃参加考科举,只因他一心想为朝廷和百姓效力。

一诵:感受报国志

充资料2——两任知县

功夫不负有心人。40多岁终于考取仕途,在任知县期间遇上特大灾荒,严重到出现“吃人”的现象。郑板桥整日为灾民奔波,白天劳顿,晚上思绪万千,夜不能寐。为了救百姓于水火,他做了这幅《墨竹图》,希望朝廷能了解民间疾苦。并在画上写下自己的心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市,一枝一叶总关情。送与上级使其了解民间疾苦。

二诵:为官感悟

补充资料3——罢官回乡

百姓的一枝一叶都连着郑板桥的心,郑板桥的一举一动也都连着百姓的心啊,辞官还乡那天,百姓们遮道挽留,送了一程又一程。板桥深受感动,无以为报就他画这样一幅墨竹图。为了不让百姓担心不让百姓内疚,还在画上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三诵:内心坚定

借“竹格”来写“人格”

五、拓展延伸,用方法

1.白居易曾经说过:“歌咏言,诗言志。”初读于谦《石灰吟》

2.事物与作者联系在一起,会对古诗产生不一样的理解,交流借助哪些资料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落实语文要素。(写作背景、诗人的资料、其他相关的诗词)

3.诵读托物言志的其他诗词。

古往今来,像郑燮这样借诗来写自己的诗句还有很多,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陆游,从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王安石到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王冕:从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陈毅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他们的人生都像这竹石一样都历经磨,难历经风雨,但是磨难和风雨不仅没有使他们屈服从而使他们的精神愈加强大。他们用诗句用笔墨,表现出这种强大,这种潇洒。这就是诗词文化、和华夏文明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五、板书设计

竹石

竹格 人格

托物言志

(作者单位:冠县武训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任尔郑板桥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咏竹
冯振旺
大熊猫吃竹子
竹子的中间,为什么是空的
哀父
临江仙·初度感怀
郑板桥劝学
及时雨